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态、属性、功能、产生、发展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
概念
一人一书一天下
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
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
社会教育
开放性、多样性、群众性、补偿性、融合性
多样性从教育内容上。 群众性从教育对象上
学校教育
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
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类所特有的
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时代性
古今不同
阶级性
为谁服务
生产性
民族性
相对独立性
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历史继承性
古今相同
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普遍教育优先发展策略
功能
按作用对象分
个体功能
本体功能
社会功能
派生功能
推动社会变迁(横向的)和促进社会流动(纵向的,具体到个人的)
按作用性质分
正向、负向
按呈现方式分
显性、隐性(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
产生(起源)
生物起源论
生存本能
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
心理起源论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论
苏联的马丁斯基、凯洛夫
发展
原始社会
简单劳动无阶级
没有阶级性
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教育手段原始
古代社会
产生
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夏)
中国古代
奴隶社会
夏(最早)
商
西周(国学、乡学)
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 形成“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
私学兴起
两汉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六学二馆 创立了科举制
宋
半官半私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清
明:八股文 清:废除科举制(1905年)
国外古代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希腊
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欧洲)
教会教育
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七技
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特征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非生产性
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
终身化
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论述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标志
全民化
民主化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
多元化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