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发生认识论,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这些理论流派各有侧重,但都为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通过综合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发 展 心 理 学 理 论 流 派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一)基本观点
1、强调早期经验:未来发展正常与否,5岁前具有决定意义
2、强调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性本能驱动的结果,与性本能有关的心理能量被称为 “力比多”(libido)。
3、强调无意识作用
早期-人的精神活动
意识
前意识
无(潜)意识
后期的人格结构
本我(Id、伊底,本能我)
是唯一天生的成份,是本能的心理能量的贮藏室,是完全无意识的;
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我)
在本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本我服务,是本我与环境的调节者,使本能能根据外界现实在适当的时机满足本能需要;
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道德我)
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代表着良心或道德力量;
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
(二)弗洛依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性本能的满足,不仅包括两性关系,也包括身体的舒适和快感
在性本能成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的部位会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
1、心理 - 社会发展理论: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为其特征,每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情绪障碍,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对小学教育有何启示?
1、老师要了解小学生所处的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2、意识到老师是小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社会他人。
3、帮助小学生顺利解决危机,具体包括注意自己的言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等。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
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2、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R(刺激 - 反应)形成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观
1、环境决定论
白板说: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心理发展是通过学习在其上建立S-R联结的过程
2、连续论
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呈阶段性
3、教育万能论
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
反对体罚儿童
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斯金纳
1、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
2、强调强化的作用,认为行为是由跟随其后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
强化分类:1、愉快刺激:呈现(正强化)、消除(惩罚2-减少愉快刺激-不能看电视); 2、不愉快刺激:呈现(惩罚1-挨打)、消除(负强化)
强化原理:即使强化 or 延时强化、连续强化 or 间歇强化
(二)发展心理学中的实践应用
1、发明育婴箱
2、行为矫正和塑造(教育)
3、程序教学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
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发生认识论
认知
定义
广义: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心理过程。
狭义: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 知 结 构
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
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皮亚杰
(一)儿童发展观
1. 重要概念
动作(视崖实验)
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
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图式
也称为认知结构,个体用来应对或解释某些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为模式
平衡 同化 顺应
平衡:主体现有认知水平与外界环境相匹配的状态。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同化:主体将外部信息直接纳入现有的图式中的过程。
顺应:主体调整自己的图式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构建主义:主观主义,以自己为中心 - 主体与客体相适应
2. 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
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平衡 - 不平衡 - 平衡的适应过程
保持平衡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YC 成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NY 平衡:同化、顺应
HJ 物理环境:物体经验、数学逻辑经验
HJ 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