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工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化工原理的思维导图,传热概念: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又称热量传递。
编辑于2024-05-10 11:38:23化工原理
第五章 传热
概述
传热
概念: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又称热量传递
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要存在温度差,热量会自发从高温传递向低温,直至温度相等
传热方向:高温--低温。传热极限:温度相等。传热推动力:温度差。传热应用:科研、生产、生活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
将电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有所提高
条件: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二)对流
定义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
分类
自然对流
流体温度发生变化时,密度也发生相对变化,密度小的流体向上流动,密度大的向下流动。
强制对流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流体发生流动的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热对流和热传导
(三)热辐射
定义
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特点
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有能量形式的传递
任何物体只要在热力学温度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
典型的换热器结构-间壁式换热器
传热过程
热流体以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壁面一侧
热量以热传导方式从固体壁面一侧传递至另一侧
间壁另一侧以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冷流体
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管程流体:流经管束的流体
壳程流体:流经管间环隙的流体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传热速率(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W
热通量(传热速度):指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用q表示,单位为W/平方米
Q与q的关系:
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
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化。且传热速率在任何时间都为常数
非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不仅随位置而变化,而且随时间而变化
热传导
基本概念和傅里叶定律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温度场
某一瞬时,空间(或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等温面
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相连接而成的面称为等温面。
温度梯度
表示温度场内某一点等温面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它是一个向量,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
傅里叶定律
描述热传导现象的物理定律。表达式为:
导热系数:
特点:在数值上等于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平壁的稳态热导率
(一)单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二)多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n层:
圆筒壁的稳态热导率
(一)单层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二)多层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单位时间内通过各传热面积的热量均相等。即:
n层: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与对流传热概述
对流分类
自然对流:温差引起密度差,造成流体流动
强制对流:流体靠外加动力流动,造成对流
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将α称为对流传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
影响因素
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液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大于气体)(有相变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无相变)
2.流体的物性:导热系数λ、黏度μ、比热容Cp、密度ρ、体积膨胀系数(其中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体积膨胀系数上升,粘度下降,对流传热系数也上升)
3.流体传热面的结构、形状、位置及流道尺寸
4.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对流传热系数较小)、湍流(对流传热系数较大)
5.流体的流动原因: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强制对流大于自然对流)
一般准数关联式
α=Q(l,λ,μ,ρ,u,cp,ρβg△t),可以分为四个准数:Nu,Re,Pr,Gr,Nu=f(Re,Pr,Gr)
努赛尔特数Nu
Nu=αl/λ,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
雷诺数Re
Re=luρ/μ,表示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湍流程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普朗特数Pr
Pr=Cpμ/λ,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格拉斯霍夫数Gr
Gr=l³ρ²βg△t/μ²,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
流体的流动情况分类
层流:Re<2300
湍流:Re>10000
过渡流:2300<Re<10000
流体在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1.圆形直管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对于低黏度流体,通常采用下列关联式,Nu=0.023(Re^a)(Pr^n),其中a=0.8
需满足条件
①Nu、Re中特征尺寸取管内径d
②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③应用范围:Re>10⁴,0.7<Pr<120,管长与管径之比l/d≥60,流体黏度μ<2mpa▪s
④式中n的取值,气体加热时,n=0.4,气体被冷却时,n=0.3
将上式改写成计算式,α=0.023(λ/d)(duρ/μ)^a(cpμ/λ)^n其中a=0.8。
对于高黏度液体,可采用的关联式:α=0.027(λ/d)(duρ/μ)^a(Cpμ/λ)^b(μ/μw)^c,式中,a=0.8,b=0.33,c=0.14
需满足条件
①Re>10⁴,0.6<Pr<16700,l/d>60
②特征尺寸取内径d
③定性温度,除黏度μw取壁温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当液体被加热,取(μ/μw)^c=1.05,当液体被冷却,取(μ/μw)^c=0.95,
对于弯管,应再乘以弯管效应校正系数εR=1+1.77d/R
2.圆形直管内过渡区(Re=2300-10000)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先用湍流公式计算,再进行过渡流校正,再乘以校正系数f=1-6*10⁵/Re^1.8
3.在圆形管内强制层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Nu=1.86(RePr d/l)^a((μ/μw)^b,其中,a=1/3,b=0.14
应用范围:Re<2300;RePr d/l>10。0.6<Pr<6700,Gr<25000.特征尺寸为管内径。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当Gr>2.5*10⁴时,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上式中的α值应乘以校正系数f=0.8(1+0.015Gr^b),b=1/3
4.流体在非圆形管内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采用圆形管内公式计算,但需要将特征尺寸由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de
流动当量直径:
传热当量直径:
对于套管环隙内的水和空气。(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传热
流体垂直流过管束
换热管排列分为直列和错列两种
Nu=CεRe^nPr^0.4(C、ε、n由查表得)
应用范围:Re=5000~70000,x1/d=1.2~5.0,x2/d=1.2~5.0
特征尺寸:管外径,流速取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流速。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上式用来求出每排的α值后,再取平均值α=∑αiAi/∑Ai(α:整个管束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αi:管束中第i排管子的对流传热系数。Ai:管束中第i排管子的传热面积。i:管排数)
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换热器的管间流动
公式: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特征尺寸:传热当量直径。
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
传热面位于很大的空间内,且四周无阻碍自然对流的物体存在,则壁面与周围流体间因温度不同而引起的自然对流
Nu=C(GrPr)^n,式中,C与n由实验测得,可查表得出
定性温度:壁面温度与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定性尺寸:水平管外径d,垂直管垂直高度L,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蒸气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1.蒸气冷凝方式
膜状冷凝:冷凝液面能润湿壁面
滴状冷凝:冷凝液不能润湿壁面
2.蒸气在水平管外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由于管径较小,膜层呈层流流动。α=0.725(ρ²gλ³r/n^⅔μd0△t)^¼
3.蒸气在垂直管外(或板上)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流动的当量直径
冷凝负荷:
雷诺数:
液膜流动为层流
α=1.13(ρ²gλ³r/μl△t)^¼
液膜流动为湍流
α=0.0077(ρ²gλ³/μ²)^⅓Re^0.4
4.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不凝性气体
例如水蒸汽中含有1%的空气能使给热系数下降60%。
冷凝水的影响
液膜两侧温差的影响
蒸汽流速和流向的影响
冷凝壁面的影响
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
液体沸腾的类型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活动沸腾或强制对流沸腾)
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液体性质:
温度差:温差越大,传热系数越大
操作压力:
加热壁面: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传热系数大
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
热量衡算
若两流体均无相变,且Cp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
若两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发生相变化。
根据焓值计算热量
总传热速率方程
平壁间传热
圆筒壁传热
总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计算式
平壁
圆筒壁
管外面积
管内面积
污垢热阻
平壁
圆筒壁
管外面积
管内面积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
传热平均温度差
恒温传热:换热器两侧流体均发生相变时,两流体温度可分别保持不变△tm=T-t
变温传热:换热器中间壁两侧流体温度发生变化
冷热流体相互流向
逆流与并流
错流与折流
平均温度差△tm
热流体从T1变为T2,冷流体从t1变为t2。△tm=(△t1-△t2)/ln(△t1/△t2)
并流:△t1=T2-t2,△t2=T1-t1
逆流:△t1=T2-t1,△t2=T1-t2
当△t1/△t2<2时,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若传热量Q和传热系数K相等,逆流温度差大于并流。若一侧流体温度变化,另一侧恒温。则逆流与并流温差相等
错流和折流时的温度差,需要温差校正系数
设备热损失的计算
空气在保温层外做自然对流且tw<150°
平壁
圆筒壁
空气沿粗糙壁面做强制对流
当空气流速不大于5米每秒
当空气流速大于5米每秒
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结构:夹套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
缺点: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小搅拌装置:提高对流传热系数上一节回顾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应性强等特点。
套管式换热器
结构: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同心套合而成,相邻程的内管之间用U形管连接,而外管之间则用管子连接
优点:流速高,表面传热系数大,逆流流动,平均温差最大,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方便。
缺点:管间接头多,易泄露,占地较大,单位传热面消耗的金属量大。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结构:以金属管子绕成,或制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情况,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防腐,能承受高压。
缺点:由于容器体积比管子的体积大得多,因此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较小。
喷淋式蛇管换热器
结构:多用于冷却管内的热流体。将蛇管成排地固定于钢架上,被冷却的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由管上方的喷淋装置中均匀淋下,故又称喷淋式冷却器。
优点:传热推动力大,传热效果好,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喷淋不均匀。
板式换热器
结构:将一组金属板平行排列起来,并在相邻两板的边缘之间衬以垫片,用框架夹紧,即成为板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传热面积较大;总传热系数高;可根据需要调节传热面积;易于清洗和检修
缺点:处理量有限;操作压力低;操作温度也不能过高
列管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将两端的管板与壳体焊接成一体
浮头:两端的管板之一不与外壳体固定连接
U形管:将每根换热管均弯成U形,并将两端固定与同一管板上上一节回顾
传热过程的强化
增大总传热系数K:制造人工粗糙表面,加设扰流元件
增大传热平均温度差△tm:提高冷却水用量,提高加热蒸汽压力
增大传热面积:不同异形管,开槽加翅片,折流形式,多孔、高效传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