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概述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非常清晰的罗列了心理学的主要学习重点,介绍了心理学流派、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一 心理学概述
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
人物
铁钦纳、冯特
对象
直接经验(即意识),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观点
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经验分为感觉、表象、情感三元素
方法
内省法
评价
积极 使心理学走上实验研究的道路,并成了一门独立科学
消极 研究脱离实际
机能主义
詹姆斯、安吉尔、杜威
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机能
意识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
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积极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消极
具有折中主义倾向,同时也有生物主义倾向
行为主义
华生
行为
研究行为不研究意识
反对使用内省,主张实验法
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环境决定的,即环境决定论
实验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强调用客观方法观察行为,利于心理学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太过极端也限制了心理学健康发展
格式塔学派
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
主张心理的整体性
整体之和大于部分
实验法、整体观察法
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基本观点正确;关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无意识
弗洛伊德人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通过自由联想、释梦、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分析等个案手法,发现病人潜在动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重视对动机和潜意识的研究
但是过分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并把它与意识对立起来;早期理论有泛性欲主义特点,把性欲夸张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
认知心理学
奈瑟尔、西蒙
研究认知过程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法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诞生,采用脑成像技术了解心理活动的脑机制,有望成为发展主流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杰斯
人格
反对行为主义,注重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多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
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定义,也没有具体研究方法,理论难以反复验证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
优点
适用范围广
简便易行
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能收集到一手资料
缺点
难以重复,难准确分析
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容易出现观察者效应和观察者偏差
2.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有助于揭示因果关系
实验结果可重复,可检验
实验结果数量化指标明确
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情景带有极大人为性
自然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难以得到精密实验结果
3.测验法
用一套鱼线经过标准话的问题(量表)来检查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简便省力
种类多,灵活方便
标准化测量,严谨可靠
结果量化程度高
有常模比较,便于对照
易受经验文化影响
间接测量
对是施测者要求较高
成绩不反应过程
4.调查法
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背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 两种方式:问卷法和晤谈法
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不够严谨
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结果可靠性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
5.个案法
对被试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收集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资料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
能够解释个体某些心理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只适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仅适合于某种情况
6.相关法
是一种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相互关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方法由此展开的研究叫相关研究
可以发现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预测
相关并不能说明事实与观察到的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含义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心理倾向(需要、动机......)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意识与无意识
3.心理学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