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辩证法
考研唯物辩证法框架总结,主要包含三大规律、四种思维方式、五对基本范畴、两大特征四大块内容,考研必备!
编辑于2021-07-16 11:00:43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不是源与流的关系,而是范畴不一样,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三大规律
(分析题)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推动事物的发展,单选题中出现核心、关键等关键词选项有矛盾,就选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材料中看到正反义词转化,都为此原理)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作用:促进矛盾双方力量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所以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转化,推动事物变化发展。同一性有条件、相对的,斗争性绝对、无条件的,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错误选项绝对同一;调和矛盾,正确选项包含差别、斗争的同一;不包含差别的同一是不存在的,矛盾不可调和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但解决矛盾的形式是多样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以矛盾是客观的,要正视矛盾并解决它,因为问题和矛盾是不能回避的,一定会出现的。
特殊性---各个具体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关系---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方法论---举一反三,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再去进行举一反三的推广作用。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每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被支配地位的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引起。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也要抓重点,关键主流和大势。主要矛盾关键词核心关键,矛盾主要方面关键词是评价问题好坏,主流,大势。
质量互变规律---只考选择
度是维持质的量的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启示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连续性;质变是渐进连续的中断,是事物的质的飞跃。
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一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从未直接考过,就算出现,也是错误选项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实质为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事物辩证发展过程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错误选项外在否定、事物发展线性发展、循环往复)
四种思维方式
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个别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感性的具体是人的认识的起点,而对感性具体的否定就是抽象
逻辑与历史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关系---1.相互区别,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能混淆颠倒2.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注意因果联系要同时满足前后相继和彼此制约,不一定只要是先后发生的就是因果---启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之前预先考虑,做之后及时复盘)
现象与本质(错误选项感性认识不可靠,正确选项感性认识是有局限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真象
假象---客观范畴,歪曲的表现本质,错觉主观范畴,不必然由假象引起
关系:1.相区别,本质是一般、普遍、相对稳定的,现象是个别、具体、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内部,需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则是表面外显的,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2.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一定表现本质(假象也是现象的一种,也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和不表现现象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必然与偶然
必然---事物联系与发展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关系---1.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必然要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必然制约偶然的作用形式及其变化(必然寓于偶然,偶然背后有必然,必然与偶然都是客观的,都不能选择---机会机遇只能碰---历史是必然与偶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现实与可能
现实---相互联系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
可能---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通过努力可以变为现实,分为现实可能性(条件依据充分,概率大)和抽象可能性(概概率小)----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现实中是否有条件和依据
关系---1.相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2.相互转化,现实蕴藏未来发展方向,会不断出现新的可能,可能中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转化为现实,发展就是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内容与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四种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坚持适度原则,即质量互变规律的变形
创新思维能力
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外延,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是通过中间性的联系和过渡性环节实现的,关键词循环、套环、蝴蝶效应、生物链
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条件性---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和制约作用,并不是始终都为正向;条件可以改变;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一个过程---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要从暂时性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的现存状态和事物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存事物是应该要灭亡的,灭亡既指发展。错误选项现存的事物都是合理的
新旧事物----区分新旧事物不是看时间,而是看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远大前途,新事物或新生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