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AD-AS模型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AD-AS模型思维导图,主要涵盖了经济学中的宏观概念,特别是关于劳动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理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即净出口)构成。总需求函数Y=C+I+G+NX明确表达了这种关系,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NX代表净出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AD -A S模型
1||| 总需求曲线
标注
总需求函数的含义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Y=C+I+G+NX
总需求函数是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推导(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庇古的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使消费者变得相对富裕,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
Y=C↑+I+G+NX
物价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水平降低,消费者支出减少,物品和劳务需求量减少
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降低,家庭为购买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减少,因此家庭将自己一些货币换为有利息的资产(比如大家将钱存入银行,货币大量流入市场,市场货币供过于求,或者为刺激消费,银行通过降低利率,让大家不要将钱过多存于银行,带动经济)所以利率下降,利率又反过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低利率使借款变得便宜,这鼓励企业更多贷款并投资新工厂和设备,所以利率又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使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人们需要更多货币从事交易。
Y=C+I↑+G+NX
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导致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刺激本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Y=C+I+G+NX↑
IS-LM与AD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使AD右移
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如减税,股市高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如企业乐观情绪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购买增加(如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如国外经济繁荣),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的含义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资本,技术等)所生产的产量
描述总产量与劳动,资本,技术之间关系的一个合适工具是生产函数
总供给等于总产量(生产函数)
研究短期总生产函数,短期总生产函数主要受就业量N影响,N受劳动市场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负相关(工资低,雇佣工人成本低,就愿意多雇劳动力)
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成正相关
不完全竞争市场
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短期:y=f(N,K不变) 长期:y=(N,K) N是劳动,K是资本
古典总供给曲线
长期,价格和货币工具具有伸缩性,当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实现均衡时,所形成的就业水平就是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产量是潜在产量
借助无形的手,市场机制
垂直,y是产量,y由N决定,N是充分就业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
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的企业提供的总产出就越多
工资粘性模型:工资率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动,可能短期内劳动市场出现失衡【工会的存在使得工资并不是当期决定的,而是经过谈判形成一个时期的合同,合同本身限制了工资调整的灵活性】
粘性价格模型:价格变动具有一定滞后性。企业并不立即调整其产品价格,产品价格一般由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长期合同决定的,或为避免其客户因价格频繁变动而带来的麻烦,也尽量使产品价格稳定。
经济的价格总水平越高,厂商成本越高,对其产品的定价也越高
经济的总收入水平。较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需求越高,厂商对产品定价越高
工人错觉模型:名义工资增加,在物价工资上涨时,实际工资降低,购买力降低,同时劳动需求增加
凯恩斯的极端总供给曲线
(经济大萧条)工资一点点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愿意就业。 产量增加的时候,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发生变化
在一个固定的物价水平下就可以有无线大的产出y
3||| AD-AS模型
SRAS:短期总供给曲线 LRAS:长期总供给曲线 AD和SRAS相交点为短期均衡点,该点又在长期均衡线上
若短期均衡点在长期均衡线左边:失业均衡 若短期均衡点在长期均衡线右边:超充分均衡
4||| 经济波动(冲击)
需求冲击AD移动
供给冲击AS移动
后果:失业、衰退:y减少;通货膨胀:P增加;滞涨:P增加的同时y减少
短期影响: AD曲线向左移动:失业 AD曲线向右移动:通货膨胀 AS曲线向左移动:滞涨
长期影响:【一条线变动之后,另一条线也要随之做出适当反应,最终目的是又回到长期均衡线上】(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