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子荧光光谱思维导图笔记
《原子荧光光谱》中原子荧光光度计讲了三部分,其中类型就有单通道、多通道、色散型、非色散型等,特点是光源与检测器成一定角度,发射光和激发光互相不干扰。
《分子发光分析法》中荧光分析法中分子的去激发途径有振动弛豫、内转换、体系间窜越、荧光发射、磷光发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原子荧光光谱
原子荧光光度计
类型
单通道
每次分析一个元素
多通道
每次可分析多个元素
多个空心阴极灯同时照射
色散型
带分光系统
非色散型
采用滤光器分离分析线和邻近线
特点
光源与检测器成一定角度,发射光和激发光互相之间不干扰
主要部件
光源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无极放电灯
可调频激光器
高光强、窄谱线
原子化装置
和原子吸收法相同
色散系统
光栅、滤光器
检测系统
原理
过程
气态原子收到强特征辐射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跃迁回基态
属于原子发射
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属于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发射的荧光强度和照射的光强有关
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量依据
一定要极稀溶液
共振荧光
强度最大,最有用
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
非共振荧光
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
直跃线荧光
荧光能量间隔小于激发线能量间隔,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
Pb原子
吸收线:283.13nm
荧光线:407.78nm
铊原子
吸收线:337.6nm
共振荧光线:337.6nm
直跃线荧光:535.0nm
跃迁线荧光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
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碰撞、放热
Cr原子
吸收线:359.35nm
荧光发射线:357.87nm
铟原子
吸收线:451.13nm
荧光线:410.18nm
敏化荧光
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发射荧光
火焰原子化中观察不到敏化荧光
非火焰原子化可观察到
荧光淬灭
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淬灭程度最小
荧光量子效率:
f: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a: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之比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