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酶
生物化学酶知识点,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它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生物氧化糖酵解,在缺氧或无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并产生能量(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响应面三方面进行讲述,重点已标出,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标注重难点;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酶
概述
酶的概念
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它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相关概念
底物(Substrate,S)
酶作用的物质
产物(Product,P)
反应生成的物质
酶促反应
酶催化的反应
酶活性(酶反应速度)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促反应特点
简述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可调节性,以及催化限于生物体内环境等特点。
专一性(特异性)
绝对
相对
立体异构
高效性
降低活化能
可调节性
低稳定性
酶只适于生物体内条件
酶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征
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single E.)
只有蛋白质成分
结合酶(conjugate E.)
二者结合称全酶(holoenzyme)
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共同组成
蛋白质成分称为酶蛋白
非蛋白质成分称为辅因子
酶的结构与功能
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s)
对于发挥酶活性比不可少的基团,必需基团的改变将导致酶活性的丧失
必需基团一般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s):识别参与酶与底物的结合
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s):在反应过程中影响底物化学键的稳定或直接参与酶反应
活性中心以外必需基团
稳定酶的空间结构和活性中心的构象
酶的作用机制
降低反应活化能
形成中间复合物
锁钥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相互诱导
相互适应
相互变形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的速度是单位时间中底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底物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在特定反应体系中随着底物的消耗,反应速度逐渐下降
测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应测初速度。一般为底物消耗 5%以下时的速度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底物浓度的影响
中间产物学说
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Km意义
根据米氏方程,当 V=Vmax/2 时,Km=[S],即 Km 是反应速度达到 Vmax 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 近似于 ES 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可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高低,1/Km 与亲和力成正比
米氏常数Km作用
鉴别酶
确定酶的最适底物
判断反应方向或趋势
判断v与Vmax的比例关系
Km与Vmax求取
酶浓度
当酶被底物饱和时: 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在底物饱和情况下,测定反应速度可反应酶量
根据米氏方程,在确定的底物浓度条件下反应速度同样与酶浓度成正比
温度
不同生物体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37-50℃
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50-60℃
影响因素
底物的种类
作用时间(时间越长,最适温度越低)
实际应用
临床上的低温麻醉
低温保存菌种或作物的种子
高温消毒灭菌
在特定温度下,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称酶的最适温度
双重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太高,酶变性失活
pH
酶活力易受环境 pH 的影响。在一定 pH 时酶表现最高活性,称酶的最适 pH(optimum pH)
最适 pH 会受到底物种类、溶液环境等的影响
最适pH的影响因素
酶的纯度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
抑制剂
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蛋白变性致酶活力丧失,称失活作用(inactivation)
在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情况下导致酶活力的降低或丧失,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on)
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inhibitor)
抑制作用是特异的,往往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或必需基团,一种抑制剂往往只对一种或一类
可逆抑制
概念
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引起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处于平衡态,可以通过透析等方法去除
可逆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
Vmax 不变 Km 升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Vmax 下降 Km 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Vmax 下降 Km 下降
三种不同作用特点
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
①与底物结构类似
②抑制剂和底物都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③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I]/[S]的相对比例,增加[S]可以减弱或消除抑制作用;增加[I]可以增强或利用抑制作用
④动力学特点为Km增大,V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
①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不一定与底物的分子结构类似;
②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位点结合;
③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
④根据米氏方程,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表现为Km值不变,Vmax降低。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
①反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不一定与底物的分子结构类似;
②抑制剂与底物可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
③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抑制作用强弱取决于抑制剂浓度及底物浓度;
④根据米氏方程,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Km值减小,Vmax降低
不可逆抑制
不可逆抑制作用(ir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导致的酶活性丧失
不能用超滤、透析等方法去除抑制作用
激活剂
通过特定机制是酶产生活性或活性增加的物质就是酶的激活剂(activator)
激活剂的种类:
金属离子:Na+、 K+、 Ca2+、 Mg2+等
阴离子: Cl-、PO4 3-等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胆汁酸盐、谷胱甘肽等
蛋白质:钙调素、肠激酶
激活剂的激活作用
激活剂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
必需激活剂:在无激活剂存在时酶没有活性
Mg2+ 是多数激酶的必需激活剂,也是酶的金属辅因子
非必需激活剂:无激活剂存在时活性较低
Cl- 是唾液淀粉酶的非必需激活剂
辅助因子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主要参与传递电子、质子(或基团)或起运载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