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昆虫分类3
昆虫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介绍了膜翅目和双翅目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分类及重要科简介等。
编辑于2024-04-16 08:05:59昆虫分类3
膜翅目
形态特征
头部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类型多样。
胸部胸部包括前胸、中胸和后胸前胸一般较小,但前胸背板2个后侧角向后延伸,叫前胸背板突。中胸很发达,常分为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后胸背板一般不发达。胸部前翅大于后翅,前翅前缘常有翅痣;翅脉变化很大,有的复杂,有的退化甚至消失。
腹部:一般10节,青蜂仅2-5节。有些种类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腹节基部缩小,呈细腰状,叫腹柄,与其后的腹节组成腹部。雌蜂产卵器发达,锯状或针状,适于锯、钻孔或穿刺产卵、大多数寄生蜂的产卵瓣同时兼刺蛰功能。
生物学特性
食性和成虫活动习性成虫多数白天活动,食性较复杂·在广腰亚目中,绝大多数种类为植食性;在细腰亚目中,绝大多数种类为肉食性,捕食或寄生。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多数为全变态,有些内寄生种类为复变态·卵为长卵圆形或纺锤形。 幼虫有两种类型: 广腰亚目为伪燭型。细腰亚目为无足型或原足型。
蛹为棵蛹。多数种类一年发生1代,少数种类一年发生2代或多代,个别种类需2-6年才能完成1代。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广腰亚目
腹基部不缢缩;第1腹节不与后胸合并;后翅基部至少有3个闭室;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幼虫有胸足,有的还有腹足·
叶蜂科
1)触角丝状,常9节;2)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胫节有2个端距;后翅常有5~7个闭室。3)产卵器扁,锯状。
幼虫伪蝎型。常见于叶片或花上。成虫产卵于小枝条内或叶内。多数种类幼虫取食植物叶片。
茎蜂
成虫:体细长。触绢塑快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股节只有1端距。产卵器短,能收缩。幼虫:白色,无足,表皮多皱,腹部末端有尾状突起
细腰亚目
腹基部缢缩成细腰状;第1腹节并入后胸;后翅基部少于3个闭室;产卵器针状或鞘管状。
姬蜂科
体小到大型。触角长,丝状。前翅有翅痣,翅脉发达,前翅常有第2迴脉和1个小翅室;后足转节2节
茧蜂科
1)前翅只有1条迴脉(无明显小翅室,无第2回脉);2)腹长卵圆形或扁平。
卵产于寄主体内。主要寄生于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幼虫,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体外或附近结茧化蛹。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小蜂科
体多为黑或褐色,无金属光泽。触角膝状,头胸部背面常有粗大刻点,翅脉退化;后足腿节膨大,下缘具有齿,胫节弯曲,末端有2距。 寄生于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或蛹,常见种类:广大腿小蜂。
金小蜂科
1)体多具绿色或蓝色金属光泽。头胸部密布细刻点;2)触角8-3节;3)前翅后缘脉(痣后脉)发达;并胸腹节中部一般有明显的刻纹;4)后足胫节末端仅1枚距。寄主范围广。常见种类:蝶蛹金小蜂寄生于玉带凤蝶和菜粉蝶的蛹。
赤眼蜂科
体极微小型。触角膝状。红色复眼。前翅翅面上的微毛常排列成行;翅为鸭梨形,有很多缘毛。腹部无柄。卵寄生:松毛虫赤眼蜂
针尾组
产卵器为针状,但无产卵功能,而是特化为刺蛰时注射毒液的蛰针。
蚁科
触角膝状,第2节特别长。腹部第1节或第1-2节收缩成结状节。社会性生活,有肉食性、植食性或多食性。
胡蜂科
俗称马蜂或黄蜂。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凹伸达翅基片;翅狭长,休息时可纵折。第1、2腹节间有1明显缢缩。
蜜蜂科
体多为黑色和褐色,生有密毛,毛多分支;嚼吸式口器;前足基跗节具净角器;后足为携粉足。营社会性生活,有严密的分工,或独栖生活成虫植食性,是著名的传粉昆虫。
双翅目
形态特征
口器有刺吸式、舐吸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少数单眼缺。触角形状多样:环裂亚目触角具芒状;短角亚目触角3节,第3节延长或分亚节或形成端刺。在环裂亚目的一些蝇类中,触角基部上方有1倒“U字形缝,叫额囊缝;在额囊缝的下方与触角基部之间有1个新月形骨片,称为新月片
胸部前胸和后胸较小,中胸较发达。胸部前翅发达,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部腹节常有退化或合并现象,雌虫腹部第6-8节常缩入体内,能伸缩,形成伪产卵器。
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但有的种类为复变态。 幼虫无足型,有显头型、半头型和无头型。
蛹为离蛹、被蛹和围蛹。 多数陆生,喜欢潮湿的环境;少数水生。 有植食性、肉食性和腐生性·>多数两性生殖。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长角亚目
成虫体细小;触角丝状、羽状或环毛状,6节以上,口器刺吸式。幼虫为显头型(瘿蚊除外)。蛹为被蛹,但瘿蚊为裸蛹
大蚊科
成虫1)触角多长丝状2)中胸背板的前盾沟“V”字状,平衡棒细长,显著;Sc端部与R,连接,Rs分3支,A脉2条。翅上常有斑纹。足细长易脱落。
蚊科
1)体小细长,成虫的身体和翅脉上被有鳞片;2)头小,近圆球形,有细颈,复眼大,肾形,雄虫触角环毛状。3)翅狭长,有缘毛;胸部背面隆起,有许多是重要卫生害虫。
摇蚊科
成虫:雌蚊触角丝状,雄蚊环毛状;口器退化。后胸有1纵沟;前足很长,休息时常上举起。幼虫:细长;前胸与腹末各有1对伪足状突起。
瘿蚊科
成虫触角念珠状,轮生细毛;翅脉简单,纵脉3-5条;足胫节无距。幼虫蛆形,自第3龄以后的幼虫前胸腹板上生有1个“Y”形或“T”形胸骨片。成虫喜早晚活动。幼虫有捕食性、腐食性和植食性,植食性幼虫危害常形成虫瘿,故名瘿蚊。重要种类有稻瘿蚊。
短角亚目
成虫触角短3节,鞭节分几个环节或末端有1端刺;幼虫为半头型,蛹多为被蛹,少数为围蛹。通称虻类。
盗虻科
又叫食虫虻,体多刺毛。头具细颈;复眼大,为离眼;头顶凹陷内的瘤状体上有3个单眼;触角鞭节端部1~3节形成端刺;腹部细长。 成虫和幼虫均捕食性。
环裂亚目
食蚜蝇科
无缝组 无额囊缝形似蜂,腹节上常有黑黄相间的斑纹。R脉与M脉间有1游离的伪脉。翅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幼虫捕食性种类的体前端尖,后端平截。
潜蝇科
成虫:体小,淡黑或淡黄色·触角芒光裸或具细毛,单眼三角区小。C脉在接近于R,脉处有一折断,有臀室。幼虫:蛆形,潜入叶内为害,取食叶肉,使受害叶片仅残留上、下两层表皮,形成虫蛀燧道。重要种类有美洲斑潜蝇。
秆蝇科
成虫:体型战搬塑黑色或黄绿色,有黑斑。C脉在Sc末端折断,无臀室。 幼虫:小而长,圆柱形,口钩明显。幼虫常钻入草本植物茎叶内取食。重要种类有麦秆蝇。
水蝇科
成虫:体微小至小型。灰黑色,无光泽。前翅前缘脉有两个缺刻,Sc端部退化,无臀室。幼虫水生或半水生,腐食性或植食性。
果蛹科
1)体小型、浅黄色;2)复眼常红色。触角第3节椭圆或圆形,触角芒羽状。3)C脉有缘折2个,有臀室。
花蝇科
1)体小型至中型,常为灰黑色。2)中胸背板被盾间沟分为前后2块,翅脉全是直的;3)可见腹节4-5节。幼虫蛆型,腹部末端平截,有6~7对突起。成虫常见于花草间,故名花蝇。
蝇科
成虫触角芒羽状;喙肉质,唇瓣发达;胸背具黑色纵条纹。是重要的医学卫生害虫。常见种类有舍蝇
寄蝇科
成虫黑、褐或灰色,体粗壮多鬃毛。触角芒光裸;后小盾片发达,呈圆形突起,从侧面看特别明显。 幼虫寄生性,多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和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