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包含隋与初唐诗歌、 盛唐诗歌、杜甫与中唐诗歌、唐人传奇的俗讲变文等。
编辑于2023-12-24 16:31:57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唐代社会基本状况: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②政治开明,思想开放 三教: 儒道释(佛) ③兼容并蓄,三教并立
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特点:①文学创作队伍和表现对象有了极大的扩展 ②文学流派纷呈,文学风格多样 ③各体文学全面繁荣
原因
原因: 1、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经济体制的发展(均田制,租庸调制) 2、调整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太宗修《氏族志》,武则天复改为《姓氏录》); 3、文人乐观进取; 4、多元化的统治思想(儒释道;政治开明,文禁松弛,思想开放) 5、完善科举制(士族主持改为朝廷主持); 6、魏晋南北朝时期提供的理论指导。
隋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坛
代表诗人:杨素、杨广、薛道衡、隋炀帝、虞世南
1.杨素:作品有《出塞》、《赠薛播州十四首》等,因诗人自身经历,故写来慷慨悲凉、劲健深沉。 2.杨广:是隋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其突出的是一些乐府和模仿吴歌所作的乐歌,作品有《饮马长城窟行》、《春江花月夜二首》。 3.薛道衡:作品《豫章行》、《昔昔盐》等,其诗多写思妇闺怨。 4.隋炀帝 5.虞世南:杰出的宫廷诗人
初唐诗歌的发展与革新
唐代文学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文学分期 初(618-712玄宗先天元年)94 盛(713-755玄宗开元、天宝)43 中(756-824肃宗至德元年-穆宗长庆四年)69 晚(825-907唐敬宗宝历元年-唐昭宣帝天佑四年)83
初唐诗歌
1.南北文学的合流(上官仪、唐太宗) 2.宫廷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继承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传统和六朝声律的成果,五律(完善、定型) 3.“初唐四杰”:才大官小、名高位卑、仕途多舛。(王杨长五律、卢骆擅歌行 )——诗文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1.南北文学的合流(上官仪、唐太宗) 2.宫廷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继承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传统和六朝声律的成果,五律(完善、定型) 3.“初唐四杰”:才大官小、名高位卑、仕途多舛。(王杨长五律、卢骆擅歌行 )——诗文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初唐四杰 特点:都曾积极进取,渴望博取功名,施展才华。 “四杰”他们的诗是理想之诗,自有雄壮慷慨之气 “四杰”的创作题材:宦游、送别、边塞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陈子昂(简答题):“兴寄”、“风骨”
陈子昂的兴寄说:兴,指诗歌的美意象对人所产生的盛发作用;寄,指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所具有的社会内容。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风骨:就是魏晋南北朝的风骨?汉魏风骨? 陈子昂(简答题):①“兴寄”、“风骨”; ②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在引导诗歌干预社会生活和政治的同时,也引入政治教化、讽谏之途。 ③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唐古文运动的先导。 ④把情志、教化和声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盛唐诗歌
第一节 初盛唐之交的重要诗人
二张:张说、张九龄
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贺知章:善七言 风格:清淡风流,放旷闲散
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第二节 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早年建功立业,晚年皈依禅宗,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建功立业、布衣终老,他的诗淡雅优美,飘逸中带有惆怅
第三节 王昌龄、李颀及其他诗人(豪侠诗派)
王翰:狂放不羁,诗作大都吟咏沙场壮士、青春少女。 作品《凉州词》
王之涣:气象扩大,意境沉雄
王昌龄:晚年诗风清逸明丽、唐人七绝第一(宫怨诗、闺怨诗)、“意境”说、“诗家夫子”、“七绝圣手”
1、其诗主要以边塞、闺情、送别酬赠为主 2、多反映妇女生活的诗,主要描写少女情态、少妇闺情和宫中幽怨 3、多用明月秋雨意象 3、格调劲健
李颀:擅长歌行体;边塞、赠答、描写音乐
崔颢:狂放雄浑、游侠之气、少年情怀;唐人七律第一
第四节 高适与岑森(边塞诗)
高适: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现实意义强烈,“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
岑森:从军报国、建功立业
内容:军旅生活(雄心壮志、悲哀不平) 边塞风光、风俗(壮丽、瑰丽)
特色: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 (个性好奇长于感觉印象→奇逸而峭)
李白
思想性格:多元性,复杂性 A、道-功成身退 B、游侠-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 功名、旷达浪漫,狂放侠胆
⭐思想内容:1、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揭露与抨击统治阶级 3、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 4、歌颂大自然 5、吟咏友情
⭐诗歌成就:1、抒情主体豪放率真 2、善运用想象、比喻、夸张来塑造形象、宣泄情感 3、思想解放,性格豪迈,才情过人,极富艺术创造力(灵活多变的句式和清真的语言) 各体皆工
各体皆工: 骚体、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旧体诗集大成); 绝句体、律体;绝句; 词(百代词曲之祖 )
地位与影响:人格魅力、艺术成就
1、人格魅力 --非凡自信、独立人格、 凛然风骨、潇洒风神。 (慷慨自负、傲视权贵、任侠使气) 2、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风格,豪放飘逸的风格, 天真自然的审美情趣。
杜甫与中唐诗歌
第一节 杜甫 “诗圣”的境界 “诗史”的性质
对后世的影响: 1 、“诗圣”的境界: A.思想上→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儒家的理想人格). B.艺术上→集大成者:力崇古调、兼取新声;众体兼备、风格多样;功力深厚,自铸伟辞。 “江西诗派”的不二法门→“杜诗学”。 2 、“诗史”的性质: 现实主义精神:缘事而发和写民生疾苦
⭐思想内容:1、舍身辅君(“杜陵有布衣,老大意专拙”) 忠君思想→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2、忧患意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平民”意识→忧国忧民 3、批评时弊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4、日常生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风格:沉郁顿挫: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潜气内转的波澜老成
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的手法 2、精美而丰富的语言 3、创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4、开创了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 “家事诗”及论诗诗的写作 5、七律第一大家(连章体、拗[niù]体) →后世各种风格流派的源头
第二节 大历、贞元诗人
战乱留下了深刻的伤痕、忧惧、惊惶、悲凉之音取代了盛唐的壮阔豪迈。 与盛唐诗人的狂放志向和不羁性格相比,大历、贞元诗人变得自卑自伤、惆怅苦闷。
刘长卿 风格:空疏落寞
大历十才子:吉中孚、李端、司空曙、钱起、苗发、 韩翃、夏侯审、崔峒、卢纶、耿湋(weí)
(了解)意象纤细新巧、律体工稳清丽,格调清冷萧瑟
韦应物:早年:意气风发、昂扬慷慨 晚年:渐趋沉寂、淡漠萧散 顾况:诗歌特点:通俗怪奇 李益:边塞诗:慷慨豪迈、气骨凛然
第三节 韩孟诗派与李贺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崇奇尚险 特点:以学问为诗,以文为诗,怪奇求生,以丑为美。 成因:不平则鸣
1.孟郊:擅长五言古诗 诗歌特点:崇奇尚险喜用幽僻孤寒意象 2.韩愈:1、个性张扬,排斥佛老,弘扬儒学。 2、杂取先秦诸子的思想(合儒墨,兼名法)→实用主义新儒学。 3、热衷政治,致力儒文学(文章-事业-道德-思想;众体兼备) 4、诗歌风格:崇奇尚险,笔力雄壮 5、以赋为诗、以散文章法作诗
李贺:诗歌风格:奇幻之美 诗歌特点: 1、强烈敏感的时间意识 2、凄离冷艳的诗歌意象 3、奇特险怪的夸张想像 4、跳跃不定的意绪流动
第四节 元白诗派(浅显流畅)
主要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
李坤:“新乐府”提出者 元稹:“新乐府”代表,其诗歌浅显流畅
唐代唐代从理论上系统地强调诗歌的历史使命的诗人:陈子昂、白居易、元稹。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济天下、仁政) 杂糅释道(调和三教)——乐天知命、独善其身,明哲保身 创作主张:1.主动干预社会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诗歌理想) 2.倡导语言浅近易懂 中唐新变——元白诗派:写实尚俗 诗歌艺术特色:因事立题、叙议结合、白描手法、鲜明对比、浅易流转
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张籍风格:苍凉悲劲 语言平易流利、但并不直白; 虽有讽喻,却很少直发议论 王建善写女性题材
第五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艺术成就:咏物诗、咏史诗、民歌。 “诗豪”:境界优美, 韵律自然,格奇意高, 骨力刚劲,充满豪迈之气
柳宗元:思想:儒家思想中融合佛老,兼取百家,反对迷信 散文成就:论说文,寓言、山水游记、传记、骚赋。 诗歌特点:多忧怨之思
唐人传奇的俗讲变文
第一节 传奇释名:唐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人传奇,或称唐传奇。
第二节 唐人传奇的问题特征
1.传奇之“奇”与正史之“正” 2.“嗜奇”、“好异”的想象 3.传、奇的辞章化
第三节 唐人传奇的发展进程
初期(618-779),从唐高祖起,到唐代宗止,这是传奇产生及渐趋成熟的时期 盛期(780-820),从唐德宗起,到唐宪宗止,这是传奇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期(821-873),从唐穆宗起,到唐懿宗止,这是传奇集创作大获丰收的时 晚期(874-910),从唐僖宗起,延续到五代初,这是传奇衰退、变异的时期
第四节 俗讲与变文
隋唐五代散文、骈文与辞赋
第一节 隋与初盛唐的文体因革
骈文发展阶段: ①在句法上引散入骈,逐渐打破了骈文的严整; ②在内容上强调骨力,无论是奏对或是抒怀,都能有感而发; ③在语言上走向平易,用典隶事逐渐减少; ④在风格上由辞藻富艳转向燕许的凝重典雅和王维、李白的清丽自然。 这些特点在陆贽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天下第一骈文:王勃《滕王阁序》
第二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背景:骈文畸形繁荣,国势衰微,儒道不倡
原因:1.治改革的需要(儒学复古思潮); 2.有领袖人物“韩柳”的出现; 3.文体、文风自身规律的支配
古文运动内容:文以明道、革新文体、重视学养
以儒学复古为旗帜,以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浮华肉糜的骈文,是一场儒家道统的思想斗争,也是一场文风、文体的革新运动。
影响: 并非单纯的复古运动,而是对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复兴,开创了古典散文的新时代,直接影响到北宋的诗文革新,明代前后七子、唐宋派,清代桐城派→“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局限性:1、对浪漫主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论总结; 2、对诗歌的审美特性语焉不详,审美、娱乐、认识、情志功能被忽视。
韩愈古文类型:论说文、叙事文、抒情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游记 与贬谪心态联系、写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唐代山水诗类似
第三节 晚唐五代骈文与唐代的赋
晚唐骈文李商隐成就最高 唐代的赋:古赋、抒情赋、咏物赋、律赋(新出现)
隋唐五代诗歌
第一节 词的起源(了解) 1、“诗余”说, 2、民间说(曲子词) 3、多源说(谣歌、曲子、琴歌、大曲、讲唱——齐言——杂言——词) (李白:“百代词曲之祖” )
第二节 敦煌曲子词与唐代文人词
一、敦煌曲子词 上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 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lù] ,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的作品。 二、中唐文人词 风格:清新、明朗、活泼(本色) 代表作家: 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人
温庭筠:词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唐人存词最多的一位 特点:静态描绘、细部描绘、暗示手法、意象跳跃
韦庄:疏朗、显直、白描手法
晚唐花间词:香艳性、纯情性、唯美性; “词为艳科”、“脂粉气”
第四节 李煜与南唐诗人
李煜(李璟第六子):“眼界始大”、“士大夫词” 他的词中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冯延巳:虽写男女之情,却较少容貌体态,而是一种情感的境界。 意境与情调符合士大夫的胃口,直启晏殊。
李璟: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脱去浮艳、悲秋离恨
晚唐五代诗歌
第一节 李商隐及晚唐情诗
美轮美奂、无题诗爱情诗意象朦胧、细小幽约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诗歌内容:游宴歌舞,闺阁愁怨
李商隐善用典故、色彩搭配独特
温庭筠以抒怀为主,颇有感慨深沉
第二节 杜牧与晚唐咏史诗
杜牧:近体律绝(咏史、抒怀、伤别、纪行、写景)、 “二十八字史论”(七律)立意高绝、性情豪迈、吊古伤今、忧国忧民
第三节 贾岛及晚唐其他诗人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抒发孤寂心理、刻画琐碎事物,营造闲适意境 贾岛诗幽寂清雅、炼字
韦庄:“《秦妇吟》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