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及其理论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编辑于2021-07-30 18:32:51学习及其理论
学习概述
学习实质
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种类
按学习主体分
动物学习
人类学习
机器学习
按学习水平分(加涅提出)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的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按学习性质与形式分(奥苏伯尔提出)
学习形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学习性质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分
内隐学习
含义
环境接触、获得经验、产生抽象知识、无意识加工
特点
自动性
概括性
理解性
外显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标全面性
学习内容间接性
学习过程连接、互动、主动建构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普洛夫
实验
狗
实质
一种刺激代替另外一种刺激(中性刺激代替无条件刺激)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规律
获得与消退
泛化与分化
高级条件作用
两个条件系统
教育应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实验
饿猫打开迷箱
实质
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学习过程就是通过盲目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
学习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教育启示
斯金纳
实验
白鼠
行为分类
应答性行为
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操作性行为
机体主动对环境产生操作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规律
强化
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负强化
含义
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分类
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强化程式
连续强化程式
断续强化程式
惩罚、消退与维持
惩罚
正惩罚
呈现厌恶刺激
负惩罚
撤销愉悦刺激
消退
维持
教育应用
程序教学
含义
教学机器、程序化教材、自学
原则
小步子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及时强化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
行为矫正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实验
宝宝
发现
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预期会影响表现而非学习
交互学习观
个体
环境
行为
观察学习
含义
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社会反应的一种方式
过程
注意过程
自身相似、优秀榜样
有依赖性、自身概念低、焦虑的观察者
保持过程
记住感觉表象、用言语描述该行为
复制过程
榜样行为、转化为适当行为、自我效能感
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
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
教育应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含义
知识观
知识动态性
知识意义
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应用
知识不能拿来就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知识学习
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学生观
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共同体
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学习的情境性
教学观
教学目的
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教学过程
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提供资源
教学评价
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内容
思想基础
皮亚杰
基本观点
意义的双向建构过程
典型代表
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
应用
探究性学习
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最典型,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随即通达教学
同一内容不同时间不同侧面
多个角度,新的理解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内容
思想基础
维果茨基
基本观点
文化支持,学习共同体,合作互动
典型代表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应用
情境
情境式教学
真实任务情境
提供完整探索过程
学习共同体协助合作
教学评价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抛锚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的具体化,情调真实情境导入
交往互动
支架式教学(师生)
含义
教师的帮助(支架),学习任务由老师转移到学生,独立学习
过程
预热
探索
独立探索
交互式教学(师生)
特定具体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再社会文化互动之间完成的
师生对话
合作学习(生生)
同伴学习互助
掌握技能
认知学徒制
掌握技能,真实任务中学习,应用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
实质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过程
知识的获得
知识转化
知识评价
结构教学观
教学目标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
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
动作表征
图像表征
符号表征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
含义
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教学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形成结论
教师作用
方法
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动机
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
好奇心和求知欲
终极目标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
优点
激发学生好奇心
内部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缺点
无视学生学习的特点
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浪费时间
对老师要求高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
实质
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
新信息与原有知识建立起意义上的联系
非任意的联系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存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条件
外部条件
材料要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
心向
知识
积极主动
类型
表征学习
明确符号意义
概念学习
辨别类别特征
命题学习
掌握概念关系
认知同化理论
含义
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核心
学生能否习得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过程
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组合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
含义
讲授教学原则中的一条,还包括组件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
先行组织者
概念
分类
陈述性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
形式
作用
接受学习的界定及其评价
界定
评价
优点
知识系统
便于存储与巩固
局限
忽略创造能力培养
评价
加涅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动机阶段
领会阶段
习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
自由学习观
学习分类
认知学习
经验学习
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
概念
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的是融合自身经验的学习
要素
学习是自发的
全身心投入学习
学习是有学生自我评价的
全面发展
无意义学习
自由学习
结合自身需要自由选择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氛围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主要观点
废除”教师“,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施加非指导性教学
促进学习的关键在于心理氛围因素
师生关系
充分信任学生
真诚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
含义
指的是指导的另一种或特殊形式,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鼓励思考
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无固定结构
教学无固定内容
不做总结性的发言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
真诚一致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同理心
评价
优点
新的教学模式
人际关系
重心是学生
缺点
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忽视了学校教育过程固有的特殊性
过分轻视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培养健全人格
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关系
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既可以考名词解释又可以考简答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