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常见疾病
这张思维导图是有关于口腔科学的知识内容,梳理了口腔常见疾病,如口腔颌面部感染、牙周病、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牙体牙髓病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1-07-05 00:28:19口腔常见疾病
牙体牙髓病
龋病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一种疾病
病因
①化学细菌学说(口腔微生物代谢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牙体硬组织溶解) ②四联因素学说(敏感的宿主;口腔致病菌群→牙菌斑;适合细菌的食物;一定的时间) ③口腔微生态学说(口腔没有特异性致龋菌,引起龋病的是口腔常驻细菌)
临床分类
1.按进展速度: ①急性 ②慢性(静止-病变环境改变自行停止) ③继发(治疗后→菌斑滞留区,微漏渗,病变组织未清除干净→再次发生)
2.按解剖部位: ①窝沟(磨牙咬合面,磨牙颊面沟,上前牙舌面) ②平滑面 ③根面 ④线形牙釉质 ⑤隐匿性
3.按病变深度: 浅中深
临床表现和诊断
浅(窝沟平滑面)
窝沟黑,平滑面白垩色黄褐色;探诊粗糙感或能勾住;无自觉症状刺激无明显反应无龋洞形成
中(牙本质浅层)
龋洞形成,洞内牙本质软化黄褐色;有主观症状温度刺激敏感尤其冷刺激
深(牙本质深层)
龋洞深大;无自发痛,受刺激时痛去除刺激疼痛消失
治疗
化学疗法,再矿化,窝沟封闭,修复性治疗
去除龋损→制备窝洞→充填修复
非龋性疾病
氟牙症
地区好发性,恒牙多发,对称性斑块和牙体缺损,抗酸增强耐摩擦下降,可伴有氟中毒表现如氟骨症
四环素牙
过量使用四环素药物→牙齿颜色结构改变
楔状缺损
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楔形缺损
牙本质敏感症
生理范围内的刺激(尖锐刺激敏感)→短暂尖锐疼痛(刺激痛)→是共有疾病
牙隐裂
非生理性细小裂纹→上颌磨牙多见
牙髓病
病因
①细菌→通过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牙周和血源途径进入牙髓 ②物理: 创伤血管断裂→血供受阻→牙髓炎症坏死;温度刺激;手术操作不当 ③化学刺激 ④免疫因素:抗原物质进入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组织血管扩张充血为主的初期炎症→去除刺激适当治疗→可恢复
不可复性牙髓炎
全部牙髓坏死→只能摘取牙髓去除病变
①急性(慢性的急性发作或急性物化刺激感染→发病急疼痛剧烈)
临床特点: ①发病急疼痛剧烈(自发性阵发性,夜间,温度刺激加剧,不能自行定位) ②患牙(近髓腔的深龋,充填体,深牙周袋) ③探诊(剧烈疼痛,微小穿髓孔) ④温度测验(敏感且去除刺激后持续存在) ⑤晚期垂直方向轻度叩痛
②慢性
临床表现: 隐痛钝痛;疗程长,冷热刺激痛病史;咬合不适或轻度叩击痛,可自行定位 分类: 闭锁性,溃疡性,增生性
③残髓炎
根管治疗后残留的少量根髓发炎
④逆行性牙髓炎
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
牙髓坏死
牙髓钙化
根尖周病
牙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骨质各种类型的疾病-
急性根尖周炎
根尖部牙周膜浆液性炎症→根尖周组织化脓性炎症→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颌骨骨髓炎
临床表现(浆液性): ①患牙咬合痛,自发持续性钝痛能定位②可见患牙疾患 ③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③叩诊压 ④松动1度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
①根尖周脓肿 ②骨膜下脓肿 ③黏膜下脓肿
慢性根尖周炎
长期感染和病原刺激存在→慢性炎症→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病变类型
①根尖周肉芽肿→界清小圆形投射影像<1cm ②慢性根尖周脓肿→界不清不规则云雾状 ③根尖周囊肿→界清的圆形透影有一阻射白线围绕 ④根尖周致密性骨炎→局限性骨致密阻射影像
治疗方法
盖随术→保留活髓
根管治疗(RCT)
牙周病
牙龈病
发生于牙龈组织的病变➡️牙龈组织炎症+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慢性龈炎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青春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
药物性牙龈增生
牙龈瘤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走马牙疳
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严重程度分类
侵袭性牙周炎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口腔单纯疱疹➡️成簇小水泡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6月-2岁,婴幼儿,较重,口腔黏膜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成年人,口角处,较轻,口角唇缘
口腔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口炎
①急性假膜性-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碳酸氢钠治疗 ②急性红斑性-抗生素舌炎 ③慢性红斑性-义齿 ④慢性增殖性-慢性肥厚性,易恶变
念珠菌性唇炎
念珠菌性口角炎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轻型
重型
疱疹型
天疱疮
寻常型
揭皮实验阳性,棘皮松懈,尼氏症阳性
增殖型
落叶型
红斑型
口腔白斑病
哪些情况易癌变(9)
主观症状,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黏膜病损
小丘疹-灰白细条纹-wickham线-交织成网
皮肤病损
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
指甲病损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口腔颌面部感染
特点
途径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处理措施
并发症
颌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要点
眶下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下颌角区腮腺咬肌区,开口受限),翼下颌间隙感染(开口受限但面部无明显肿胀),下颌下间隙感染(下颌下区),口底蜂窝织炎(5个间隙,双侧上颈部)
常为混合性感染
颌骨骨髓炎
化脓性
中央➡️急性期(多数牙松动,下牙槽神经受损出血出现下唇麻木);慢性期(长期流脓,大块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
边缘➡️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脓肿;X线呈葱皮样钙化影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以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为主,避免损伤牙胚及正常骨质,血源性感染为主
放射性
三低
放疗后3~5年避免拔牙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放射性和双膦酸盐都以预防为主
颜面部疖痈
疖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口腔颌面部损伤
特点
急救处理
解除窒息,止血,包扎,运送,防感染
要点ABCD
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开放性,火器
颊部,鼻部,唇部,腭部,舌部,眉睑部,腮腺及导管,面神经
牙和牙槽骨损伤
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
薄弱部位及临床意义
临床表现
下颌骨骨折
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
①手法-外(颌间固定最常用) ②手术-内(临床使用最广泛)
髁突骨折治疗原则
儿童颌骨骨折治疗原则
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TMD)
颞下颌关节脱位
①急性→病因,临床表现 ②复发性
颞下颌关节强直
①关节内强直 ②关节外强直
鉴别
唾液腺常见疾病
唾液腺炎症
腮腺最常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切开引流指征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5岁左右最常见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中年,单侧受累,半数与进食有关称为进食综合征
唾液腺结石病和下颌下炎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
原因
唾液腺导管阻塞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①保守治疗 ②口内导管切开术 ③唾液腺内镜取石术
舍格伦综合征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症
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口干,眼干/三角眼,唾液腺(腮腺)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
唾液腺黏液囊肿
分类
①一般性 ②舌下腺(单纯,口外,哑铃)
病因
①外渗性 ②潴留性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小→手术切除;舌下腺切除是最根本的;不能耐受→袋型缝合→好转后再切除
唾液腺肿瘤
绝大多数是上皮性肿瘤
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包膜不完整,可见瘤细胞,切除过程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不可活检),易恶变→临界瘤
临床表现
治疗
沃辛瘤(腺淋巴瘤)
与淋巴结发生有关;胚胎发育时期腺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沃辛瘤
治疗
连同肿瘤及周围0.5c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
恶性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圆柱癌)
口腔颌面部肿瘤
概述
概况
牙源性和唾液源性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
交界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恶性;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最多;近年来女性口腔癌有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临床表现诊断
①肿瘤非肿瘤→②良恶
良恶肿瘤的鉴别
临床检查
①望诊 ②触诊(颊口底舌等深部肿瘤进行双手触诊) ③听诊→血管源性肿瘤 ④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触诊检查
影像学
X,超声
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准确率可达95%
活组织检查
结论性诊断方法
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在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可以是蛋白质酶糖激素
治疗
原则
良性→手术为主,交界性;恶性→综合治疗为主,全面分析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方法
手术
主要和有效的方法;良性和放疗化疗不能治愈的恶性,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清扫
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和转移→手术中的无瘤原则
放疗
化疗
生物治疗
综合序列治疗
恶性→三联疗法(手术+化疗+放疗)
预防
①消除减少致癌因素: 祛除病因是最好的预防 ②及时处理癌前病损:白斑,红斑 ③防癌普查和易感人群检测→三早
口腔颌面部囊肿
软组织囊肿
皮脂腺囊肿(粉瘤)
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内容物潴留
常见于面部,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以小色素点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胚胎发育残留,损伤性植入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生长缓慢,光滑,无粘连,坚韧有弹性似面团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不消失+上皮分泌物积聚
1-10岁儿童,舌骨上下部最常见
颈正中部位随吞咽移动,质软无粘连,穿刺检查抽出透明微浑浊黄色稀薄或粘稠液体,碘油造影明确其痿管行径
鳃裂囊肿
胚胎鳃裂组织残余
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1/3前缘附近,光滑分叶,大小不定,缓慢
都是手术切除
颌骨囊肿
牙源性
非牙源性
瘤样病变和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色素痣
皮内痣;交界痣;复合痣
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
牙龈瘤
牙周膜及牙槽突结缔组织的非真性肿瘤
女性多见,前磨牙区,生长慢,妊娠时可迅速增大
良性
成釉细胞瘤
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青中年
临床表现
X
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起源于胚胎成血管细胞
组织病理学特点
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聚集
生物学行为
自发性消退
增生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
脉管畸形
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组成
位置深浅不一,边界不清,柔软,可以被压缩,静脉石,体位移动实验阳性
微静脉畸形(葡萄酒色斑)
多发于颜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压之褪色放之复原
中线型微静脉畸形→中线,可自行消退
动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瘤/葡萄状血管瘤)
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颞浅动脉
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搏动震颤感吹风样杂音
淋巴管畸形
①微囊型 ②大囊型
混合型脉管畸形
诊断治疗
较深的体位移动实验和穿刺确定
综合疗法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
骨化性纤维瘤
青年人,下颌骨多见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舌癌
最常见的口腔癌,85%以上发生在舌体,大多数为鳞癌
临床表现
早期;晚期
转移特点
淋巴结转移率高(颈深上),肺
治疗原则
①原发灶 ②转移灶
诊断
触诊更为重要,病理活检明确
牙龈癌
临床表现
颊癌
术前化疗(诱导化疗)→最常用且效果肯定的措施
腭癌
口底癌
上颌窦癌
唇癌
口咽癌
颜面部皮肤癌
纤维肉瘤
骨肉瘤
恶性淋巴瘤
颌面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扳机点
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