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学细菌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细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结构,细菌形态,定义。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3-03 01:10:13细菌
定义
细胞细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且水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形态
基本形态
球状
特点:直径0.2~2um
菌类:单球菌、双球菌、四链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杆状
径宽比差异(一般写宽*长)
长杆菌
短杆菌
菌体边缘
平截式、钝圆式、尖式
螺旋式
特点
写长*宽时仅限一个弧度内的长度
种类
弧菌
菌体弯曲小于一周
螺菌
螺旋体
特殊形态
柄杆菌
星形细菌
方形细菌
丝状细菌
异常形态
特性:当环境条件恢复正常时可以恢复正常形态
形成原因
理化条件不适阻碍了细胞的正常发育
培养时间过长
细胞衰老
营养缺乏
代谢产物积累过多
细菌结构
基本结构
细菌结构
细胞壁
特点:细菌细胞最外层厚10~80nm,约占细胞干重10~25%。 细菌细胞壁的收缩性强于植物细胞
分类
革兰氏阳性菌(G+)
特点:单层,后20~80nm
组成
肽聚糖
特点:原核微生物特有的一类高分子复合物
结构
主链
可以被溶菌酶分解
组成:由N乙酰胺胞壁酸与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B(beta)-1,4糖苷键互相连接
肽尾:可以被青霉素分解(但是只对G+有用,对G-无用,因为G-的细胞壁肽聚糖含量较少)
肽桥:可以被头孢霉素分解
磷壁酸
特点:G+特有的成分
结构: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多聚物,若酸性物质
作用: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中,与细胞膜和细胞壁肽聚糖结合纵向加强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联系,增强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含量,有利于阳离子吸收。
革兰氏阴性菌G-
结构
外壁层
厚度:8~10nm
组成
磷脂
外膜蛋白
脂多糖(LPS)
G-特有成分,组成复杂,因菌种不同有差异
结构
O-特异侧链
核心多糖
类脂A:细菌的内毒素
内壁层
厚度:约1~3nm
组成:1-2层肽聚糖
特点:交联度低,疏松(存在部分肽尾间无肽桥,肽尾直接相连)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原理
G+与G-的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不同且疏松性不同,致使在酒精脱色时,脱色效果不同,再次染色氏染色效果不同,从而区分G+与G-
过程
结晶紫(初染剂)染色
G+与G-均变为紫色
滴加碘液(媒染剂)
碘液会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可以使细菌呈紫黑色的复合剂,该复合剂可以和G+结合不易被脱色,同时防止复染时G+再次被染色
乙醇(脱色剂)脱色
G+细胞壁厚阻止了上一步形成的复合剂的外渗,则不会被脱色,G-则因壁薄,则会被脱色
番红(复染剂)复染
G-呈番红的红色;G+呈结晶紫与碘液结合的颜色紫色。
功能
保持菌体正常形态,坚韧,抗机械损伤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运输的屏障(阻止大分子物质的进入)
细胞生长分裂,运输所必须
与菌体抗原性、致病力及对抗生素、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缺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
缺壁突变(遗传):L型细菌
G-、G+细胞壁缺陷型遗传菌株
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
染色性:着色不均,革兰氏染色结果类似G-
生长要求
对渗透压敏感,营养要求高,不能再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在高渗血清培养基上培养,生长慢,形成三种菌落
人工去壁
基本去尽:原生质体G+
G+经过溶酶菌或青霉素处理,形成无细胞壁的球状细胞
部分去尽:球形体G-
自然进化形成:支原体
细胞膜,内膜系统
组成:磷脂20~30%、蛋白质60~70%
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
亲水端:甘油C3
疏水端:何帕烷类
蛋白质分子层
整合蛋白:参与运输物质
周边蛋白:参与酶促反应
功能
物质的选择性运输
能量转化场所
接受传递细胞内外化学信号
参与细胞细胞壁物质(如肽聚糖、荚膜、脂多糖<LPS>)的合成
细胞质
定义:被细胞膜包被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的总称,含水量约为70%
成分
酶类和中间代谢物、营养物和有机大分子单体等
颗粒内含物
颗粒贮藏物
碳源/能源
糖原,脂肪粒、淀粉粒
细胞内碳素储藏形式,能源
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蓝细菌等
聚β羟丁酸(PHB)
特点:无毒、可塑、易降解
医用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
固氮菌、产碱菌、肠杆菌等
硫粒
自养硫细菌胞内积累的硫素储备形式及能源
紫硫细菌、丝硫细菌、贝氏硫杆菌等
氮源
藻青素:蓝细菌
藻清蛋白:蓝细菌
磷源
异染颗粒
多聚偏磷酸,磷素\能源储备形式
用美兰或甲苯胺蓝染成红紫色(白喉杆菌\鼠疫杆菌)
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磁粒
存在于水生细菌和趋磁细菌
形态:正方形、长方形、刺状
结构:包被的Fe₃O₄晶体颗粒的膜状结构
功能:沿地磁场转向和迁移
趋磁性运动,向对细胞最有利泥、水界面微痒环境游动
核糖体
所有细胞均含有(除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细胞)
可以利用mRNA 合成蛋白质,同时它本生也是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骨架(微管,微丝)
类囊体、羧酶体(少数细菌)
原核及质粒
原核(拟核或核区)
Feulgen染色呈紫色形态不定区域
无核膜、核孔、核仁等特定结构
环状、dsDNA紧密缠绕扭曲折叠成球状、棒状、哑铃状(电镜),DNA长0.25~3mm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决定主要形状
质粒
质粒: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自主复制的共价环状dsDNA
分子量:1——200×10⁶Da
功能:含有几个或数百个基因
控制细菌某些次要形状的表达
状态:游离、整合
特殊结构
荚膜(糖被)
定义: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有无色透明粘稠物质构成的结构
组成: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因菌种而异)
特点:难以被染色,多以负染色法制片观察
功能
保持水分,防止失水干燥
胞外储藏养分
保护菌体免受侵害、增强致病力
表面粘附(龋齿、菌胶团细菌净化污水)
鞭毛
定义:某些细菌表面长而弯曲丝状结构
形态
着生方式
分类
单生
丛生
周生
结构
基体(位于细胞膜上)
钩形鞘:(在细胞壁外)
鞭毛丝
功能:运动
细菌运动速度:20~80um/s,最高达100um/s;(3000倍体长/min)
鞭毛逆时针转动时,细菌向前直线运动; 相反则翻滚(短促的转向运动)
鞭毛细菌运动时,两种运动状态交替进行
鞭毛细菌只能借助鞭毛运动
菌毛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性毛
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