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6-18世纪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本思维导图由某985大学哲学系学生整理,主要是16-18世纪西方哲学史。希望对你有帮助,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编辑于2019-07-13 13:06:52传统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和反应时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是什么?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心主要知识点,从遗传与行为、生物学与行为等三方面带你带你初步了解心理学与生活。快来学习吧!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让我们跟随《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三章一起来理解人类人格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传统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和反应时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是什么?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心主要知识点,从遗传与行为、生物学与行为等三方面带你带你初步了解心理学与生活。快来学习吧!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让我们跟随《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三章一起来理解人类人格吧!
16-18世纪西欧哲学
英国经验论哲学
感觉经验是真理性知识的基础和根基
经验论原则的明确化、彻底化
1、how from 经验 to 真理?
2、what is 实体? and does it exist?
3、the clasification of 实体 & 主客观归属?
早期经验论
弗朗西斯·培根
哲学的目标:探求知识-自然的规律
知识就是力量
四假相说
种族的假相
人的尺度
直指亚士经院哲学
remark:
理想化
用怀疑打破偏见,打开近代西方哲学的大门
罗吉尔·培根的四种影响人们获得真理的“障碍”:谬误甚多而且毫无价值的权威(剧场的假相);习惯的影响(洞穴的假相);流行的偏见(剧场和洞穴的假相);由于认识的骄妄虚夸所导致的潜在的无知(种族的和洞穴的假相)
弗朗西斯·培根的“四假相”说其矛头直指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础的经院哲学,正是在这种激烈批判声中才真正打开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大门。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弗朗西斯·培根所提出的要彻底清除四类假相的做法只能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相反,合理且必要的某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和前见正是任何理解和解释得以可能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的假相
语词、概念
洞穴的假相
环境、习性、教育
剧场的假相?
权威、教条、传统
三表法
本质表
三表为基础归纳出真理
差异表
程度表
朴素唯物主义
分子客观性、多样性
Remark:
打开近代哲学大门
开创英国经验论
朴素
霍布斯
哲学:因-果推理的科学
目的:实践性:知识-幸福
对象:产生/消亡中具有特性
机械论
客观实在性、广袤性、可感知性
物体
自然
国家
实体与偶性
实体:物体
没有确切内涵的名称
物体的本质
偶性:物体属性
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物体借以在心中形成概念的能力
本质属性:广袤、形状
客观实在性
主观印象:动静、颜色...
感觉与推理
all来源于感觉、无天赋观念
推理-机械
分析:结果-原因
经验归纳
组合:原因-结果
理性演绎
不证自明(矛盾
政治哲学
利维坦
社会契约
自我保存-自私本性
自然法
一切手段(战争)寻求和平和自卫
战争
为和平和自卫-放弃一切权利
社会契约-第三者-不受制约
自私本性-自保原则(自我保存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战争状态-社会契约-君主专制
Remark:
新奇
充满矛盾
自然法学派开创者、奠基人
第一个完整成形的社会契约论
君权民授+绝对君权
洛克
天赋观念批判
批判“天赋观念”原则
其他途径
无“普遍同意”
理性-推理
批判天赋的实践原则
道德原则的相对性
考察上帝的观念
非上帝观念的先验性-中国
观念的来源
经验论原则: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经验之中
白板说
人心就像一块专门用来接受外部感觉经验刺激的白板
经验
感觉
感官-外部
反省
内在心理活动
两种观念
简单:直观
两种性质
第一性质:任何情况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
体积、广袤、形象、运动
矛盾
一客观实在应为二主观经验
第二性质: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
色声香味
第三种性质:间接作用于感官
复杂(简单观念组合、比较、抽象)
样式:实体的状态-简单观念集合或混合-数量、美
实体:性质的基质
简单的-单独存在
集合的实体观念
两种实体:思维习惯、假设(组合简单观念时,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
感觉-简单观念的基质:物质实体
反省-简单观念的基质:精神实体
关系
简单观念加以比较、互为意义
两种本质
实在本质:物体背后可感属性背后、支撑属性的实在构造-无法认识
名义本质:传达知识的复杂观念、不能认识物体的实在构造
知识的等级:观念和观念的符合或矛盾的知觉
直觉的知识
知识可靠性的根本保证和证明的知识的基础
证明的知识
推理-论证
感性的知识
特殊存在物
两种真理:
口头的真理(主观认定)
实在的真理(客观实在)
Remark:
复杂
第一次提出经验论基本原则、理论基石
《人类理解论》,第一次详细、全面地考察人的知识来源,较彻底的批判性思考
基本特征:基于经验,最终脱离经验;基于常识,最终脱离常识
矛盾
顶峰和转折点
社会政治思想
《政府论》
“完备无缺”的自由平等状态-善意和友爱
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无法规保护)
无第三者、有权推翻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
宗教宽容
Remark:
资产阶级革命现状、理论支持
重申并强调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totally diffent 社会契约论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
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奠基人
英国自然神论
晚期经验论
贝克莱
基本特征
符合正统
继承英国经验论原则基础上,在针对实体及其属性的主客观性归属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中发展起来的
离经叛道
违背常识
《视觉新论》
触觉
客观实在
视觉
联想的观念
可感性质=可感性质的观念
《人类知识原理》
事物是观念的集合: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所获得的可感性质的观念=可感性质-可感性质(观念)所集合而成的事物
事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无非是通过感觉经验所感知到的那些可感性质的观念-观念是否存在关键在于其是否被感知到=存在即被感知
《哲学对话三篇》
实物观念化-观念客观化
上帝:个人唯我论-普遍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
Remark:
新颖but走偏?
休谟
认识论
人性:知识、情感、道德
知识-感觉经验(印象与观念)
印象
感性认识
观念
理性认识
彻底的经验论原则:我们的一切知识都超不出我们的感觉经验
对实体的怀疑
感觉-外在经验
物质实体
非实体
评价
反省-内在经验
精神实体
绝对实体——上帝
两类知识
观念的关系
相似关系
时空接近关系
实际的事情
实验、观察、归纳
因果关系
感觉经验基础上,非普遍必然性,非客观性
恒常伴随的心理联想
道德学说
道德情感、愉悦
经验主义、情感主义、功利主义伦理学 先河
Remark:
继承并彻底化,怀疑主义,终结经验论
哲学、理论、思想态度而非实践、生活态度
思想极限
极大挑战
欧陆哲学-唯理论
天赋观念+理性演绎--真理
理性主义原则
1、how 理性 to 真理?
2、what is 天赋观念? and does it exist?
3、身心关系问题?
笛卡尔
普遍怀疑的哲学方法
工具怀疑
谨慎性原则——“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细分化原则——“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次序性原则——“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完备性原则——“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我思故我在
不可怀疑怀疑-思考者“我”
先验
自我意识理论先河
我思=我在?
自我意识的自识如何可能
上帝存在证明
思维主体具有清楚明白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清楚明白的观念即真-上帝的观念-不仅在思维中存在(有限的我们无法得出)-(原因的实在性不能小于结果的实在性)在思维之外也存在-上帝存在
天赋观念与理性演绎法
观念的来源
天赋观念
感觉提供的观念
虚假观念
理性演绎法: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一步一步清楚明白地推出命题或定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清楚明白
身心关系
心物二元论
实体
绝对实体
相对实体
身体
广延
精神
思维
凡是被别的东西作为其主体而直接寓于其中的东西,或者我们所领会的某种东西由之而存在的东西,就叫做实体。
身心交感说
松果腺-交汇
Remark:
自我意识-能动性
唯理论哲学开启
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基本问题
高起点
过渡
伽桑狄
精神唯物
马勒伯朗士
偶因论-上帝调和
斯宾诺莎
笛卡尔认识论批判
“我”-不清楚明白
神即自然
上帝的观念最清楚明白
能动的自然
被动的自然
实体、属性、样式
实体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神/自然
属性
知性看来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
思维
广延
样式
万物
特殊存在状态
思维的样式:理智
逻辑必然性
广延的样式:运动
机械运动必然性
身心平行论
事物的系列
机械因果律
一体两面,先验性的内在和谐
观念的系列
形式逻辑律
知识分类和真观念
想象或意见
不可信
理性(推理)的知识
在直观的真观念基础上推理
直观的知识
最可靠
关于神或自然的真观念(推理的前提和公理)-确立推理的规则和次序,保证推出普遍必然性的结论
真理的标准
内在标准: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和恰当”
外在标准:观念与物体符合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观点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情感和欲望
政治:实现自由
宗教宽容
民主政体
Remark:
泛神论
宿命论
独断论
莱布尼兹
批评
笛卡尔:
心物二元论
斯宾诺莎:
抽象-不能解决心物二元论;不够多样性、丰富性、自由能动性
原子论:
广延性-不能最小微粒、最后单位;机械性-不够多样性、无法解释世界的变化
单子论
精神性、不广延、不可分、没有部分、没有量、无限的的单子
突然产生和消失,不会聚合和消散
自身封闭、彼此孤立、无不干扰
内在原则:精神性的、追求更高存在状态的力
运动
质的差别:微知觉-知觉-统觉
同类单子也有质的差别:差异律、连续律
拥有原始的力的自因
前定和谐说
上帝最初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把能够使它们相互协调一致的程序放进单子里面去了,因此能够在整体上保证整个单子世界的和谐性和秩序性。
心物单子构成
心物本质上都是没有广延性的、精神性的单子复合而成
构成身体的单子和构成心灵的单子之间具有某种前定和谐
有纹路的大理石
真观念的潜能
外部感性加工的“机缘”
潜能天赋
推理真理和事实真理
理性的推理真理(必然的真理)
形式逻辑的矛盾律
感性经验的事实真理(偶然的真理)
充足理由律
“最好的世界”理论
善恶辩证
人的有限认识
所有世界中的最好世界
Remark:
善恶辩证性
普遍乐观
里斯本大地震
Remark:
实际唯心主义-单子论
独断论
乐观
近代哲学的终结:
经验论哲学
休谟的彻底经验论和怀疑主义
唯理论哲学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独断论
18世纪法国哲学
自然神论
伏尔泰
合理的上帝
自由的学说
Remark:
孟德斯鸠
自然法
三种政体和三权分立
三种政体
三权分立
环境决定论
Remark:
卢梭
关于人的知识
对文明的拒斥
社会契约
人性论
自然-好
Remark:
唯物主义者
狄德罗
Remark:
朴素唯物主义:分子、规律、运动多样性、客观实在性、朴素
两类实体??
因果关系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