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术新课标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美术新课标思维导图,包含课程目标、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描述、 课程实施、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设计思路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美术新课标
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内涵
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发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审美感知(基础)
艺术表现(必备能力)
创意实践(集中体现)
文化理解(正确价值观)
艺术课程
围绕:核心素养
体现:课程性质
反映:课程理念
确立:课程目标
学业质量
内涵: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
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 结合课程内容
特点:学业质量标准具有 可测性 可评性 不设等级水平 只规定合格标准
意义: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教材编写提供引导 考试命题提供依据
学业质量描述
1-2
识别5种标识 创作1-2件美术作品 制作1-2件工艺品(3种方法)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创作1-2件作品
3-5
知道4位中外美术家及作品 知道3-4种美术门类 知道2-3种民间美术类别 创作2-3件平面立体动态的美术作品 为班级学习设计2-3件作品 制作1-2件工艺品(7种方法)
6-7
知道6位中外美术家及作品 知道2-3外国民间美术作品 创作3件平面立体动态的美术作品 撰写200-300字调研报告 为学校设计2-3件作品 制作2-3件工艺品
8-9
知道我国6件不同时期美术作品 介绍2-3件反应民族独立解放 党团结人民解放的美术作品 辨析2-3个主要流派 撰写300-500的调研报告和文物保护意见 制作2-3件工艺品(竹木 金属等)
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评价是检验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评价涉及 学习态度 过程表现 学业成就 多方面
基本原则: 坚持素养导向 坚持以评促学 重视表现性评价 坚持多主体评价
主要环节:
课堂评价--及时性
作业评价--课堂的有效延申和补充*--开放性
期末评价--全面评定(表演 展示 纸笔 档案袋) 综合性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运用
呈现: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
学业水平考试
水平考试 以学业质量标准 课程内容为依据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 地方教育部门实施组织
命题原则:
素养立意 明确指向
基于情境 设计问题
形式多样 综合考查
命题规划
科学制度命题框架
合理选择测评形式
整体规划测评结构
命题框架
考查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
应包括4个艺术实践活动
学业质量标准
规划不同水平试题比例
设计思路
1.适应发展 分段设计
(1-2)艺术综合为主 幼到小分科课程的过度
(3-7)音乐 美术 奠定基础
(8-9)开设艺术选项 掌握特长 与高中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 组织课程内容
欣赏(欣赏-评述)
表现(造型-表现)
创造(设计-应用)
联系/融合(综合-探索)
4类艺术实践活动
课程内容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
体现艺术学习特点 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实践性 体验性 创造性进行学业评价
体现 教,学,评一致性
课程理念
培育审美,人文素养
1.坚持以美育人
提高艺术素养,创造能力
2.重视艺术体验
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突出课程综合
课程性质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导向:核心素养(主线)
前言
发挥 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 的作用
教育需求:有学上 到 上好学
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修订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创新导向
时代新: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主要变化
9522课时不变
品德与生活与社会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
劳动 信息科技独立出来
科学 综合实践提前至一年级
1-7年级音乐 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 戏剧 影视
8-9年级分享选择开设
课时占比:语文 数学 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