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第六章肿瘤
这是一篇关于病理学第六章肿瘤的思维导图,包含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环境致瘤因素,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等内容。
编辑于2021-07-15 16:13:57肿瘤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1.单克隆性——肿瘤性转化的细胞反复分裂繁殖 2.幼稚性——丧失分化成熟的能力 3.不协调性——对机体有害 4.自主性——致瘤因素去除,仍持续生长
肿瘤的分级及分期
分级(描述恶性程度) 依据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数目 分为三级: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个别两级(低级别、高级别)
分期(描述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国际通用TNM分期系统 T (tumor)—肿瘤原发灶大小(T1 -T4) N (node)—区域淋巴结受累(N0,N1 -N3) M(metastasis)—远处(血行)转移(M0,M1)
肿瘤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分级和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
常见肿瘤实例
上皮组织肿瘤
良性——乳头状瘤、腺瘤(管状腺瘤、囊腺瘤)
恶性——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尿路上皮癌
间叶组织肿瘤
良性——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平滑肌瘤、软骨瘤
恶性——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
神经外胚叶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光镜:小圆细胞,菊形团排列(特征性)
恶性黑色素瘤——来源:黑色素细胞 部位:皮肤、黏膜,偶见内脏 黑色素瘤:瘤细胞异型明显,胞浆内可见黑色素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 1. 一般小,主要是压迫和阻塞; 2. 重要部位或继发病变,后果严重; 3. 内分泌腺的良性瘤分泌激素,可造成全身影响。
恶性肿瘤 1. 影响大,压迫、阻塞 2. 破环组织结构:出血、溃疡、穿孔3. 发热:肿瘤产物、合并感染 4. 疼痛:压迫、侵蚀神经 5. 副肿瘤综合征 6. 恶病质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P109表)——主要鉴别点: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异型性)
常见六类获得性癌前疾病(或病变)
大肠腺瘤、乳腺导管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原位癌
概念: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常见于鳞状上皮或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如子宫颈、食管、皮肤、膀胱, 也可见与发生鳞状化生的黏膜表面,如磷化的支气管黏膜
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癌基因活化、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代谢重编程、凋亡调节基因功能紊乱、无限增殖能力/细胞永生化、持续的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获得、免疫监视的逃避、基因组不稳定、肿瘤微环境、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环境致瘤因素
化学物质
间接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致癌的芳香胺类、亚硝胺类物质、真菌毒素 直接化学致癌物——较少,主要是烷化剂和酰化剂。 还有苯、砷、镍、铬、镉
物理致瘤因素
紫外线(UV)可引起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以及粒子形式的辐射如β粒子等)
生物致瘤因素
①DNA肿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生殖器区域鳞癌、Epstein-Barr病毒(EBV):淋巴瘤、鼻咽癌、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细胞性肝癌、②RNA肿瘤病毒:HTLV-1→淋巴瘤 ③细菌:幽门螺杆菌——胃恶性淋巴瘤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良性肿瘤:组织来源+“瘤” 如:纤维瘤、脂肪瘤、纤维腺瘤 恶性肿瘤(1) 癌(carcinoma)——上皮组织 组织来源+“癌” 如甲状腺腺癌、食道鳞癌、肺腺鳞癌 (2) 肉瘤(sarcoma)——间叶组织 组织来源+“肉瘤” 如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股骨骨肉瘤 (3) 癌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大多数 良性肿瘤 的生长方式。 如逐渐膨胀的气球,向四周组织推挤。 有完整包膜,界清,移动性好,易切除,不易复发)②浸润性生长(大多数 恶性肿瘤 的生长方式。 如树根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 无完整包膜,界不清,移动性差,切除范围大,易复发) ③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 都可呈现。 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向表面生长)
肿瘤生长速度相关因素
1.倍增时间 2.生长分数(增殖指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的比例 如淋巴瘤40%:化疗 结肠癌 5%:放疗/手术→化疗 3.瘤细胞生成与死亡的比例
肿瘤血管生成
①肿瘤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 如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②瘤细胞可形成类似血管、具有基底膜的小管状结构 与血管交通,成为微循环的一部分称为“血管生成拟态“ *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是恶性肿瘤持续生长的前提, 同时为浸润和转移创造条件
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 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演进与其获得越来越大的异质性有关。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瘤细胞在生长过程 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生长信号 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的亚克隆的过程。
肿瘤扩散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二)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
淋巴道转移(陆)途径:淋巴管→局部淋巴结→远隔淋巴结→胸导管→血流 血道转移(海)①侵入体静脉系统→肺 →侵入肺静脉→全身各 器官(脑、骨、肾、肾 上腺)②侵入门静脉系统→肝③少数→脊椎静脉丛→脑 血道转移瘤特点:多个、散在 圆球形、界清 多近器官表面分布 中央凹陷形成癌脐 种植性转移(空)体腔内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象 播种样,种植在其它器官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
间变:很明显的异型性,具有间变特征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瘤(由未分化细胞构成),多为高度恶性的肿瘤
异型性是肿瘤成熟障碍和分化障碍的表现。 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异型性意义:区别良恶性瘤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肿瘤的组织结构:实质(肿瘤细胞)+间质(结缔组织:支持 血管:营养 免疫细胞:机体抗肿瘤反应 ) 实质是肿瘤的主要成份和特异性成分,间质无特异性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Tumor)。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肿瘤的大体形态
1、肿瘤的数目:单发、少数多发 2.肿瘤的大小—小(肉眼不见) ,大(几十斤) 3、肿瘤的形状 4、肿瘤的颜色:与来源、产物、继发改变等有关5、肿瘤的质地:与来源、间质含量有关 6、与周围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