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原始
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全民性
教育在劳动中进行
融合
夏
庠(最早的学校)、序、校
商
大学、小学
学习军事和宗教:培养武士
西周
学在官府:国学、乡学
开始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
私学兴起
战国
私学兴盛
稷下学宫(官学)
荀子:最为老师
最早学生行为守则:《弟子职》管仲
两汉
官
太学
第一所具有完备制度的学校
考试制度:设科射策
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
西晋:国子学
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等级性
隋唐
六学二馆(等级性)
三教并重:儒、道、佛
科举制
宋元
书院盛行
半官半私(私) 讲会制度 师生论辩 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起于唐
四书五经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诗书礼易春秋
明清
国子监(始于隋唐)
科举制(1905废除)
写作格式:八股文
奴隶社会
产生学校
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体系
教育与劳动分离、教育形成相对独立性
基本条件:剩余劳动力、社会需要、文字
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
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与应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具有非生产性)
阶级性:学在官府
等级性:六学二馆,九品中正制
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
创办新学堂
外国语:京师同文馆(1862)
最早进行班级授课制
工业技术学堂
求富
军事学堂
自强
特点
新
培养专门人才
学西文(语言文学) 学西艺(科学技术)
班级授课制
旧
零星分散,无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
不放弃四书五经
管理上官僚主义
依赖外人
维新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
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废八股,改科举
人物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
重视女子教育、倡导趣味数学、强调联系实际
严复
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体)
倡导体用一致
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建立壬寅癸卯学制
废科举,兴学堂(1905)
近代社会
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实施
现代社会教育
全民化
和终身化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教育思潮
民主化
教育平等:对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多元化
教育现代化
终身化
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