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嗜血杆菌属学习笔记
本图讲述了医学微生物学中嗜血杆菌属的流感嗜血杆菌,包括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止原则,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嗜血杆菌属
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孢; 在含有血液或血液成分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菌,小杆菌或球杆菌;形态多样,菌体的形态与菌龄和培养基关系密切; 多数有菌毛,无鞭毛和芽孢; 外源性流感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寄生在呼吸道内的无荚膜。
培养特性
培养较困难,生长时需要“X”和“V”两种生长辅助因子; X因子——氧化高铁血红素; 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辅酶Ⅰ; 在巧克力色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培养18-24小时,可见无色微小菌落,透明似露珠,48小时后形成灰白色较大的圆形、透明菌落,无溶血。
卫星现象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并弥散到培养基里,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
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不发酵乳糖、甘露醇; 一般粗糙型菌株比有荚膜菌株分解糖能力强。
抗原结构
流感杆菌主要抗原:荚膜多糖抗原、菌体抗原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f6个血清型,其中b型致病力最强,也是引起儿童感染最常见的菌型
菌体抗原主要指外膜蛋白抗原,特异性不强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弱,对热和干燥均敏感,56℃30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痰中48小时内死亡
对常用消毒剂也较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荚膜:主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
菌毛:黏附和定植于细胞表面
IgA蛋白酶:水解sIgA,降低黏膜局部免疫力
所致j疾病
原发性感染(外源性)
多为有荚膜b型菌株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儿童多见;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鼻咽炎、咽喉会厌炎、关节炎、心包炎。
继发性感染(内源性)
多由呼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成员无荚膜菌株引起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结核病等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3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血清抗体而很少发生感染,随着月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感染发生率增高
荚膜多糖特异性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能激活补体发挥荣军作用。菌体外膜蛋白也有促进补体介导的调离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检测:临床组织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培养,根据培养特性、菌落形态、卫星现象、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
抗原检测:检测体液或脓汁中的b型荚膜多糖抗原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或DNA杂交技术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
防止原则
预防:有些国家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治疗方案:选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基本上所有菌株对较新的头孢菌素类(先锋酶素类)药物敏感,静脉注射头孢噻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