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理论》思维导图
下图总结了《文学理论》第七章文学接受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构成、作用、过程、文学介绍的创造性与文文学经典,需要的同学收藏下图吧!
本图梳理了《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文学历史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需要的同学收藏下图吧!
以下梳理了《文学理论》第八章文学批评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性质、原则、功能、类型与方法、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实践,需要的同学收藏下图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文学接受: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和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构成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作品对阅读的规范和召唤
没有被接受的文学作品只是潜在的存在,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现实性, 从客观的物的存在转变为审美的具体存在
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含蓄性,留有空白,等待读者去解释与填补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读者作者存在联系
读者作者相区别
作用
读者的阅读、 理解和鉴赏活动, 彰显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 同时赋予文学作品以新的创造与发现
读者的阅读欣赏是对作品价值的检测与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的文学 创作与生产
文学接受是读者进行文学欣赏、 理解, 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过程, 对读者的 审美情趣培养、 人格塑造、 人生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程
阅读过程
读者的素养
一定的语言能力是文学接受的基础
生活体验与文学接受密切相关
文学艺术 修养是进行更高层次文学接受的基础和条件
接受动机
指推动读者阅读并接受文学作品的心里需求,可以分为审美动机(根本动机)、 娱乐动机(初始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借鉴动机和批评动机等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文学审美感受的独特性
审美评价
特点:文学接受活动的高级阶段,读者在前一阶段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凭借一定的尺度或标准,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价值等作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和 评价,但往往不脱离具体审美感受
一般读者:随机的、感想式的、零碎的
批评家:高级形态,往往是对一般读者审美评价的进一步提升
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
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
文学接受活动并不仅仅是对作品原义的还原,而是在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基础 上进行新一轮的文学创造
二度创造定义:指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心理层面展开的再创造活动,是对文学作品的再认识以及在作品基础之上的新发现
二度创造的内容和形式
重构文学形象
开掘深层的意蕴世界
二度创造与文学活动的完成
开放与持续的文学接受活动
二度创造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表现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不同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心境下对同一作品的阅读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有时这种差异相当大
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接受又往往存在着稳定的,超越时代、地域和民族差异的一致性
关系:对立统一
共通性保证了文学阅读的有效性和交流的可能性
差异性是文学生命力延展的动力和表现,是读者阅读准备同作者自身所展示的形式、内涵与价值的凝聚和融合
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缺少共通性文学接受无法达成;缺少差异性,文学接受将逐渐走向衰落
文学经典
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世之作,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