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西方哲学专题
近代西方哲学专题 由某985大学哲学系学生整理
编辑于2019-07-13 13:05:41传统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和反应时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是什么?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心主要知识点,从遗传与行为、生物学与行为等三方面带你带你初步了解心理学与生活。快来学习吧!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让我们跟随《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三章一起来理解人类人格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传统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和反应时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是什么?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心主要知识点,从遗传与行为、生物学与行为等三方面带你带你初步了解心理学与生活。快来学习吧!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让我们跟随《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三章一起来理解人类人格吧!
近西哲专题
一、实体问题
霍布斯
实体与偶性
实体:物体
没有确切内涵的名称
物体的本质
偶性:物体属性
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物体借以在心中形成概念的能力
本质属性:广袤、形状
客观实在性
主观印象:动静、颜色...
洛克
两种实体:思维习惯、假设(组合简单观念时,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
感觉-简单观念的基质:物质实体
反省-简单观念的基质:精神实体
笛卡尔
身心关系
心物二元论
实体
绝对实体
相对实体
身体
广延
精神
思维
身心交感说
松果腺-交汇
斯宾诺莎
实体、属性、样式
实体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神/自然
属性
知性看来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
思维
广延
样式
万物
特殊存在状态
思维的样式:理智
逻辑必然性
广延的样式:运动
机械运动必然性
休谟
对实体的怀疑
感觉-外在经验
物质实体
反省-内在经验
精神实体
绝对实体——上帝
非实体
Remark:
伴随着英国经验论哲学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经验论原则获得不断明确化和彻底化的贯彻,英国经验论哲学有关实体及其性质问题的探讨也在亦步亦趋地深入推进,二者之间的发展逻辑是完全吻合的。
坚持彻底的感觉经验论原则最终只能导致实体概念本身的消解(因为实体概念从根本上讲是理性概念和范畴,是理性推论的结果,而非通过感觉经验所得来的),以及实体性质的完全主观化和观念化的结论。如同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发展历程一样,英国经验论哲学有关实体及其性质问题的探讨最终走向了自己的死胡同。
二、身心关系问题
笛卡尔
身心关系
心物二元论
实体
绝对实体
相对实体
身体
广延
精神
思维
身心交感说
松果腺-交汇
马勒伯朗士
偶因论-上帝调和
斯宾诺莎
身心平行论
事物的系列
机械因果律
观念的系列
形式逻辑律
一体两面,先验性的内在和谐
莱布尼兹
单子论
精神性、不广延、不可分、没有部分、没有量、无限的的单子
突然产生和消失,不会聚合和消散
自身封闭、彼此孤立、无不干扰
内在原则:精神性的、追求更高存在状态的力
运动
质的差别:微知觉-知觉-统觉
同类单子也有质的差别:差异律、连续律
拥有原始的力的自因
前定和谐说
上帝最初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把能够使它们相互协调一致的程序放进单子里面去了,因此能够在整体上保证整个单子世界的和谐性和秩序性。
心物单子构成
心物本质上都是没有广延性的、精神性的单子复合而成
构成身体的单子和构成心灵的单子之间具有某种前定和谐
独断论
从理论事实上看,不管是坚持二元论的结构还是试图打破它,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哲学有关身心(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关系问题的探讨最终只能无奈地求助于上帝。正如黑格尔所批评的:上帝变成了近代哲学的一个大阴沟,什么难题都可以扔到这个阴沟里面。这也表明身心关系问题在唯理论哲学这里最终并没有获得圆满的解决
三、政治思想
霍布斯
利维坦
社会契约
自我保存-自私本性
自然法
一切手段(战争)寻求和平和自卫
战争
为和平和自卫-放弃一切权利
社会契约-第三者-不受制约
自私本性-自保原则(自我保存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战争状态-社会契约-君主专制
洛克
社会政治思想
《政府论》
“完备无缺”的自由平等状态-善意和友爱
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无法规保护)
无第三者、有权推翻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
宗教宽容
Remark:
资产阶级革命现状、理论支持
重申并强调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totally diffent 社会契约论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
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奠基人
斯宾诺莎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观点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情感和欲望
政治:实现自由
宗教宽容
民主政体
四、名词解释
1、四假相
种族:以人为尺度
洞穴:环境、教育、习性
市场:语词概念的误用
剧场:权威
传统、教条-盲目信仰
评价
罗吉尔·培根的四种影响人们获得真理的“障碍”:谬误甚多而且毫无价值的权威(剧场的假相);习惯的影响(洞穴的假相);流行的偏见(剧场和洞穴的假相);由于认识的骄妄虚夸所导致的潜在的无知(种族的和洞穴的假相)
弗朗西斯·培根的“四假相”说其矛头直指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础的经院哲学,正是在这种激烈批判声中才真正打开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大门。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弗朗西斯·培根所提出的要彻底清除四类假相的做法只能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相反,合理且必要的某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前见正是任何理解和解释得以可能的前提和基础。
2、实体
霍布斯:事物的本质,没有确切内涵的名称
物体
洛克:简单观念依托的基质
笛卡尔:
凡是被别的东西作为其主体而直接寓于其中的东西,或者我们所领会的某种东西由之而存在的东西,就叫做实体。
斯宾诺莎:寓于事物之中,我们认识其存在的东西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3、白板说
洛克:凡在观念之中的必先存在于感觉经验之中,人心一块白板,没有天赋观念,只有受到后天感觉经验刺激得出的知识
人心就像一块专门用来接受外部感觉经验刺激的白板
4、洛克的两种经验
外在-感觉
感官对外界对象刺激的感受
内在-反省
心灵对自身内在心理活动的内省
5、洛克的两种性质
第一性的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与物体分离的:广延、形状
第二性的质:可以与物体分离的,主观感受:颜色、气味
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东西,而是物体本身借助其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颜色等观念的性质
6、单子
莱布尼兹:精神性的、不广延的、
不能聚合和消散,只能突然出现或消失
内在封闭、彼此孤立、互不干扰
内在追求更高存在状态的力
不同质:微知觉-知觉-统觉
同质差异:连续律、差异律
真正单纯、不可分、没有广延、没有部分、没有量的规定性的“单一实体”即单子
7、休谟的印象与观念
感觉经验产生的知觉
印象:直观的感觉
最强最猛的知觉:初次-感觉、情感、情绪
观念:一定理性和推理
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
8、我思故我在
怀疑一切-不能怀疑怀疑-思想-思想者-“我”
9、现象-自在之物
现象:事物向我们显现的样子
自在之物:物体本来的样子-不可认识
10、感性
被动接受外部对象刺激和感觉材料的认识能力
11、知性
主动产生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
12、理性
从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东西去追溯无限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一种追求最高统一性的认识能力,比知觉更高级的认识能力
13、绝对命令
实践理性按照可普遍化原则为自己立法,所有理性存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规则
你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而行动
14、二律背反
当我们试图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认识时,所产生的相互冲突、矛盾的观念,而我们依据感觉经验和理性无法做出判断何者为对、何者为错
15、先天知性范畴
知性先天具有的范畴?
量的范畴:单一性、全体性、多数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范畴:实体性、因果性、协同性
模态范畴:现实性、可能性、必然性
16、经验论
把真理性的知识归于感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
从人的感觉经验出发,并把它作为我们获得真理性知识的基础和根据,以此来追求某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从而建立起整个知识体系大厦。
17、唯理论
把真理性的知识的来源归于天赋观念作为公理,并且关键可靠的推理规则推出定理或命题,由此形成知识体系
从那些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出发,然后通过理性演绎的方法来追求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从而建立起整个知识体系大厦。
18、前定和谐
最初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把能够使它们相互协调一致的程序放进单子里面去了,因此能够在整体上保证整个单子世界的和谐性和秩序性
19、纯粹理性批判
从理性有可能去追求的一切先天知识出发,对人类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性的考察,确定理性的先天知识的源泉、条件、范围和界限,看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从而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做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它实质上是理性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认识。
五、简答题
1、如何评价休谟的怀疑论?
2、经验论和唯理论主要分歧?
3、如何评价四假相说?
4、如何评价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5、简述笛卡尔的我思即我在
6、简述康德的感性直观
六、论述题
1、笛卡尔的方法论及其对哲学史的影响?
谨慎性原则——“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细分化原则——“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次序性原则——“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完备性原则——“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2、通过分析康德的知性范畴相关内容看其是怎样发扬主体能动性的?
3、试论为什么康德的知性范畴理论只能做经验应用而不能做纯粹应用?
七、评价
1、培根
打开近代哲学大门
朴素
开创英国经验论
2、霍布斯政治思想
君权民授+绝对君权
自然法学派开创者、奠基人
第一个完整成形的社会契约论
3、洛克
认识论
第一次提出经验论基本原则、理论基石
《人类理解论》,第一次详细、全面地考察人的知识来源,较彻底的批判性思考
基本特征:基于经验,最终脱离经验;基于常识,最终脱离常识
矛盾
顶峰和转折点
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现状、理论支持
重申并强调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totally diffent 社会契约论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
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奠基人
4、休谟
继承并彻底化,怀疑主义,终结经验论
哲学、理论、思想态度而非实践、生活态度
思想极限
极大挑战
5、笛卡尔
自我意识-能动性
唯理论哲学开启
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基本问题
高起点
6、斯宾诺莎
泛神论
宿命论
独断论
7、莱布尼兹
最好世界理论
善恶辩证性
普遍乐观
里斯本大地震
all
实际唯心主义-单子论
独断论
乐观
8、康德
自在之物和现象
为了保证由我们的感官受它的刺激所产生的那些知觉印象所构成的对象具有实在性
为了给我们的认识竖立一个到此为止的界碑,把知识限制在感官现象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我们的知识都是货真价实的知识,而不是伪科学。
为了那些虽然不可知,但却需要我们去相信的东西,如自由意志、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留下地盘。
知性范畴理论的意义
人为自然立法
人类认识之网
知性法庭
认识论小结
结束了近代西方哲学近一两百年思想纷争的局面,在崭新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起了人类普遍必然性知识的体系大厦,为西方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充分发扬了主体的能动性,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有关主体能动性的一系列探讨的先河,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
有关知性范畴和先验逻辑的探讨为后来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和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关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三层次划分为整个西方认识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调。
对在此之后的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新康德主义、分析哲学等)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