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理论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理论的思维导图。文学理论是指诠释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该思维导图总结归纳了这一本的全部知识,有利于同学们学习掌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名解:文艺学、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性质
学科归属
对象任务
学科品格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1.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看
2.从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的系统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名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艺术活动论
艺术交往论
艺术生产论
艺术反映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人民文学论
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应具有中国特色
要具有当代性提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名解: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名解:文学的含义、意识形态的形式、话语(也有可能简答)、 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含义
具体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文学的话语蕴藉
含义
文学的话语蕴藉性
含蓄和含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名解: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雅与俗、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点
主导性
层次性
多样性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趋向的认识(圣才47页)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名解: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名解:文学材料、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想象、联想、 灵感、直觉、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即兴、推敲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论述创作动机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艺术构思中突出的实现途径
1.浓涂重抹
2.淡化背景
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名解: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表现、人文关怀、艺术形式
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
内蕴性
假定性
主观性
诗艺性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名解: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情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再现性
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表现性
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暗示性
朦胧性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诗
凝炼性
跳跃性
音乐性
小说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散文
题材广泛多样
结构自由灵活
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
及时性
纪实性
文学性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名解:典型、特征化、意境、意象(指审美意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言语层
文学形象层
文学形象的特征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意境
文学意境的特征
意境的构成
文学意象
审美意象的分类
寓言式意象
符号式意象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质特征:哲理性
表现特征:象征性
形象特征:荒诞性
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名解:叙事学、事件、行动元与角色、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情节、叙述者的声音、叙述接受者
叙事界定
叙事的基本特征
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
故事
事件、情节(重点背诵)、人物、场景
结构
行动
叙述话语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视角
叙述动作
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名解:抒情、抒情性作品、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节奏、隐喻、象征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声音
画面
情感经验
关系
抒情方式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名解:文学风格、创作个性、文学的时代风格、流派风格
文学风格的特征
独创性
相对稳定性
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特征
文学风格与文化
文学风格与时代
文学风格与民族
文学风格与地域
文学风格与流派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名解:文学消费、文学传播、文化市场、高雅文学、大众文学、文学接受、文学欣赏、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文学接受的审美交流属性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名解:期待视野、接受心境、隐含的读者、虚静、共鸣、净化、领悟、余味(延留)
接受动机
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名解:文学批评、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学院批评、媒体批评、读者批评、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概念及关系
文学批评家应有怎样的态度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