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知识汇总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概述的思维导图,讲述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价值。
编辑于2021-07-22 12:17:43陕师大902《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整合,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以333课程与教学两章为主线进行补充,所有333有的内容都以333为主,902为辅,避免重复记忆。
关于中国教育史脉络梳理,帮助梳理思路,提供线索。在社会形态上主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半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与教原知识相结合,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夏-鸦前清)→制度化教育(清末)三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如分裂的时候思想争鸣(如春秋战国),统一的时候以一个思想为主(如秦汉)。导图开头提供五个线索用于记忆。(导图来源于@婷磊老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在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陕师大902《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整合,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以333课程与教学两章为主线进行补充,所有333有的内容都以333为主,902为辅,避免重复记忆。
关于中国教育史脉络梳理,帮助梳理思路,提供线索。在社会形态上主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半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与教原知识相结合,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夏-鸦前清)→制度化教育(清末)三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如分裂的时候思想争鸣(如春秋战国),统一的时候以一个思想为主(如秦汉)。导图开头提供五个线索用于记忆。(导图来源于@婷磊老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在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
研究
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
揭示
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揭示教育的规律
科学的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探讨教育艺术
基础知识
什么是教育学(名解)
教育学和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
《论语》
柏拉图
《理想国》
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学记》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近代最早
普及初等教育和泛智教育
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百科全书式的教学”
洛克
《教育漫话》
基于“白板说”提出绅士教育
从德、智、体三方面阐述如何教育绅士
德行教育放首位
西方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智、体三部分
卢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
康德
首讲授
《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齐
做了大量实验
“要素教育”
“教育心理化”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强调教学的教育学作用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实证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著作
斯宾塞
《教育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背景
斯宾塞在英国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获得了一个证据——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观点
①运用实证的方法
直接保全
体育、生理学、卫生学
间接保全
物理、化学、天文、数理、机械
②实用学科的重要性
其他知识价值次第下降
历史、音乐
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
③启发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评价
重视实用学科
19C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
功利主义
斯宾塞并不喜欢科学只是因为学习可以找到工作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著作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
观点
④儿童
课程编制在儿童角度上
活动
③从做中学
⑤独立发现、探索、体验
经验
大量直接经验
①教育即生活、②学校即社会
评价
优点
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培养了儿童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真切体会、感受
批判了赫尔巴特
缺点
忽视了知识的系统逻辑性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不利于儿童长远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著作
梅伊曼
拉伊
《实验教育学》
观点
①反对思辨和概念化
②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教育研究
③借鉴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成果
④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
⑤实验阶段
提出问题和假设
进行试验
应用于实际证明其正确性
教育的基本原则:刺激——联想——反应
⑥实验数据作为依据
评价
优点
定量研究、科学严谨
缺点
陷入了“唯科学的迷途”
过度的定量
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观点
①人是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
③目的:把社会的客观文化转化为个体的主观文化
④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
⑤途径:陶冶与唤醒
评价
优点
批判了定量
看到了教育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
缺点
思辨过重
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提出具体的建议
夸大了社会文化价值得相对性,忽视了社会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
凯洛夫
《教育学》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观点
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生产劳动相结合
⑤与社会的子要素相互作用
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
优点
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缺点
人们没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
简单化、机械化、形式化、教条化
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著作
鲍尔斯
金蒂斯
阿普尔
《教育中的文化和经济再生产》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布尔迪厄
弗莱雷
观点
①教育没有实现社会的公平,反而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
②教育产生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
③要对师生进行启蒙,解放他们的思想
④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
评价
优点
思想启蒙和解放
缺点
可操作性差
空洞、晦涩
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
乌里
瓦斯凯
观点
①研究教育时要阐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②教育中会出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生疏;官僚主义→由制度造成的
③显性的制度+隐性的制度
评价
优点
关注到了教育和制度的关系,看到了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缺点
思辨为主
发展脉络
简述教育学的萌芽:代表人物+总结 P16(简答题)
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
指导了当时人们的教育活动
对后来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简述教育学的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总结 P17(简答题)
对象
教育学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和范畴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方法
严谨科学的方法
结果
产生了教育家和教育著作
组织机构
专门的教育机构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认知目标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价值观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
知觉-定势-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评价
优点
帮助教师更加细致的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提供了框架
缺点
没有说明怎样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
布鲁纳
教心
苏联教育家的思想
西方教育史
代表人物
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
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从历史上看
日常的教育经验由表面性,局限性
教育实践活动范围、内容、结构不断扩大——日常的认识不足以来解释
从现实中看
要不断的总结家庭、社会中的教育实践认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走出了象牙塔,遍布了各个领域
科学的解释教育问题
①为了科学地解决专门的教育问题
②需要专门的语言、专门的概念、专门的符号等
③由于人有主观性——要理性的、深层的、积极的对话和交流→形成最恰当的解释
要有理论依据、理论视角进行理性地解释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①启发自觉性
②端正态度和信念
③自我反思和发展
实践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开阔视野——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了基础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