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思想政治
这是一篇关于思政2的思维导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主义的根本价值导向。
编辑于2024-01-05 16:26:53思政
绪论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件大事(多选)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时代新人和新时代好青年(注意不要混淆)
时代新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新时代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新时代两步走(可能的题目)
2035:社会主义现代化
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思想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引导和价值基础
法治建设为思维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制保障
第一章
人的本质
一切关系的总和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和核心是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
既看贡献的大小,也看尽力的程度
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尊重精神贡献
注重社会贡献,也注重自身完整。
科学对待人生矛盾
正确看待得与失
正确看待苦与乐
正确看待顺与逆
正确看待生与死
正确看待荣与辱
资产阶级人生观
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对人需要的理解极端,狭义和片面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
第二章
理想
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
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问答题: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问: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信念,什么样的信心:
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领导制度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国体政体上,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分配方式并存
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核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题: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为中国梦注入青春梦想
立大志奋斗
勇于担当
躬身实践
第三章
中国精神的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祖国大好河山
爱自己骨肉同胞
爱祖国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滋养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方法论上辨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当代中国的最显著特征,最鲜明特色:改革开放
做改革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内容24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因为: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主义的根本价值导向。
提升文化软实力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重点。
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道德产生发展的原因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于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求
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特征
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个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第六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
科学性与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法律运行的四个阶段
制定
执行
适用
遵守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
法治思维及内涵
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公正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依托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分析问题
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法律义务与法律权益相对映
公民行使法律权益的界限
必要限度
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正当程序(程序正义)
法治素养的提升
法律知识的学习
观看法治栏目
司法实践(法治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