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学检验重点
涵盖了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技术。讨论了移植免疫和相关的免疫应答反应,如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这些都是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等内容,这些都是诊断和评估免疫系统状态的重要方法。对免疫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为理解和学习免疫学知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描述了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免疫学特征。涉及了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影响因素、抗原的特性、补体活性测定等免疫学基础知识。讨论了三联吡啶钉的使用,需要三个电板进行检测,且需要定期更换,成本较高。仪器采用的流动比色池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的潜在风险。强调了三联吡啶钉在正常状态下的稳定性,只有在电压存在的情况下才会被激活,启动电化学发光反应。三联吡啶钉可以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其结合稳定,不影响标记物的理化特性。420内供,侵权必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免疫重点
抗原与抗体
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特异性
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
抗原抗体本身因素(比例)
反应基质因素(蛋白 盐 补体 药物等污染因素)
实验环境因素(电解质 酸碱度 温度)
常用的酶作用底物
HRP
邻苯二胺OPD(最敏感),对羟基苯甲酸HPA
ALP
对硝基苯磷酸盐PNP
β-Gal
4-甲基伞酮基-β-D-半乳糖
放射免疫试验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放射分析方法
固相吸附分离技术
荧光免疫试验
组成要素:发射光谱,激光光谱,荧光效率,荧光寿命,荧光淬灭,荧光偏振,荧光显微镜(有光就选)
影响因素:①抗体纯度②抗体特异性③抗体效价④荧光素-抗体结合物的结合比率
酶免疫试验
均相酶免疫试验:检测时不需分离结合标记物和游离标记物,检测体系中标记物酶活性与抗原含量成反比 异相酶免疫试验:检测时需分离结合标记物和游离标记物,结合标记物酶活性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正义积分”
酶联免疫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发光酶免疫试验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方法学评价(剑豪稳快短) 1.无需催化剂,化学反应简单。——简 2.没有或极低的本底发光,能较好地测定低水平的标记物。——好 3.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不影响标记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理化特性,结合稳定,试剂有效期长。——稳 4.发光过程快速,在1秒内光子散射达到高峰,整个过程在2秒内完成。——快 5.发光时间极短。——短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方法学评价 (快强温蒂逛鬼屋) 1.ECLIA整个过程在一个全封闭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全自动控制,测量速度快。——快 2.可周而复始地发光,持续时间长,信号强度强,容易测定,容易控制。——强 3.三联吡啶钉只有电压存在的情况下才会被激活启动。——电 4.三联吡啶钉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且试剂稳定性好。——稳 5.发光检测项目广泛。——广 6.检测标记物时需要三个电极,需定期更换,成本较高。——贵 7.仪器采用的流动比色池,存在交叉污染的潜在可能。——污
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球蛋白包括IgA.D.E.G.M五类
IgG IgM IgA临床意义
1.年龄:新生儿胎盘获得IgG,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含量低
2.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肝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三类均升高,慢性感染IgG升高,宫内感染IgM升高
3.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M蛋白,免疫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
4.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先天性/获得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补体AND亲和素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50%补体溶血试验CP-CH50
亲合素的活性单位是以亲合素结合生物素的量来表示的,即以能结合 1ug生物素所需要的亲合素量为1个亲合素活性单位。1mg纯亲合素的活性约为13~15个活性单位。
感染
乙肝五项
HBsAg HBeAg 抗-HBs——双抗体夹心法 抗-HBe——竞争法 抗-HBc——双抗体夹心法(特异性灵敏度高),竞争法(对纯度要求低),间接法(本底增高/假阳性)
HIV
感染后先出现病毒RNA和p24抗原(窗口期)——→1-3月出现抗体(金标准)——→CD4/8(状况评价,疾病分期)
临床意义:①初筛试验:抗体两次试验出现任意一次为阳性☞②确认试验:使用HIV-1/2试剂
超敏反应性疾病
I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
SLE——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增殖性疾病
由免疫器官 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组疾病
良性增生
慢性肝病,肝硬化,自身免疫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恶性增生
原发性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继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原发性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检测方法: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
免疫缺陷病
原发免疫缺陷病PIDD(缩写)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致病机制:HIV侵犯CD4T细胞 临床特点:①机会性感染②恶性肿瘤③神经系统损害 免疫学特征:①CD4↓,CD4/8细胞比例导致,②T细胞 B细胞功能障碍
肿瘤免疫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肿瘤相关性抗原TAA
肿瘤标志物 肺癌——CYFRA21-1,癌胚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肝细胞癌——甲胚蛋白,去饱和γ羧基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胃癌——CA72-4/19-9,胃蛋白酶原 结直肠癌——CA242,癌胚抗原,粪便隐血试验及DNA标记物 前列腺癌——PSA 乳腺癌——糖类抗原,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雌/孕激素受体 卵巢癌——HE4,CA125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诊断敏感性(前提是单个标志物需要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钩状效应:ELISA或RIA测定时,待测样本中抗原浓度过高,出现高浓度后带现象,称为钩状效应
移植免疫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受者对供者移植器官产生免疫应答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器官对受者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排斥反应
黄色阴影部分为所编口诀
本章由hemu总结,最终版权归420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