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耐药性思维导图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agents)是指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人工合成的药物。抗生素是指对特定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内容丰富,描述详细
严格按照课本归纳,内容详细,重点突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医学微生物学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一)按照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子主题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化学合成类
其他
(二)按抗菌药物的生物来源分类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现在多半用其半合成产物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植物来源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叶酸代谢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固有耐药型:耐药基因来自亲代,存在于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的特异性。可预测
多重耐药性
泛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
细菌DNA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耐药基因来自突变或获得新基因
染色体 突变
传递 耐药性
质粒、转座子、整合子
二、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一)钝化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三)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细胞壁、膜透性改变
(四)主动外排机制: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五)生物被膜: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
(六)改变自身代谢状态,逃避抗菌药物的作用,如成休眠状态的芽孢菌和营养缺陷型细菌等,都可出现对多种药物耐受
(七)增加产生代谢拮抗剂抑制抗菌药物,从而获得耐药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增加对氨基苯甲酸的产量,从而耐受磺胺类药物的作用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 加强药政管理
4. 研发抗菌药物
5. 寻找新手段
6. 破坏耐药基因
补充
抗生素滥用: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超级细菌:泛指临床上出现的多重耐药菌,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目前“超级细菌”已蔓延多个国家并造成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