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
《简明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编辑于2021-06-07 16:49:48魏晋南北朝
魏
建安风骨
关注现实
曹操
特点:雄浑深沉、沉郁雄健
四言诗独擅一时
作品:
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火持作糜,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丕
风格:短歌微吟,有文人气息
七言古诗,歌行体:1⃣️歌行命名、七言居多、格律自由古体诗
代表:《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情商,短歌微吟不能忘,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植
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五言诗为主
代表:边塞游侠少年《白马篇》、《美女篇》、政治迫害《赠白马王彪》《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应旸、徐干、刘桢、阮瑀
七子之冠冕,上品(钟嵘)王粲《七哀诗》离乱惨景,游子飘零
蔡文姬:悲壮忧愁:文姬归汉《悲愤诗》;叙事诗《胡笳十八拍》实录
魏齐王曹芳:正始文学
脱离现实
玄学名士:王弼、何晏,创世玄学,主张出世
竹林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政治抒情组诗先河,表达隐讳,象征性强,抨击时事 后人多追求其词旨遥深,未模仿精华:情感热烈,思想率真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对世俗礼法藐视,强调自己放任自然、《赠秀才入军》“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特点:诗歌逐渐与玄学结合,词旨遥深,寄托渊永,抒发个人幽愤;崇尚自然,反对司马氏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太康诗风
背景:社会安定和谐、外无战乱
特点:铺陈叙事、辞藻华丽、排比对偶、篇幅冗长、繁缛
代表:陆机、潘安
代表:
左思
“左思风力”:继承建安,豪状风格
《咏史诗》:实际表达对现实不满,对庸碌贵族冷嘲热讽
张载、张协、张亢/ 张华《博物志》第一部博物学著作
陆云、陆机:“太康之英”,模拟古诗十九首,《拟古诗》十二首
潘尼、潘安:哀悼亡妻《悼亡诗》;抒情小赋《秋兴赋》《闲居赋》;擅诔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书”
东晋
玄言诗:
背景:玄学、清谈,王弼、何晏注解老庄;稽阮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玄佛合流;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心态发生转变
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脱离现实,内容空洞、无真挚情感、优美辞藻、生动形象
影响深远:白居易说理诗,谢灵运山水诗
陶渊明:
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人品: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不束带见督邮,
诗品:平淡而不寡淡,热爱生命,尊重自然;思想矛盾,超脱生死,又关注现实,既有向往和平生活的《饮酒》也有讽刺南朝篡权夺政的刘裕的《述酒》;充满现实政治理想,关注社会现实,渴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哲理,寄托玄言理趣,“悠然见南山”耐人回味一品再品
龚自珍“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影响:开田园诗先河,与谢灵运山水诗一道影响唐山水田园诗:王孟诗派
南北朝
南朝
宋文帝:元嘉三诗人
谢灵运“元嘉之雄”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清新自然、富丽精工
虽打破玄言诗,不足之处但结尾仍一句玄言
颜延之:雕琢过多,用典过甚,有雕馈满眼之弊;《五君咏》、《秋胡诗》
鲍照“俊逸鲍参军”
仕途坎坷,出身贫寒,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充满写实主义,充斥对现实关怀、对朝政的不满,《登大雷寺与妹书》
《拟行路难》建功立业,怀才不遇
《代出自蓟北门行》开唐代边塞诗萌芽,影响高岑诗派
齐武帝:萧賾年号“永明”:竟陵八友、永明体(新体诗)
代表
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情景交融、充满写实主义、注重格律、排比、对仗
沈约:提出“四声八病”,主张“平、上、去、入”四声,反对八病,强调声韵格律,对仗工整、平仄韵律;影响唐代格律诗,对格律要求过分严格饱受诟病“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定义:古体诗向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过度的一种文体,又称今体诗,注重平仄韵律,对仗和谐,词藻华丽
梁简文帝:萧纲
宫体诗“内帏欢爱,闺阁之诗”
代表:萧纲、萧衍、萧绎、陈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影响李商隐《泊秦淮》
艺术特点:单纯咏物,毫无情感寄托;描写宫廷生活,女性与咏物,注重辞藻、对偶,市井气息,由雅趋俗
徐庾体:绮艳婉媚,永明体最高成就
庾信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
前期:文章辞藻华丽,多宫廷生活,女性闺阁描写 后期:国破家亡,身世之感,被迫入仕北朝《哀江南赋》、《拟咏怀》“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徐陵
《玉台新咏》东周至齐梁,撰录艳诗为原则,实际也收录反对封建礼教的乐府古诗:《陌上桑》、《羽林郎》;历代童谣,重视民间文学;女性诗人:刘令娴、鲍令晖、班婕妤
萧统《昭明文选》
汉族第一部文集,分为三十种文体
先秦至梁初各种文体发展轮廓
体现文学独立性,未收入“经、史、子”、玄言诗、艳体诗、咏物诗,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北朝
民歌
北朝:
社会战乱、百姓离散、政治动荡、现实主义
特点:刚劲质朴、豪放
《木兰辞》北朝唯一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人物描写:鲜明生动,光彩照人,替父出征自豪感;记叙:详略得当、完整描写、开头、经过、结果
《梁鼓角横吹曲》:南朝梁马上奏乐军曲,传至北朝宫廷宴乐,收录流传
南朝:
市民阶层产物、商业繁荣、男女情歌
特点:细腻缠绵,含蓄委婉
体裁:吴歌、西曲
(西洲曲)《西曲歌:高举徐徐下,轻捣(倾倒)只为汝
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 三峡》代表当时散文最高成就;影响后世游记小说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寺庙建筑兴衰
小说:
志人小说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普通人奇闻逸事
特点:史料价值:魏晋名士生活状态;崇儒;蚕丛小语,尺幅短书;笔记小说,随手而记;语言生动含蓄;通过言谈举止写人物性格;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
《刘阮入天台》、《卖胡粉的女子》
地理博物轶闻;历史传闻;鬼怪异事迷信故事
兴起原因:玄学、佛学、宗教迷信
志怪小说
东晋:干宝《搜神记》《东海孝妇》、《韩凭夫妇》、《干将莫邪》、《董永》
葛洪《神仙传》92仙人
刘义庆《幽明录》
影响:《聊斋志异》、《西游记》、唐传奇
文学自觉时代
文学理论兴起,文学开始独立于其他题材自成门类,《文章流别论》、《诗品》、《文赋》、《典论· 论文》、《昭明文选》均对各种文学体裁划分
文学风格突出、集团活跃
文学样式(五言确立;七言奠基)、题材(山水、田园、边塞、志怪小说)都有继承与创新
开始自觉追求诗歌形式语言音律 美、和谐美,审美性提高:竟陵八友永明体
玄学兴起与佛教传入(哲学影响),为文学带来新因素:想象丰富、词汇扩大、故事性增强,营造良好氛围与文化土壤
魏晋风度
又称为“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魏晋玄学的产物
特点:玄心、洞见、深情、妙赏
体现:真率、旷达、颖悟
与文学关系:表层,嵇、阮、陶、王都在作品中体现了玄言特点,《世说新语》收录魏晋名士的生活方式; 深层,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形态的个性化、放荡不羁的潇洒欲仙的追求与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的向往
建安风骨特征
浓郁悲剧色彩:时代+ 个人,但仍积极正视苦难
强调现实,高歌政治理想,建功立业
风格个性突出,强调个性表现
人生苦短的哀叹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