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原创,帮家人报名了自考,顺便整理了一下自考的流程,还有相关信息,了解了自考是什么,怎么做,才能不被一些机构忽悠。
知乎:努力的Arya原创。《非暴力沟通》这档节目收获一致好评 很多人表示自己真的在课程中有所成长:原来沟通方式的转变,真的能带来很大的生活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非暴力沟通
是什么
爱的语言
谈话
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以及文字、沉默、专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
聆听
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聆听彼此心灵深处地需要
过程:四个要素
观察
区分观察和评论
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人的基本需要
表达需要
自我需要和他人需要的平衡
成长的三个阶段
请求帮助
怎样做
提出具体请求
明确谈话目的
请求反馈
了解他人的反应
集体讨论
请求与命令
目的
异化的沟通方式
5种
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强人所难(暗含威胁)
奖励与受罚的想法
危害
怎么做
用全身心倾听
妨碍倾听的行为
急于采取行动
建议
比较
说教
安慰
回忆
否定
同情
询问
辩解
纠正
倾听与理解和同情不同。
过程
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创造条件让对方充分表达
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气氛会变得轻松,他也会停止谈话
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建议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从4要素出发)反馈
注意反馈的语气
体会而非下结论
我们对自己的体贴
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大声地提出请求
换一个环境
倾听的力量
倾听帮助人们至于性灵的床上,需要我们有体会他人的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使身心痊愈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预防潜在的暴力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倾听亲人的困难
应对别人说“不”的情况
从感觉被拒绝和伤害,到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使谈话生动有趣
尽快使谈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直接表达感受和需要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纳
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
如果你说的话别人不想听,说的人比听的人更希望被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应对别人保持沉默的情况
从不安、别扭、,到静下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自责
模式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3
应用
运用
自我对话、与人交谈和小组讨论
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
亲密关系
发展友谊
家庭
促进家庭和睦
学校
组织机构
改善工作交流
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
推动政治和解
外交和商业谈判
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培养对自己的爱
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
负面自我评价导致自我憎恨
自我评价的方式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
当我们做错事时
后悔、自责、羞愧、内疚等自我憎恨
“应该”“不得不”的危害
自责反映了自己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自责时要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以转变自我评价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应是处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个人的学习和成长
避免自我惩罚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指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遇到挫折时,直面人生的苦难,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并满足它
自我宽恕
感到遗憾时,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爱惜自己的关键
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
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我们的行为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自我评价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
动机有哪些
钱
得到赞同
逃避惩罚
不想感到羞愧
避免内疚
履行职责
最危险的行为是“因为别人的要求”而不得不做(忽视生命的需要)
我们越是投入到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我们就越爱自己
充分表达愤怒
愤怒的原因
不归咎于他人
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4个步骤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体会自己的需要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目的是自我保护,而不是惩罚他人
惩罚的类型
体罚;指责和否定;不给孩子某种好处;冷漠的威胁
惩罚的代价
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惩罚导致关系的疏远
惩罚的局限性
通过惩罚不能使人认识自己的需要
重获生活的热情
用心了解自己的需要
积极行动解决内心的冲突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释放压力
专注于我么你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表达感激
赞扬的动机
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表达感激的方式
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接受别人的感激
既不自大,也不谦虚
对感激的渴望
绝大多数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留意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并表达感激之情
充分表达感激的重要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