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个思维导图能够帮到大一的学弟学妹。
编辑于2023-12-28 07:53:32思想道德与法治
人的属性
自然属性
生存繁衍
社会属性
生产生活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地位,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关系
一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二 根本上是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想加,而是有机统一
三 人的社会性(共同发展):人只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简介
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目的
地位: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
地位: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观的表现与反映
人生价值
分类
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社会价值
人生的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关系:相互影响,紧密相连,人生态度影响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制约着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高尚的人生追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础理论: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为社会精神财富创造提供物质基础与源泉
劳动人民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中国共产党倡导并践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当乐观
人生要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方法
A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既要看对社会的贡献,也要看其对应的职责及尽力的程度
C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D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正确看待得与失
正确看待苦与乐
正确看待顺与逆
正确看待生与死
正确看待荣与辱
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
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以上三者的共性: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的分类
依照层次划分
崇高理想
一般理想
依照主体划分
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
依照时序划分
近期理想
远期理想
依照内容划分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政治理想
理想的内涵和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具有时代性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具有支撑性
信念具有多样性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含义与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物质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
对理想不屑追求
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
分类
产生条件
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
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
科学性与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什么
原则
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监督,规范,实施,监督,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全面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与修改
我国宪法地位和基本原则,
地位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实施
依宪执政,依法立法,严格执法
监督
健全人大工作体制,健全宪法解释机制,健全备案审查 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尊重法律权威
学习法律知识
养成守法习惯
提高用法能力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动物本能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产生的条件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认识,规范,调节功能
作用:认识,规范调节,鼓励,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在于经济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优秀美德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主要内容
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遵守社会公德
恪守职业道德
弘扬家庭美德
锤炼个人品德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
价值观体现着民族特色
价值观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是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人为什么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