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马工程详细内容,既有框架又有内容,条理思路清晰。快来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
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具有普遍性,决定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基本的:规律指导原则)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
教育学是科学的,理性的,而非主观的。①他不是关于教育规律的主观臆测②也不是教育经验的简单汇编③不是针对教育现象的情感抒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个人的教育活动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现实的个体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基本,最具体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是个体的,群体的,国家和民族的,整个人类的。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还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近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632年 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部系统教育学著作。 说明教育学处于前科学的发展阶段。 《世界图解》图画教科书。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观念带有宗教色彩,认为教育为来世生活做准备。(所以不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提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第一个讲授教育学的人。 观点:教育万能论:教育让人成为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指出了教育学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赫尔巴特
1860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把教学过程分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小明联系小方(齐勒尔和赖因扩充完善成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 ,总括,应用)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白板说。 1762年,卢梭《爱弥儿》强调自然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梅伊曼,拉伊。
教育学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在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中。)
延伸: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母机。(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科。
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在今天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 ①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向。 ②教育学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认识人类教育现象。 ③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在中国的传播者,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恽yùn代英,杨贤江等。 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认为教育是具有政治性,阶级性的。)杨贤江的《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一本教育史著作。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 2011年,我国政府宣布基本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教育2035》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 2012年,中共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优先发展。 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2017年,党的19大报告指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公平是分配问题,优质均衡=分配好+加本身好(有质量))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科学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 ④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展开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