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枝杆菌属笔记梳理
分枝杆菌属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可抵抗盐酸和酒精的脱色作用,因而又称抗酸性杆菌。下图介绍了结核分枝杆菌、折叠麻风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7-22 14:54:21《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分枝杆菌属
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支生长趋势而得名; 显著特征:基因组中G+C的百分比高,介于62%-70%;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也称抗酸杆菌; 脂质是主要致病物质; 生长缓慢,代时为2-20小时; 所致感染多为慢性感染过程。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牛分枝杆菌——牛、人类的结核病; 非洲分枝杆菌——非洲国家部分结核病; 田鼠分枝杆菌——野鼠,豚鼠等的结核病变。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带弯曲,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具有微荚膜; G+,但不易着色; 齐-尼抗酸染色; 细胞壁:具有革兰阴性菌类似的外膜层;含大量脂质,与抗酸性、抗药性及毒力密切相关。 抗酸染色: 石炭酸复红,加热五分钟,水洗; 3%盐酸酒精,水洗; 碱性美兰,一分钟,水洗; 结果: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抗酸染色阴性——蓝色。
培养特性
懒:生长缓慢,12-24小时繁殖一代,3-4周形成可见菌落; 馋: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丑: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颗粒状、乳酪色或黄色,形似菜花样。
生化反应
不活泼,是鉴别分枝杆菌菌种的关键。
抵抗力
较强。与菌体所含脂质有关; 四抗:抗干燥;抗酸碱;抗碱性染料;抗青霉素等; 四怕:怕湿热、怕酒精、怕紫外线;怕抗结核药物。
变异性
形态结构:L型; 菌落:粗糙——光滑(S-R变异); 毒力:在人工培养基连续传代毒力减弱; 耐药性:单耐药:对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 多耐药:对1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不包括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耐多药: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广泛耐药:耐多药且对任意1种喹偌酮类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至少1种耐药。
致病性
致病物质
“三无”——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毒素; 菌体成分: 脂质-主要为毒力因子,多为糖脂形式,种类多; 蛋白质; 荚膜。
脂质
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TDM)
索状分子,主要致病物质,与肉芽肿形成有关;属于分枝菌酸。
甘露糖脂
脂阿拉伯甘露糖、脂甘露聚糖、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等,与细菌胞内存活有关。
硫酸脑甘脂
与细菌胞内存活有关。
磷脂
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分枝酰-阿拉伯半乳糖苷-肽聚糖复合物(mAGP)
佐剂作用,与超敏反应产生有关;蜡质D。
蛋白质
ESX-1型分泌系统
分泌ESAT-6和CFP10,与免疫逃逸、超敏反应有关。
DosR-DosS基因
细菌在肉芽肿内生存适应有关。
复苏促进因子(RPF)A-E
与潜伏感染后细菌再激活有关。
结核菌素
是细菌分泌的蛋白质且耐热的部分,与具有佐剂活性的糖脂结合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荚膜
主要成分是多糖,部分脂质和蛋白质
与细菌黏附、入侵细胞和抵抗免疫因子杀伤等有关
所致疾病
人普遍易感,多数导致潜伏结核病感染(LTBI)
感染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以肺结核多见
可分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
原发感染
多见于儿童,易扩散; 原发综合征:X线胸片中,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显示哑铃状阴影; 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原发感染的结局:原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少数原发感染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可经淋巴、血流扩散,极少数可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原发灶内可长期潜伏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休眠菌)。
原发后感染
也成继发感染,多见于成年人; 大多数为内源性感染,原发感染的残留菌复燃或再激活; 少数由外源性感染所致; 原发后感染特点:病灶局限,一般不累计邻近的淋巴结;病变发生迅速且剧烈(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 原发后感染的结局: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少数严重者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扩散到肺外组织器官;痰菌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极少数免疫力极度低下者有可能造成全身播散性结核。
免疫性
抗体仅对细胞外的细菌有一定作用; 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在感染后3-6周建立); 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单核细胞浸润→干酪样坏死、空洞; 细胞免疫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机体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力的同时,细菌的部分蛋白质与糖脂等也可共同刺激T淋巴细胞,形成超敏状态。体内被所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分枝杆菌时即释放出淋巴因子,引起强烈迟发型超敏反应。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检查
咳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染色
采用浓缩集菌提高阳性检出率;可用强酸强碱溶液处理污染标本
分离培养
接种于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37℃培养4-8周,菜花状菌落
液体快速玻片培养法可缩短培养时间
Bacter TB-460快速培养系统
动物实验
常用豚鼠或地鼠;分离培养接种洪武进行毒力测定
药物敏感性实验
患者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化疗
基因检测
PCR、Xpert MTB/RIF试验、16SrRNA高变异区序列测定、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免疫学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皮肤迟发型超敏实验; 结核菌素试剂:纯蛋白衍生物(PPD); 试验方法:分别取两种PPD5单位注入两前臂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 结果分析: ≥15mm为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感染、卡介苗接种成功; 红肿硬结小于5mm者为阴性反应:未感染、感染初期、老年人、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获得性免疫功能低; 应用:婴幼儿原发感染的诊断;BCG接种效果测定;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IFN-γ释放试验
原理:感染后,体内长期存在抗原特异性的记忆性T细胞,当再次遇到抗原刺激时,能迅速活化增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FN-γ是关键的细胞因子; 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与BCG差异蛋白ESAT-6和CFP10多肽刺激致敏的T细胞分泌IFN-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进行检测; 优点:敏感、特异,1-2天获得结果,用于鉴别潜伏结核感染、预测结核发病风险; 缺点:技术操作要求高,试剂盒价格昂贵。
防止原则
预防接种——卡介苗
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7岁时复种; 成人复种没有保护效果。 卡介苗(BCG Vaccine)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加强巨噬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治疗
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常用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
麻风分枝杆菌
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病菌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病变;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典型胞内寄生菌; 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 体外人工培养至今仍未成功; 动物模型:犰狳;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
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发病慢,病程长,潜伏期长,一般是6个月至5年
麻风的免疫主要是靠细胞免疫
细菌主要侵犯神经、皮肤
所致疾病
瘤型麻风:多组织、脏器、严重、传染强
结核样型麻风:自限性的,皮肤
麻风分类: 瘤型麻风:为疾病的进行性和严重临床类型,传染性强;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严重时累及神经、眼及内脏;形成麻风结节,“狮面容”是麻风的典型病症;该型麻风患者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所缺陷,麻风菌素试验反应阴性; 结核样型麻风:为自限性疾病,较稳定,传染性小;主要在皮肤,也可累及神经;患者的细胞免疫正常,麻风菌素试验反应阳性; 界线类:兼有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的特点; 未定类:属麻风病的前期病变,大多数病例可转变为结核样型。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患者鼻黏膜或皮损处取材
检查:抗酸性染色、显微镜检查
抗酸染色结果
瘤型麻风患者一般阳性
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一般阴性
防止原则
预防
无有效疫苗
BCG有一定效果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治疗
砜类、如氨苯砜等、利福平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
是结核分枝杆菌符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群的统称,又称非典型分枝杆菌; 多存在于自然界、水及土壤环境种,亦称环境分支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和染色酷似结核分枝杆菌
生化反应各不相同
非结核分枝杆菌有无致病性可用热触试验加以鉴别
根据产生色素情况、生长速度和生化反应等特点,分为4组
致病性
毒力较弱,大多不致病
有些是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结核样病变、小儿淋巴结炎和皮肤病等
防止原则
目前我国结合病临床标本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离阳性率为5%-10%
许多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等耐药
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异烟肼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