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秒杀词
青医说考研中药解表药秒杀词,共10组,25位药,歌诀记忆,重点标注等。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对比记忆。
编辑于2021-07-31 19:55:04解表药秒杀词
发散风寒药
歌诀
麻黄桂枝撒葱白,香薷荆苏不久煎, 辛芷耳夷通鼻窍,防风生姜羌藁本
第一组
麻黄(发汗解表要药)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散寒通滞
【主治病证】(1)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麻黄汤 (2)胸闷咳喘-三拗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 (3)风水水肿-越婢加术汤 (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阳和汤
【用法用量】煎服,2-10g,解表宜生用,蜜麻黄润肺止咳。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慎用。
【秒杀词】表实无汗证、水肿、风寒痹证
香薷 (夏月之麻黄:夏月解表之药)
【功效】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湿和中
【主治病证】(1)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一香薷散 (2) 水肿脚气
【秒杀词】:夏月麻黄, 外感风寒内有暑湿、化湿利水(腹痛吐泻、水肿脚气)
浮萍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透疹止痒
麻黄根
功效:固表止汗(根及根茎)
第二组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 (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及阳主受寒者)-麻黄汤/桂枝汤 (2)院腹冷痛 (小建中汤),血寒经闭 (温经汤),关节痹痛 (桂枝附子汤), 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3)痰饮水肿-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4)心悸、奔豚-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汤
【使用注意】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秒杀词】:调和营卫、肮腹冷痛、血寒经闭
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通络下乳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一葱鼓汤 (2)阴盛格阳 -白通汤 (3)疮痈肿毒 (4)乳汁郁滞不下
【秒杀词】:散寒通阳、通乳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里寒(干燥树皮)
第三组
防风(治风之通剂,既治外风。又息内风:风药之润剂)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痒,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荆防败毒散 (2)风疹瘙痒-消风散 (3)风湿痹痛--蠲痹汤 (4)破伤风-玉真散 (5)脾虚湿盛,清阳不升之泄泻-痛泻要方
【秒杀词】:治风之通用药、风药之润剂、内外风、止痒,湿(泻)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或寒热不明显者)防败毒散/银翘散)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消风散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穗长于花
【秒杀词】:风寒风热均可、疮疡初起有表证,(炒炭)止血,荆芥穗祛风
第四组
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香苏散/杏苏散, (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梅核气。 (3)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
【秒杀词】:气滞(呕吐、安胎)、解鱼蟹毒、梅核气
紫苏子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生姜 (呕家圣药)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3)肺寒咳嗽-三拗汤/二陈汤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秒杀词】:呕家圣药、寒(脾胃、肺)、 解鱼蟹毒、半夏及天南星毒畏生姜
高良姜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止呕)
炮姜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暖脾胃)
姜黄
【功效】破血行气,通络止痛
安胎药总结
【紫苏叶】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 理气安胎
【黄苓】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热安胎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补肝肾固冲任安胎
【砂仁】 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理气安胎
【苎麻根】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清热止血安胎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止血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调经安胎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补气安胎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补肝肾固冲任安胎
【续断】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安胎 固本安胎
【菟丝子】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能补肝肾安胎
第五组
【羌活】(太阳经)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头痛项强-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 (2)风寒湿痹,肩背酸痛(驱上半身)-蠲痹汤
【用法用量】用量过多易致呕吐。
【秒杀词】:太阳经痛、上半身痛(头项肩背)
【藁本】(太阳经)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太阳头痛。-羌活胜湿汤 (2)风寒湿痹
【秒杀词】:太阳经痛(巅顶)
【独活】
【功效】祛风湿,通痹止痛,解表
第六组
【白芷】(阳明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宣鼻窍,祛风止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九味羌活汤 (2)头痛(阳明经》,牙痛,风湿痹痛。-川芎茶调散 (3)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仙方活命饮 (6)皮肤风湿瘙痒。
【秒杀词】:阳明经、牙龈肿痛、鼻脓痒带下
【细辛】(少阴经)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九味羌活汤 (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 (3)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4)肺寒咳喘。-小青龙汤 (5)神昏窍闭证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者忌用。用量不直过大:反藜芦。煎服, 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秒杀词】:少阴经、鼻肺开窍、温肺化饮、有小毒,反藜芦
【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 (2)鼻渊,鼻軌,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内服宜用纱布包煎 煎服,3-10g
【秒杀词】:鼻渊、包煎
【苍耳子】(鼻渊要药)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 (2)鼻渊鼻軌,鼻塞流涕。 (3)风湿痹痛。 (4)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使用注意】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
通鼻窍总结: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秒杀词】:鼻渊、风湿痹痛、杀虫止痒
发散风热药
歌诀
薄荷蔓荆蝉牛勞,桑叶菊花与浮萍, 柴葛升麻升阳气,再加豆豉可除烦
第一组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化湿和中。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银翘散 (2)风热头痛,目赤肿痛。-上清散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气郁滞,胸闷胁胀。-逍遥散 (5)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秒杀词】:头咽肝疹、止吐泻
【蔓荆子】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头痛头昏。 (2)风热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3)风湿痹痛。
【秒杀词】:性升、风(湿)热、目赤耳鸣
【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滑肠通便。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银翘散 (2)麻疹不透,风热疹痒。-消风散 (3)痈肿疮毒,丹毒痒腮,喉痹。-普济消毒饮 (4)滑肠通便。
【使用注意】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忌用。
【秒杀词】: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肠咽肺疹、升中有降
【蝉蜕】(内外风兼治)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解痉,镇静安神。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消风散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 (5)小儿夜哭。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秒杀词】:内外风、目咽神疹、小儿夜啼(安神)
利咽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化湿和中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滑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透疹,息风解痉,镇静安神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巴豆霜】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 (杀虫),外用蚀疮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通利二便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第二组
【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桑菊饮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清肺救燥汤 (3)肝阳上亢眩晕。-羚角钩藤汤 (4)目赤昏花。 (5)血热安行。
【用法用量】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 肺燥咳嗽多用。(助理不考查)
【秒杀词】:平肝、明目、止血
【菊花】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桑菊饮 (2)目赤昏花。 (3)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羚角钩藤汤 (4)疮痈肿毒。
【用法】疏散风热黄菊花,清热明目白菊花,清热解毒野菊花。
【秒杀词】:平肝、明目、疮痈肿毒
【桑枝 】祛风湿,通利关节,(利水消肿,祛风止痒,生津)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清肝降压止血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桑椹 】(果穗):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桑嫖蛸】 (卵鞘):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第三组
【淡豆豉】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葱豉汤 (2)热病烦闷。栀子豉汤
【秒杀词】:烦
【浮萍】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 (2)麻疹不透。 (3)风疹瘙痒。 (4)水肿尿少。
【秒杀词】:透疹止痒,水肿尿少
第四组
【升麻】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炙)。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升麻葛根汤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补中益气汤
【秒杀词】:透疹解毒、升阳举陷
【柴胡】(疏肝要药)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
【主治病证】 (1)表证发热,少阳证。-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 (2)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补中益气汤 (4)寒热疟疾。
【用法用量】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升阳宜酒炙或生用
【秒杀词】:肝、升阳举陷、疟疾
【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用),通经活络,解酒毒,降压
【主治病证】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柴葛解肌汤 ( 2)麻疹不透。 (3)热病烦渴,消渴证。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葛根芩连汤 (5)高血压。-愈风宁心片 (6)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7)酒毒伤中。-葛花解醒汤
【用法用量】:煎服,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秒杀词】: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项背强痛、解酒毒
【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固表止汗,利尿 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行滞通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