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其他细菌笔记梳理
医学微生物学里其他细菌的内容有棒状杆菌属、鲍特菌属、军团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不动杆菌属等,图中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值得收藏学习哦!
编辑于2021-07-22 14:53:0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其他细菌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G+菌,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而得名; 菌体染色不均匀,出现节段浓染或异染颗粒; 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 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孢; 多为条件致病菌,只有白喉棒状杆菌是致病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形态:菌体细长、微弯曲、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得名棒状杆菌; 排列: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字形; 染色性:革兰染色阳性; 亚甲蓝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有深染的颗粒——异染颗粒。 异染颗粒:指用Albert或Neisser法染色后,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的颗粒; 异染颗粒的组成和意义: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对鉴定细菌有重要意义。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 在含凝固血清的吕氏培养基上生长迅速,12-18h形成圆形灰白色小菌落,微凸、有光泽。菌型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在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培养:使亚碲酸钾还原为黑色的金属元素碲,菌落呈黑色或灰色。根据菌落不同形态特征,分为重型、轻型、中间型。
变异与抵抗力
白喉棒状杆菌形态、菌落和毒性均可发生变异; 无毒株+β棒状杆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产生外毒素); 抗寒冷和干燥; 对湿热抵抗力弱;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白喉外毒素
此毒素蛋白质毒性强、抗原性强。
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源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外毒素j结构
B亚单位
有结合和转位功能。
A亚单位
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作用靶位:心机和神经细胞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功能障碍
作用机制
延伸因子-2(EF-2)+A亚单位→灭活→蛋白质↓
作用特点
毒性作用大,1个毒素分子能杀一个细胞; 机体多种细胞,特别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
索状因子
细菌表面的一种毒性糖脂,即海藻糖-6-6'双分枝菌酸。它能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
K抗原
细胞壁外面的一种不耐热糖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K抗原有利于白喉杆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
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认识唯一宿主,普遍易感,最易感是儿童;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假膜,假膜导致窒息); 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外周神经炎(声音嘶哑等);心肌炎(晚期致死原因)。
免疫性
白喉的免疫主要依靠抗毒素的和作用。抗毒素阻止白喉毒素B链与易感染细胞结合,使A链不能进入细胞内;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他啊方式获得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假模边缘取材
直接涂片检查
革兰染色——菌体着色; 奈瑟染色——菌体排列; Albert染色——异染颗粒。
分离培养
吕氏血清斜面; 亚碲酸钾血琼平板→黑色菌落。
毒力试验
体内法
动物(豚鼠)试验。
体外法
Elek平板毒力试验。
防止原则
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百白破(DTP)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
治疗
白喉抗毒素:皮试、尽早使用; 抗生素。
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
一类G-小球杆菌; 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 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 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癫痫发作,脑病。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百日咳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染色性:G-; 形态:短杆状或椭圆形球杆菌;培养条件不适宜时,可出现丝状形态; 排列方式:多呈单个分散存在; 特殊结构: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有毒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培养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菌,最适温度35℃-37℃,最适PH6.8-7.0。 生长较缓慢:倍增时间为3.5-4小时; 初次分离时营养较高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 生化反应——弱,不发酵任何糖类,其他(-); 氧化酶(+),触酶(+)。
变异性
S型菌株(新分离):称为Ⅰ相菌,有荚膜,毒力强
R型菌株(人工培养):为Ⅳ相菌,无荚膜,无毒力
抗原结构和抵抗力
K抗原:菌体表面成分,又称凝集原,包括凝集因子1-6
O抗原:菌体抗原
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1h、加热56℃30min可杀死细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菌体成分:荚膜、菌毛
毒素
生物活性物质
百日咳毒素
皮肤坏死毒素等
致病特征:菌不入血,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百日咳; 传染源: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 潜伏期:7-14天,菌体不入血,主要造成局部损伤; 临床三期:卡他期:普通感冒症状; 痉咳期:阵法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吼声(鸡鸣样吼声); 恢复期:阵咳逐渐减轻。
免疫性
多种特异性抗体
局部黏膜免疫(主要作用)
病后免疫力持久
微生物学检查法
微生物学诊断主要依靠细菌的分离鉴定: 观察典型菌落并进行染色镜检和生化反应鉴定; 用百日咳鲍特菌Ⅰ相免疫学血清作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 荧光抗体法检查标本中抗原,可进行快速诊断。
防治原则
预防:百白破(DPT)三联疫苗; 治疗:首选红霉素。
军团菌属-嗜肺军团菌
军团菌属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天然水源及人工冷、热水管系统更多见;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嗜肺军团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Giemsa染色呈红色,Dieterle镀银染色呈黑褐色; 端生或侧生鞭毛,有微荚膜和菌毛; 在组织中呈短杆状,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态性。
培养及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L-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 培养基: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培养基; 菌落特征:灰白色有光泽S型菌落; 生化反应:该菌不发酵糖类,可液化明胶,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或弱阳性,不分解尿素,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抗原组成
鞭毛(H)抗原
菌毛(O)抗原:我国主要流行的是1型和6型
抵抗力较强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微荚膜、菌毛、毒素和多种酶类
所致疾病——军团病
主要引起军团病,经飞沫传播。带菌飞沫、气溶胶被直接吸入下呼吸道,引起以肺为主的全身性感染: 流感样型(轻型):亦称庞蒂亚克热,为轻症感染; 肺炎型(重病型):起病急骤,以肺炎症状为主,伴有多器官损害。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15%-20%; 肺外感染:为继发性感染,出现脑、肾、肝等多脏器感染症状。
免疫性
胞内寄生菌
细胞免疫在抗菌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般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活检组织或胸腔积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取患者双份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防治原则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源管理及人工输水管道和设施的消毒处理
首选红霉素治疗
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该属包括一群G-杆菌,广泛分布; 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有: 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 主要引起机会性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 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常见菌; 因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直或微弯G-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有菌毛、无芽孢。
培养及生化反应
需氧,4℃,42℃生长,产生带荧光绿的绿色水溶性色素。
抵抗力
铜绿假单胞菌嗲可能管理较其他G-菌强,对多种抗生素和消毒剂耐药。
抗原结构
H抗原:鞭毛蛋白; O抗原包括两种成分:脂多糖;原内毒素蛋白(OEP)OEP免疫原性强。
致病性与免疫性
正常菌群之一:在人体肠道中繁殖; 密度感知信号系统(QS); QS系统促使该菌能根据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来检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当信号达到一定的浓度阈值时,即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QS系统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各种毒力因子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致病物质
主要是内毒素
还包括菌毛、荚膜、胞外酶和外毒素等多种致病因子
所致疾病——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
烧伤和创伤患者
原发皮肤感染——局部化脓性炎症
感染频发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或使用介入性临床诊疗措施时
菌血症、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在抗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泌型IgA的黏膜表面免疫作用,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微生物血检查法与防治
预防
伤口、手术器械等严格消毒
OEP疫苗
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
弯曲菌属-空肠弯曲杆菌
广泛分布于动物的肠道内;
生物学性状
空肠弯曲菌,呈逗点状或S形,G-杆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食物中毒,该菌常通过污染饮食、牛奶、水源等被食入而传播,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感染由污染的肌肉而引起;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引起人类的胃肠炎和败血症,为动物源性疾病; 对人类致病最常见的是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可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一种急性外周神经脱髓鞘性炎症)和反应性关节炎。
微生物血检查法与防治
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
专性需氧的G-,呈球形或球杆状; 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 是机会致病菌;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较多见,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菌之一; 该菌带多种耐药基因,可传递和接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故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窄食单胞菌属
莫拉菌属
气单胞菌属
李斯特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