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形态分类描述大纲
仅涉及花果叶三部分相关内容,包括子房胎座等细小部分,酌情参考!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从而建立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形态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还能为植物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于2024-06-10 16:07:06植物形态分类描述大纲
花
花被
类型
双被花| |同被花
花萼+花冠,仅内外2轮,如玉兰
重被花
花萼+花冠
单被花
只有花萼
无被花
组成
花萼
不整齐萼、旱金莲
距、凤仙花
副萼、锦葵
合生萼、番茄
早落萼、虞美人
宿存萼、酸浆
离生萼、油菜
冠毛、菊科 干膜质状、鸡冠花
瓣状萼、美人蕉
整齐萼、木棉
花冠
合瓣花冠
舌状花冠
坛状花冠
钟状花冠
轮状花冠
高脚碟形
管状花冠
唇形花冠
漏斗状花冠
离瓣花冠
十字花冠
蝶形花冠|0|假蝶形花冠
整齐花冠
漏斗状、十字形、钟状、筒状
不整齐花冠
蝶形、唇形、舌状
雌蕊群
组成
柱头
位于 雌蕊的顶端,是接受 花粉的部位,柱头成熟时为花粉萌发提供必要的物质与识别信号,一般膨大或扩展成各种形状。有些 复雌蕊具有分离的柱头或合生的柱头而有分裂,往往体现了组成雌蕊的 心皮数目
分类
湿柱头
柱头的 表皮细胞有延伸成乳头、短毛、或长形分枝毛茸的。当 传粉时,有的柱头表面湿润,表皮细胞分泌水分、 糖类、 脂类、 酚类、 激素、酶等物质,可以粘住更多的花粉,并为花粉萌发提供必要的基质
干柱头
柱头是干燥的,在 被子植物中较为常见,这类柱头在传粉时不产生分泌物,但柱头表面存在 亲水性的蛋白质薄膜,能从薄膜下 角质层的中断处吸收水分,所以在生理上这层薄膜与湿柱头的分泌相似
花柱
单子叶植物的花柱多为空心
中空的花柱结构是在花柱道周围常有一层特殊的内表皮细胞,称为通道细胞,是分泌细胞,能向花柱道分泌物质
双子叶植物多具实心花柱
实心的花柱中没有花柱道,由引导组织充满,如棉花、烟草、荠菜、芝麻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引导组织细胞长形,壁薄,细胞内含丰富的细胞器,细胞间逐渐形成大的胞间隙,并在胞间隙中充满基质(碳水化物性物质)
小麦、水稻等植物虽为实心花柱,却不含引导组织,花粉管从花柱中央的薄壁组织间隙穿过
柱头和子房间的连接部分,也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内部结构简单,通常由表皮包裹的薄壁组织构成。
子房
分类
子房半下位:(子房壁下部与花托愈合,花萼花冠及雄蕊生于子房上半部的周围)子房有一半左右与杯状花托或花管相贴生,花的其它部分着生在子房的周围
子房下位:(凹陷的花托包围子房壁并与之愈合,仅花柱和柱头露在花托外)
子房上位:(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
胎座
基生胎座 (bas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基部。如向日葵等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胎座式
边缘胎座(margin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蚕豆、豌豆等豆类植物的胎座式
顶生胎座 (apic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呈悬垂状态,如桑等植物的胎座式
特立中央胎座 (free-centr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和花托上部贴生,向子房内伸突,成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轴,但不达子房的顶部,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有的因子房内隔或中轴上部消失而形成,交前者如樱草,后者如石竹等的胎座式
侧膜胎座 (pariet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 (axial placentation)
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柑桔等的胎座式
分类
复雌蕊
单雌蕊
离生心皮雌蕊
基本单位
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雄蕊群
组成
花丝
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一般细长如丝,但也有扁平如带的(如莲),或完全消失的(如栀子),或转化成花瓣状(如美人蕉)
花药
裂口方式
瓣裂、在花药的侧壁上裂成几个小瓣,花粉由瓣下的小孔散出,如香樟等
纵裂、沿二花粉囊交界处成纵行裂开,如油菜、牵牛、百合等
孔裂、在花药顶端开一小孔,花粉由小孔散出,如茄、番茄等
横裂、沿花药中部成横向裂开,如木槿,蜀葵等
着生方式
丁字着药、花丝顶端与花药背面的一点相连,整个雄蕊犹如丁字形,易于摇动,如小麦,水稻
个字着药、药室基部张开,上面着生于花丝顶上,在十字花科植物中较常见,如荠菜
冠生雄蕊、雄蕊花丝与花冠结合,花药着生在花冠上,并与花冠分离,如:茄
广歧药、药室完全分离成一直线,并着生于花丝顶端,如地黄
基底着药、花丝顶端直接与花药基部相连,如莎草、小檗
背部着药、花药背部全部贴着在花丝上,如油桐
全着药、花药全部着生于花丝上,如莲
分类
二强雄蕊(Di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
聚药雄蕊(Synantherous Stamen) 一花中雄蕊的花丝分离,花药贴合成筒状
单体雄蕊(Monadelphous Stamen) 一花中有10~多数雄蕊,其花丝连合成一束,组成花丝筒,花药分离
多体雄蕊(Poly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的多数雄蕊的花丝连合成数束
两体雄蕊(Dia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10枚雄蕊的花丝连合成二束
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6枚雄蕊,外轮的2枚花丝较短,内轮的4枚花丝较长
离生雄蕊(Stamen Distinct) 一花中有多数雄蕊而彼此分离,如莲、油菜、小麦等花的雄蕊
花序
分类
无限花序
有限花序
花柄+花托
叶
组成
叶片
叶柄
托叶
具有此3部分称为完全叶
形态
叶脉+脉序
平行脉
直出平行脉
叶脉从基部发出,而彼此之间平行直达叶尖部位,细脉平行或者是接近平行
弧形平行脉
叶脉从基部发出,而彼此之间距离变大呈弧状,而最后距离变小在叶尖汇合
射出平行脉
叶脉从基部发出,以辐射状向四面进行伸展也就是射出平行脉
横出平行脉
侧脉垂直、接近垂直主脉,侧脉间彼此平行直达叶缘部分
网状脉
掌状网脉
主脉基部产生几条和主脉粗细接近的侧脉,再从两侧发出较多侧脉,复从侧脉产生极多的细脉交织呈网状
三出脉
主脉基部两侧若只产生一对侧脉
离基三出脉
三出脉中的侧脉不是从基部生出
羽状网脉
主脉是向两侧发出的,呈羽毛状进行排列
叉状脉
叶脉从叶基部生出,呈二叉状分枝,它是较为原始的叶脉类型
叶片
针形
心形
披针形
肾形
条形
菱形
其余不常见
钻形
卵形
椭圆形
叶尖
钝形
渐尖
截形
具骤尖
微缺
具短尖
尾尖
倒心形
急尖
变态
鳞叶
叶状柄
叶刺
叶卷须
苞片
捕虫叶
先出叶
果囊
单叶+复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由多数小叶构成
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单身复叶
3出复叶
叶缘
缺刻
羽状缺刻
掌状缺刻
又分为浅裂,深裂,全裂
皱缩状
全缘
波状
齿状
叶序
互生叶序
对生叶序
轮生叶序
簇生叶序
叶基
偏斜型
耳形
箭形
戟形
果
不同分类
果皮
肉果
浆果
由一个或几个心皮形成,含一粒至多粒种子
核果
单心皮、周位花、上位子房发育而成,中央具硬核 肉质食用的大部分“果肉”来源为中果皮
小核果
多数离生心皮的雌蕊聚生在花托上而形成的 其中每个小果实是由一个离生心皮形成的小型核果
梨果
5心皮合生,子房下位的雌蕊发育而成,在受精后, 包围子房的花筒与子房一同发育,形成肥厚多汁的外果皮和中果皮
干果
蒴果
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子房1室或多室,每室有多粒种子
纵裂
室背开裂
室间开裂
室轴开裂
周裂
孔裂
荚果
单心皮,上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开裂 果皮裂成两片。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螺旋状
节荚
念珠状
长角果+短角果
由两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子房1室,被假隔膜隔成假二室为十字花科特有
坚果
外国皮坚硬,含一粒种子,通常由合生心皮的子房形成果实
瘦果
由1心皮构成的小型闭果,内含1枚种子 成熟时果皮与种皮仅在一处相连,易于分离
翅果
具瘦果性质,果皮延展成翅形
蓇葖果
离生复雌蕊(心皮)或单雌蕊(心皮)发育成沿背缝线 或腹缝线一侧开裂的果实。单室,种子一至多粒
下位瘦果
由2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具单个种子的不开裂干果 特称菊果
双悬果
由2心皮中轴胎座的子房发育而成 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瓣,并列悬挂在中央悬果柄上
颖果
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 禾本科特有
小坚果
子房由2心皮中轴胎座式构成,子房壁凹陷形成4室 每室含1胚珠,成熟时裂成4个果瓣, 每个果瓣仅含半个心皮和1颗种子,成为一个小坚果
胞果
由合生心皮形成,具一枚种子,成熟不开裂
真/假果
真果
由受精后雌蕊子房单一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桃、大豆等;通常把仅由子房称为真果,如桃、大豆等。
假果
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轴等)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等。有萼和花萼参与的,如草莓,果实大都是增大而肉质的花萼。
花序
聚合果
花内若干离生心皮雌蕊,每一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只形成一个果实
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