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思维导图。从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主题、制约教与学的因素和条件五个方面作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这个点。
编辑于2021-07-18 13:58:54教育心理学
基本理论
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研究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与体系
交叉性和二重性,理论、方法和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价值
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任务,
价值:1、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形成正确教育观
完善教育者知识结构,加速专业化发展
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益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思想方法:辩证、人性和系统
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性研究
研究科学化
理论探讨、课堂选择、文献资料收集和查阅,题出研究假设
计划制订,对象研究和选择、具体措施、结果整理和分析,结果检验、撰写研究报告
心理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发展实质
本质是适应
儿童认知是在已有图式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与习得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化(心理发展决定因素)
认知四阶段理论
特征
连续性、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交叉性
四阶段论
感觉运算阶段
从被动反应到积极有意主动反应,形成以后复杂认知结构的基础
前运算阶段
发展运用符号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具体形象性,不可逆、刻板、自我中心主义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
掌握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还不能拓展到抽象概念,具有守恒、逆向、结合、同一和重复性等特点
形式运算阶段
能进行抽象思和纯符号思维,认知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能力
认知发展与教学
提供活动
创设最佳难度
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
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发展本质
个人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转化标志:心理活动:随意机能,抽象概况机能,高级心理结构形成,社会文化活动历史制约性,个性化
文化发展历史理论
人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不是先天就有的,受历史文化制约
认知发展与教学
教学含义
广义(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存手段,带有自发性质),侠义(带有自发目的,创造学生心理的发展)
强调活动
多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近发展区
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存在最佳期
教学最佳期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
认知发展内化说
将外部实践活动转化为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人格发展与教育
含义: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多种心理特征的有机整合
广义(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侠义(个体一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气质
人格发展和培养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论
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儿童期: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
学龄初期: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互换
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熟期:自我完善感对绝望感
指明发展阶段任务,给出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对儿童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自我意识发展和培养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自尊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3水平6阶段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内涵
本质(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个体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更好适应环境。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教育
含义
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宜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行为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丰富的过程。
发展阶段
艾森伯格两难故事情境其发展五种水平
享乐主义,自我关注取向
他人需求取向
赞许和人际关系取向
自我投射、移情的取向
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取向
亲社会行为的习得途径
移情反应条件化:如听故事,引导理解、扮演角色等
直接训练:利用游戏或或活动引导儿童
观察学习:社会榜样学习
攻击行为
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
消退法
暂时隔离法
榜样示范法
角色扮演法
同伴关系
个体交往中建立和发展的一种与同龄人、个体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
发展和培养
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交往技能训练
丰富课堂交往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亲社会能力
学习及其理论
概述
学习含义: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经验和反复训练所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实质:由反复经验引起,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不等同于表现,学习不是人类特有,动物也有学习
学习种类
学习主体分类:动物、人类、机器学习
学习水平分类:加涅八类学习,信号-刺激-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概念-规则原理-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形式:接受和发现学习;学习性质:意义和机械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加涅五种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
学习内容的间接性
学习的连续性
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目标的按全面性
行为主义学习观
桑代克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的饿猫实验
理论内容
学习实质是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教育启示
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如学习三定律在教学中的使用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试误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效果
评价
联结-试误说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理论
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试误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
狗分泌唾液实验
理论内容
刺激
激活行为的事件,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反应
观察到的对刺激的回应行为,分为无条件反应和条件反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习得: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乎同时多次呈现而建立的联系
强化: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的结合,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射越巩固。
消退:指条件形成后,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原先建立的条件反射将会减弱或消退。
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反应做出条件反应
同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出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刺激(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刺激(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教育应用与评价
未运用到教育理论,但对其他学者对学习有启发性的思考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
理论内容
子主题
子主题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观
人本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
教学理论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知识学习
规范学习
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
创造性培养
制约教与学的因素和条件
教师心理
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学交往与课堂管理
美育心理及其效应
教与学的评价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