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是一篇关于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思维导图,从原因查找、调节方法、制定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最后要结合自己进行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得到高研院 第二周课5 怎样调节自己得心理状态
第一节 我最近状态不好
问题一:焦虑到失眠
生存负载(事)=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人)=内部+外部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问题二:有的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却陷入一种人生无意义感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即应试教育,需要熟读和硬背知识; 但是成人的学习,更应该是以自我导向型的学习。
问题三:有些心里存了很多怨气 觉得谁都对自己不公平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①书中有许多我们不需要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
②价值与读书多少无关,关键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
③即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有一丁点的作用, 也远大于书本的购买价值。
书本无需完全阅读
①读书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
②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具体选择 。
第二节心理学家 李松蔚
越来越多的一类来访者 陷入一种down的情绪里,提不起劲
张瑞敏在海尔公司推行的“日清工作法”,成功拯救公司的业绩。 这种工作法是收到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启发, 要求公司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事事人人管,人人都管事, 形成目标、日清与激励的良性循环体制。 得出结论,职场人要主动学习对自己工有实际用处的知识。
感受到自己失控了,加剧焦虑,无助,状态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①自我导向,即要从依赖型→自我导向型
②要学会关联以往经验;
③强调实践,做事的“准备度”分为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 选择学习内容的判断:是否用得上;学习效果的判断:是否用得上。
④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应用→立即应用。
⑤关于内在驱动的比较,内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会更开心, 外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这会不快乐。
怎么帮助自己走出来?摸索一套工具模型叫 控制模型
培训=图书+X,X=A1+A2+A3,(A1,方式判断;A2.规划应用;A3.规划演练), X是拆为己用,这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认识我们的状态,我们对情绪比较熟悉:比如焦虑、生气、高兴等等
培训师往往进行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板块, 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一张纸和一支笔 刻度尺左端写上“外控”右端“内控”
RIA=阅读拆页(书籍)+讲解引导(师者)+拆为己用(学者)
举例:一个人遇到地震,外控认为天灾;内控怪自己明知地震带还定居,自己的错
知识同水,而不像钻石,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举例:三件事:研发稿子则中,来防者预约不可控, 自己写作可控,甚至有10件事,只需做个排序就好,放入刻度尺后发现它是一个可滑动的开关,有变化的可能性
第三节 方法
对于每件事都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件事我的可控程度是多少?第二:在这件事里,哪些要素是我可控的?哪些要素是我不可控的?第三,回答完前两个问题,评估一下目前我的整体状态,可控程度是多少?
定期评估这个量表,一周一次,贴墙上是否可控由自己主观判断(运用了心理学领域叫:客体化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把自己抽离出来,然后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这个过程叫客体化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拿出一张纸,把自己发愁的事全都一项项写出来,就能帮你缓解一部分情绪
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他们是身边人的福音,说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积累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第四节 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过得好
无论偏左还是偏右,其实都是状态,没有好坏之分,核心目标是让自己过的好点,内心自治,安宁。举例:康康,多动症,原生家庭,当知道了自己的原因不可控之后反而就释然了,被疗愈了
快速阅读并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整理为I便签, 贴在书籍当页;将这块知识与自己切身的经历相对照,并写成A1便签, 贴在I便签旁边;最后要产出A2便签,也就是自己通过I知识, 想要做的改变,还有未来的规划和行动记录下来,贴在冰箱上, 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
可以在左待一待,反而能过蓄积新的心理能量,可以重新收拾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
定义目标,发起改变;第一件事 把关注点集中在那些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举例小李 分手,工作上领导责骂,写信,出柜 跟对方开诚布公的讲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比如附会旧知,泛泛而谈,决心泛滥和感慨万千。 因此需要实际锻炼,通过调整和磨合,以熟练掌握对便签的使用。
同学学习的心得汇总
在这个质疑主义盛行的时代,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验证“拆书法” 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比如他自己曾经写了一本书关于《拆出你的沟通力》, 就将知识体系划分为4个章节(塔楼),并有不同层次的楼层(进阶级) ,他用拆书法将几十本书中的知识分解出来,将这些知识石砖用于 构造关于沟通力这座知识大厦。
张miss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给自己状态打分的方法相同举例跟老板半小时坦诚交谈,也就是老师说的”出柜“结果误会解除+明确以后的规则,增强了信任,消除了误会
小羊:失眠,担心疫情,担心外派深圳工作,然后画出可控刻度尺,疫情变化不可控,而可控的事比如和客户对发生的变化做沟通,并达成共识;比如准备远程交付的方案,保证交付质量,达成交付目标。就没那么焦虑了
结合自己
发起号召,评估和衡量一下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我在工作台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什么补充思路或者别的。
心理状态的低落起伏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自己一直陷在一个情绪里,要及时把状态外化和量化,帮助自己走出来。
关联(创始人 手记)世间的事无非分三类: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尽人事听天命
站在宇宙的角度观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很渺小和无意义,收回视线再次内观自己,我们都是非常独特和重要的,我们每个个体都自卑佛性这让我们觉得完满和喜悦
本章节总结
第一,把自己所有觉得烦恼或者焦虑的事,都列出来,按照自己主观认为的可控程度排序,填进我们的刻度尺里。
第二,这张刻度尺里,我们要定期观察和衡量这么几个指标: 我的整体状态,大概有多大比例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刻度尺里的每一件事,有多大比例是我可以控制的? 这些事里,哪些要素是我可以控制的,哪些要素是我不能控制?
第三,在尝试改变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先看看在可控制的事里,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改变,然后面对不可控的要素,选择“出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