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史第6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直接开背的资料,建筑历史书上的园林发展历程和风景园林专业书上的稍微有些不同,想要了解的可参考风景园林史。
编辑于2024-06-20 19:00:17这是一篇关于考研单词词根词缀—前缀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③ 表示"副手",② 表示"不足,不够",① 表示"在…下",80.under-,② 表示"打开,解开,弄出",① 表示"不,无,非,没有",79.un-,② 表示"超出,超过",① 表示"极端",78.ultra-,② 表示"变换,改变,转移",① 表示"横过,越过",77.trans-,76.s
这是一篇关于美国背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教育,经济,法律,政治,历史文化,司法独立,2013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2008 美国黑奴与国父,2009 新英格兰移民。
这是一篇关于虚拟语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虚拟语气的其他句型,从句中的虚拟语气,if条件从句引导的虚拟语气,四种语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单词词根词缀—前缀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③ 表示"副手",② 表示"不足,不够",① 表示"在…下",80.under-,② 表示"打开,解开,弄出",① 表示"不,无,非,没有",79.un-,② 表示"超出,超过",① 表示"极端",78.ultra-,② 表示"变换,改变,转移",① 表示"横过,越过",77.trans-,76.s
这是一篇关于美国背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教育,经济,法律,政治,历史文化,司法独立,2013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2008 美国黑奴与国父,2009 新英格兰移民。
这是一篇关于虚拟语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虚拟语气的其他句型,从句中的虚拟语气,if条件从句引导的虚拟语气,四种语气。
第6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概说
中国山水园的形成
生成期(萌芽期):殷商时期的”囿YOU“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源于帝王、贵族的“囿”、"台“、平民的”田圃”。早期的帝王苑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挖池筑台而成的生活境域,是主要供狩猎和游憩之用,同时具有生产功能
早期园林中的主要构筑物是“台”,用以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的两个功能,其后还多了求仙的目的
奴隶社会阶级分化,皇室和奴隶主有钱有闲,建造囿(围场)狩猎取乐。
典型-鹿台
形成期:秦汉时期的“苑”
"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产生于周代末期,盛行于秦汉时期。一池指东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两汉开始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
"一池三山"
代表:上林苑——建章宫的苑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范式
只有皇家园林,没有私家园林
主流:皇家园林是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私家园林已见文献记载,但数量少,且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类型上的区别
上林苑
不是宫苑一体。宫苑一体特指皇城形制,主殿主宫后面或者旁边加苑,前宫后苑。
里面是离宫或者行宫。有宫就是从囿变为了苑。但不能叫宫苑一体
真正宫苑一体的开始是曹魏邺城的铜雀园
囿→苑转折点,但还不是“宫苑一体”“前宫后苑”(特指皇城形制)。 上林苑 12 宫,建章宫(非正宫)是其中之一。
发展期(皇私转折期):魏晋南北时期
概述:经历了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私家园林反过来影响着皇家园林,奠定了中国自然山水式写意园林的基础。
转变:宏大→→小型;粗放→→精致;写实→→写意与写实并存
隐逸之风:乱世文人隐逸之风,私园出现,造园风格追求书画意境。同时由于舍宅为寺盛行,也出现了寺观园林。园林类别走向多元化。
功能:狩猎、求仙和通神功能已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成为主导的功能,造园活动逐渐普及民间,私家园林形成了类型特征
宫苑一体
魏晋南北
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园 开创宫苑一体。
私家园林——湘东苑。 湘东苑是梁元帝萧绎(萧景墓主人萧景是萧绎的堂叔)登基前所营建的府邸园林,位于江陵 (现荆州城区盆景园)。因萧绎当时封湘东王,故园名湘东苑。较早的私园。
寺观园林——嵩岳寺。北魏贵族舍宅为寺。魏晋儒释道文化多样化。
全盛期:隋唐两宋
概述:唐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园林体系,园林的特征基本形成。帝王宫苑兴作极盛,大内御苑、行宫、离宫御苑。私家园林的兴建日趋频繁,以长安、洛阳最盛
转变:城市和近郊的风景点有明显的发展,寺观园林世俗化、文人园林兴起,私家园林成为主流,园林普遍置石
唐 :皇家——华清宫。建于唐初,盛于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 私家——庐山草堂(白居易) 白居易被贬江州(九江)司马,游庐山,建草堂,并写《庐山草堂记》。现为庐山风景区花径公园。
宋 :皇家——艮岳。 全国收集假山石,大多是太湖石。只建好 4 年,被金攻占,很多石头被搬去燕京(金中都)。 私家——沧浪亭 。苏州四大园林最古老的一座。
苏州四大园林不是一个朝代的。宋元明清
成熟期:元明清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极盛,南北园林艺术融合,功能复杂化、建筑密度增大、自然情趣减弱,园林分为游憩和陶冶情操两部分
江南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兴盛,虽占地空间小,但空间变化多、富有趣味和文人气息
清代-留园。私家园林鼎盛。由于改建,风格上都为清朝。
成就
明代计成的《园冶》
清末中西交流:中国的圆明园;英国的后期风景式园林
《营造法原》:<近代>姚承祖,是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经验的总结
六朝以后中国园林的发展
理景的普及化: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向一般甚至平民推演,推动营造寺院和近郊风景的建设
园林功能生活化:早期人工建筑物较少,但后来园中的建筑物比重提高
造园要素密集化: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疏朗,唐时仍保持这种特点。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来
造园手法精致化:前期比较朴野,后期趋于精致
考试的时候不用区分苏州园林,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的特点,全部当成私家园林。只区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比如:结合拙政园论述江南园林的特点。
囿→苑(实景)→山水(意境)多元→皇私并驾→私园鼎盛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哲学思想
艺术特色
师法自然:注重自然风韵,用概括、提炼的手法叠山理水,模仿自然
诗情画意,余意不尽,拓宽了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借景强调,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空间体
意境的升华,自然的人化(环境→→意境→→环境)
建筑与自然美结合:木构架建筑的灵活性使然,建筑为自然中的一部分
哲学思想
概述:中国园林既受道家思想影响,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中国,儒、道二学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道家:崇尚回归自然,作为个人生活环境要素的园林和风景建设,是在六朝道家思想阐发个体精神时得以发展升华为一种真正艺术品类的指导思想
儒家:强调亲和自然,把造园看作修身养性、看重经世之术,讲究治国平天下,指导思想是入世的
对比日本园林:与日本禅味甚浓的庭院风格迥然各异,其根本原因就在日本园林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而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园林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多
园林文化
园冶/计成(明)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然是人工雕琢,但要如同天造地设一般。
内涵: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强调了对“意境”的追求。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指因地制宜,“借”指借景。巧于因地制宜和借景,精于把握合宜的尺度。
全天逸人
来自《园冶·兴造论》,“须求得人,当要节用”。逸:安逸
必须依靠专业的主持者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译文:既成就了天然美景,又节省了人工。
一池山三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首创,影响后世园林 2000 年。 一池:指太液池,模仿瑶池或东海。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注: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例如传说秦代徐福带 3000 童男童女泅渡东瀛(日本)寻丹。
旷奥兼用
来自《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作者:柳宗元(唐)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风景园林建筑艺术家
译文:“旷”指开阔/疏;“奥”指幽深/密。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和原则,用以创造收放有度的空间节律。
内涵:旷→疏,奥→密,水景处“旷”,建筑处“奥”,也可以理解为疏密有间。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明清皇家苑囿
明清皇家园林特点
借鉴各地名园
集仿天下名园,全园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各有特色
占地规模大
主从分明,一般有庙宇或宫殿作为全园布局中心,其体量大、装饰华丽;其余建筑较为活泼、因地制宜,体量小、样式多,不用斗拱、色彩淡雅
主殿体量宏大
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前宫后苑;前宫用于处理政务,后苑供人游乐
依山傍水
规模较大,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善用地形,因地制宜而形成特色
建筑群的严谨封闭与自然景观的开阔形成对比
挖土为壑/堆土成山/叠石点缀
真假山结合
小范围内人工叠石;大范围内依靠堆土而形成地形起伏,并与真山结合
花木成林
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单株欣赏
北京明、清三海(北京北海)
组成:琼华岛、团城、北岸建筑(乾隆)、东岸建筑、70公顷水面
水:拓扑关系和界面围合,视野的收与放
主体:琼华岛,有丰富的轮廓线,起到统领构图的作用
手法:建筑——轴线平行与主轴线错位关系,利用表达皇家气氛
特点
在体量上,竖向高度上占统治地位(白塔),既是被观、又是观景地点
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补充空旷的不足,采用园中园的形式、手法精致
圆明园(武汉理工大学会考,结合真题背)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背景:出于北方防务需要,在内蒙建“木兰围场”,皇室成员每年北上狩猎。沿途建 21 座行宫,其中热河行宫,就是承德避暑山庄。
时间:清·康熙 地点:河北承德
建筑: 普陀宗乘庙———乾隆 60 大寿仿建布达拉宫。
须弥福寿庙:六世班禅进京给乾隆祝 70 大寿,仿照班禅所居佛寺而建。
文津阁:四库全书藏书阁,仿宁波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最著名的藏书阁)而建,外观 2层 实际 3层。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
背景
前身为乾隆为孝敬其母所造“清漪园”,在瓮山(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 从乾隆诗句“济运疏名泉,延寿创刹宇”可见建园的两大动机:1、治理北京西郊水系(借口);2、为其母祝寿。 1860 年英法联军毁;1900 年八国联军毁。(两个时间节点需要记住) 第一次破坏后慈禧借光绪之名重建,用于祝寿及养老。
组成及特点
点景建筑:万寿山前的佛香阁。
水系:昆明湖水景 借鉴 杭州西湖。
特点:三山五园彼此借景;
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
五园: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装修富丽,属于宫廷格局,“仁寿殿”为正殿
万寿山前山部分:开阔而自然,与封闭的朝廷宫室部分产生强烈对比,其中的“排云殿”和“佛香阁”是全园主体建筑
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尽端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是清代苑囿中成功的园中之园
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欲仿西湖,却因周围无山岭为屏障,缺乏层次而显得空旷平淡
设计手法
利用万寿山地形人工改造,使得开阔与幽深的景观兼具,造园手法极为成功
佛香阁的有力体量成为突出的构图中心,也使颐和园区别于避暑山庄和圆明园
充分使用借景,将周围远处景观收入园中
湖面浩瀚辽阔,为清代其他苑囿所不及
画图
轮廓→水系→万寿山→五个建筑点位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6.3.1 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特点
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清风高雅。
规模小
围水而建
以水面为中心,周围散乱布置建筑
宅园一体
文人审美
诗画情趣
追求意境
园林布局
景观分区
多样化
主题多样: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
以水为主题的,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以石为主题的,如留园东部以湖石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景区。
以花本为主题的,如拙政园的枇杷园和海棠春坞。
隔而不塞:各区之间,似分似合,相互流通,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如拙政园中绣绮亭、枇杷园与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之间,似隔非隔,面积不大而层次丰富。
分主次
欲扬先抑:入园以前,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等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留园的入口空间处理,园门内经过狭窄的曲廊,到达古木交柯稍事扩大,绕至绿荫,豁然开朗。
曲折萦回:园林中观赏路径往往不作便捷直径,而是曲折萦回,求得小空间最大的视觉效果
借曲折求意境,发挥最大的空间观赏效果,所谓“曲径通幽”。
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花木单株欣赏,石峰置于庭院,实现了对于景物和环境的烘托,以及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
要素关联
远借邻借:借园林之景,补园中不足,这是一种十分讨巧的做法
借助园外的景物来扩大空间感和增加景观层次,计成所谓:“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远,将远处的山或塔引入视线,如无锡惠山寄畅园借锡山龙光塔之景,拙政园借北寺塔景。
邻,园中俯瞰邻园或园外。
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和感受
如将水面延伸到建筑,或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以造成水面开阔或源头深远的感觉。
将假山止于界墙,好象园内是山之一隅,主峰在外。
将进深很浅的屋宇做成建筑局部的形式,以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如网师园殿春移的冷泉亭。
游线组织
形式
串
环
辐射
效果
移步异景
动静相宜
旷奥兼用
循环往复
空间处理
空间效果: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的空间体验
以小见大
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既满足功能又富于自然意趣的环境。
借景
概念: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远
近
仰
俯
借助大片水面来映射云霞和建筑。
应时之借
时辰
季节
四季种植不同的植物满足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如“雨打芭蕉”、“留得残荷
天气
听雨声”,留园有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拙政园有听雨轩、待霜亭、雪香云蔚等。
框景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对景
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为对景。对景有正对互对之分。
抑景
传统艺术讲究含蓄,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的植物,或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夹景
风景点在远方,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远处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添景
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点景
如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谓之点景。如景色的命名,园林题咏,导游说明等。
花木题构点景:如拙政园的玉兰堂、荷风四面、梧竹幽居,怡园的藕香榭, 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留园的闻木犀香轩。
四大要素
山
叠山置石
山石功能:可观、可游、可居
山
筑山即堆积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
类型: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
塑造丘壑:利用有限的空间和石料,塑造峰峦起伏,虚实结合的假山
山体仿真:用小料拼成大体块,造假山像真山
石
用石得当:好料用于看面,丑料用于背面或下面
置石
选整块的天然石
选石
瘦、透、露、皱、丑
水
园林理水
理水:水体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
聚分得体:小园以聚为主,大园聚分结合,聚则水面开阔,分则曲折萦回;水池平面以不规则为佳,可与整体布局协调
水面分隔:既隔又连,以桥廊最妙,使得空间隔而不塞
池岸:岸浅可显出水面开阔,否则犹如凭栏观井,了无意趣。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
其他作用:改善小气候、为消防、灌溉提供保障作用
植物
植物配景
以树为主
按观赏树木、花卉,按其形、色、香而作“拟人化”,赋予不同性格
花木布置:私家园林中主要以单株植物欣赏为主,较大空间也有成林布置
建筑
建筑在园林中即是居住地又是观景点
建筑风格:活泼、轻巧、玲珑、典雅
主体建筑:以厅堂为主,亭子变化丰富,铺地样式多样
建筑类型丰富
厅堂、亭、台,楼,阁、馆,轩、榭、廊,舫
殿堂:是一个建筑群的中心建筑,一般处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厅堂:是指较小规模的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其性质和殿堂相似,只是因为整个建筑群的规模较小, 所以不称为殿堂
亭:一般是点缀性的小型建筑,在⻛景园林中常用,作为⻛景点缀、观赏,休息。正因为点景之用,所以亭子建筑虽小但艺术性强,其造型有四⻆、六⻆、八⻆,圆等,一般为开敞结构,没有围墙,源于周代
兰亭
台: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流行高台建筑。用夯土和砖石砌筑一个高台, 再在上面建建筑,其建筑高大开放,还可以登临远眺。
北京故宫仙台
楼阁:是多层建筑,中国古代一般是两三层,很少有四层以上的。古代楼阁建筑较少,主要有两种 用途,一类是登临远眺,建于⻛景名胜之地,供游览观赏,如岳阳楼、滕王阁等;另一类是取僻静,多⻅于建筑群的后部较偏僻之处。 实例:宫殿、宅第、书院中的藏书楼,寺庙中的藏经阁,⺠居中的闺楼、绣楼等
楼,重屋为楼,是指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楼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阁,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设有挑出的平座,作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天心阁
蓬莱阁
轩: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有一面无墙壁和⻔窗,全开敞,一般建在园林中,用于休息和观景
听雨轩,拙政园
苏州留园揖yi峰轩
榭: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一面临水,部分悬架于水面上,所以又称为“水榭”
拙政园,芙蓉榭
承德避暑山庄水心榭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防雨、小憩,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根据外观特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曲(最常见最富于变化),复,空,爬山,水等
复廊
两个廊合二为一,两廊之间隔一墙,墙上有漏窗连通
空廊
只有顶部支撑,四面无墙
爬山廊
依附地形起伏形体也起伏
水廊
廊跨水或临水而建
舫:是一种船形小屋,用石块砌筑的一个船体形状,上面再建一座小建筑,就像一艘小船停在岸边,这种舫一般建于园林之中
狮子林石舫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实例
江苏无锡寄畅园
明代。 背景:乾隆下江南多次造访,并在颐和园中仿造寄畅园建谐趣园。
特点
借景——锡山,惠山寺龙光塔。(最佳观赏点:嘉树堂前锦汇漪旁。)
远借
山——引入惠山余脉,西北高东南低,坡上叠石(园林常用手法)增加气势。
水——经过“八音涧”引入山泉,使得“锦汇漪”成为活水,有聚财之意。
建筑——相比拙政园和留园,建筑相对稀疏,山水林木为主。
江苏苏州留园
留园-清代
明代万历 21 年始建,清代刘恕改建,至民国实业家盛怀宣老爹改谐音“留”。
留园以空间处理最为突出,充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呼应陪衬的对比手法。
留园即是中国四大,又是苏州四大,又是江南园林
入口特征,空间对比
入口: 1 收:从室外→室内,有屏风遮挡
1 放:大厅
2 收:曲廊
2 放:小天井
3 收:最窄处,为进入园区做铺垫
3 放:相对的开敞空间,与园区一墙之隔,如同玄关。
规划布局
a. 全园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东、西、北、中,中部是徐氏东园和涵碧山房的原有基础,是全院的精华所在,中部又分为东西两区。
b.东——庭院 。中——山水 。西——山林 。北——田园
空间处理
a. 节奏对比: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
b. 空间对比:经狭窄曲廊、小院,使视觉收敛,至绿荫后豁然开朗,山池景物格外明亮
西区布局-山林
b. 叠山置石:假山为山石相间,叠石主题为黄石,气势浑厚,大意甚佳
c. 构图中心:北山以可亭为构图中心,造型尺度适宜
d. 理水手法:池水东南成湾,但池岸规则平直,略显呆滞
e. 水面划分:池中以小岛(小蓬莱)和曲廊划分水面,大小水面隔而不塞
东区布局
a. 主体建筑:有庭院几处,主厅五峰仙馆为中心,是苏州园林厅堂的典型,峰石放在园内,故名“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
b. 借景手法:自庭院向东可见冠云峰,登楼远眺可见虎丘,是借景手法
十八景
又一村,竹林,冠云峰,古木交柯,曲溪楼,绿荫轩,活泼泼地,舒啸亭,闻木樨香轩,石林小院,日华峰,洞天一碧,至乐亭,段霞峰,清风池馆,小蓬莱,五峰仙馆,濠濮亭。
古木交柯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今为一花台,内植有柏树和山茶各一棵,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江苏苏州拙政园
明朝御史王献臣,为人正直,得罪权贵,罢官回乡。请书法大家文徵明设计,20载造园。王献臣去世后,儿子豪赌输掉了拙政园。
规划布局: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特点:“水”是拙政园的主题。
中:复园;特点:北疏南密。
西:补园;特点:曲径悠长
东:归田园居;特点:田园风情
空间效果:园内各景点的布置以及建筑、水体、环境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建筑布局:远香堂为中部主体建筑,居中心位置,周边围绕几组建筑庭院
入口处理: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经过曲折小巷进入腰门,寻廊绕山见到主体景色,顿觉豁然开朗
突出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占全园三分之一,临水建有不同的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园林理水:堂南与南轩相接,池水在此分出一支,向南直至界墙;桥廊小飞虹、水阁小沧浪亭分割水面,与两侧亭廊组成水院,空间隔而不塞,层次丰富
叠山置石:堂南设黄石假山,堂北临池设置宽敞平台,池中设东、西二山,两山之间隔以小溪,但从全园看来形成一组,起到划分池面、分隔南北空间的作用,两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
对比手法:北边大小两山的山体对比,南岸建筑与北岸山水的对比,小池假山的压抑与山后豁然开朗的对比
框景
远借/对景——梧竹幽居
应时之借
四时借——夏季荷花、夜雨芭蕉
对景手法:荷风四面亭与小沧浪透过小飞虹桥对景。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网师园
网师园 时间:清朝 特点:面积小,府宅型林园,以精致著称,被誉为“小园极则”。非“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
个园是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
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
四季假山
运用不同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春山、夏山、秋山、冬山)。
狮子林
时间:元代 背景:高僧天如禅师到苏州讲学,弟子众筹而建。天如禅师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故为“狮子林”。(另有“佛为人中狮”一说)和佛教有关系。
特点:假山叠石,号称“假山王国”。
沧浪亭
宋代,苏州最古老的
开门见山 围廊漏窗(框景→漏景,虚实朦胧的手法,源自国画。)
风景建设
风景建设类型
邑郊风景名胜
村头景点
沿江景点
名山风景区
共同特点
公共性
综合性
持久性
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
礼制
宗教
风俗
标榜政绩
开山采石
崇饰乡里
风景建设的原则与手法
巧于因借
旷奥兼用
旷:旷的景色能给人以豪迈奔放,悠然遐想的感触,获此次效果的方法为“开敞”和“登高”
奥:奥的景色给人以深邃奥秘,变化莫测的感觉,获此效果的办法是围合、阻挡、曲折,使景观富于层次和深度,决然排斥一览无余。用游线将“旷”与“奥”艺术地组织起来
塑造意境
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涤我坐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风景建筑与园林建设的区别:风景建筑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人为加工只是对自然的梳理,以使人们能充分享受自然之美,而绝不能用人造之物来破坏自然景观,这和园林以人工造景为主有根本区别
江南理景三例
江苏苏州虎丘
浙江绍兴兰亭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
安徽歙县唐模村
水口是风水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手法
类似于古诗中的:“无我之境”
类似于词曲绘画的”有我之境
特点
本于自然,但高于自然
师法自然:注重自然风韵,用概括、提炼的手法叠山理水,模仿自然
四大要素
山
叠山置石
山石功能:可观、可游、可居
山
筑山即堆积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
类型: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
塑造丘壑:利用有限的空间和石料,塑造峰峦起伏,虚实结合的假山
山体仿真:用小料拼成大体块,造假山像真山
石
用石得当:好料用于看面,丑料用于背面或下面
置石
选整块的天然石
选石
瘦、透、露、皱、丑
水
园林理水
理水:水体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
聚分得体:小园以聚为主,大园聚分结合,聚则水面开阔,分则曲折萦回;水池平面以不规则为佳,可与整体布局协调
水面分隔:既隔又连,以桥廊最妙,使得水面空间隔而不塞
池岸:岸浅可显出水面开阔,否则犹如凭栏观井,了无意趣。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
其他作用:改善小气候、为消防、灌溉提供保障作用
植物
植物配景
以树为主
按观赏树木、花卉,按其形、色、香而作“拟人化”,赋予不同性格
花木布置:私家园林中主要以单株植物欣赏为主,较大空间也有成林布置
建筑
建筑在园林中即是居住地又是观景点
建筑风格:活泼、轻巧、玲珑、典雅
主体建筑:以厅堂为主,亭子变化丰富,铺地样式多样
建筑类型丰富
厅堂、亭、台,楼,阁、馆,轩、榭、廊,舫(解释同上)
殿堂:是一个建筑群的中心建筑,一般处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厅堂:是指较小规模的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其性质和殿堂相似,只是因为整个建筑群的规模较小, 所以不称为殿堂
亭:一般是点缀性的小型建筑,在⻛景园林中常用,作为⻛景点缀、观赏,休息。正因为点景之用,所以亭子建筑虽小但艺术性强,其造型有四⻆、六⻆、八⻆,圆等,一般为开敞结构,没有围墙,源于周代
兰亭
台: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流行高台建筑。用夯土和砖石砌筑一个高台, 再在上面建建筑,其建筑高大开放,还可以登临远眺。
北京故宫仙台
楼阁:是多层建筑,中国古代一般是两三层,很少有四层以上的。古代楼阁建筑较少,主要有两种 用途,一类是登临远眺,建于⻛景名胜之地,供游览观赏,如岳阳楼、滕王阁等;另一类是取僻静,多⻅于建筑群的后部较偏僻之处。 实例:宫殿、宅第、书院中的藏书楼,寺庙中的藏经阁,⺠居中的闺楼、绣楼等
楼,重屋为楼,是指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楼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阁,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设有挑出的平座,作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天心阁
蓬莱阁
轩: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有一面无墙壁和⻔窗,全开敞,一般建在园林中,用于休息和观景
听雨轩,拙政园
苏州留园揖yi峰轩
榭: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一面临水,部分悬架于水面上,所以又称为“水榭”
拙政园,芙蓉榭
承德避暑山庄水心榭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防雨、小憩,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根据外观特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曲(最常见最富于变化),复,空,爬山,水等
复廊
两个廊合二为一,两廊之间隔一墙,墙上有漏窗连通
空廊
只有顶部支撑,四面无墙
爬山廊
依附地形起伏形体也起伏
水廊
廊跨水或临水而建
舫:是一种船形小屋,用石块砌筑的一个船体形状,上面再建一座小建筑,就像一艘小船停在岸边,这种舫一般建于园林之中
狮子林石舫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木构架建筑的灵活性使然,建筑为自然中的一部分
诗画的情趣
诗情画意,余意不尽,拓宽了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诗情:借鉴文学的章法,使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画意
园林植物的配景,求在姿态和线条上既有自然天成之美,又有绘画的意趣
“古、奇、雅”,园林建筑的外观也有画意的魅力
借景强调
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空间体
意境的蕴涵
意境的升华,自然的人化(环境→→意境→→环境)
塑造意境
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涤我坐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意境的有无与高下是衡量一切艺术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
布局设计的常用形式
空间总体组织的整体性
过渡空间
概说:过渡空间——空间引导、空间对比的作用
首先是入口空间:大多较小、封闭(如留园入口是由建筑围合成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欲扬先抑
住宅通往园内的过渡空间
园景与园景之间:“廊”过渡,具有引导、暗示的作用
主题空间: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处理
由主导空间统驭周围次要空间,并共同以某一特色形成这一空间系统的主导特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驾驭园林空间成为有机整体
借景:看与被看的视觉制约关系
各自同时成为借景的对象,不同景点相互衬托、前后呼应
空间曲折穿插的层次性
将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穿插布局,空间上“隔、围、透、高、低“等手法,表现景观的高深。建筑空间的相互穿插、建筑空间的高低错落
加深景物的层次
空间三维展开的序列性
概括:以时间为线索的空间结构,园林中各建筑以各种功能的空间通过时间来演绎的线性关系即序列空间
其典型的布局方式为:入口建筑设置在园林的边角处,避免视线上的一览无遗
主体建筑大多沿周边布置,内部围合成以水为中心的环境景观;主要建筑之间以曲廊相互连接,引导人向更深层次的空间
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
相同点
都讲求意境的塑造
基本特征都是再现大自然的美,目的一致
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
都需要解决园林有限的范围,同自然山水的广阔无垠之间的矛盾
同属东方体系,日本园林借鉴过中国的山水画和园林,因此差别较小
不同点
中国园林
环境
大陆性气候——园林树木品种相对不多
山水多,平原多,园林表现因而多山多水,水景取象溪瀑流水和沼泽湖海静水
类型
皇家园林气势胜于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多借用私家园林的手法
私家园林为文人园林
手法
园林建筑多,体量大
讲求“游”,是动观型
倾向真山真水的具体欣赏
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布局,表现工艺的“人巧”
思想
实践偏儒家,趋世俗化
生活形象表现乐天爱人景象,偏生动
布局手法介于具体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
日本园林
环境
海洋性气候——园林植物品种多种多样
四面环海,园林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
类型
私家园林为武家园林
私家园林气势胜于皇家园林
寺观园林有很强的特色,私家园林反过来借用其手法
手法
建筑小,体量小
讲求“观”,是静观型
倾向于抽化了的“枯山水”
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
思想
受禅宗影响,表现内容更加出世
偏禅宗出世之态,更喜孤寂
布局手法介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
中西园林对比
相同点:同为风景式园林,都以自然美为追求和创作来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同点
中国园林
思想: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原则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排斥规则对称
空间层次丰富,旷奥兼用
林木自然孤植、散植为主
讲究自然,不露人工痕迹,道路、山水、树木都是自然形态,以符合自然规律和布置入情入理
内容
感性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的审美感受和意境之美
建筑嵌在自然中,是构图的点睛之笔。
手法
讲求动线与视觉的统一,是一种“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以小见大,也可大中小见
西方园林
思想:人工美高于自然,强调规则几何是园林布局原则。
原则
变化统一、讲究对称,轴线变化,井然有序,协调均衡,花木多样统一
内容
建筑统领全局
一览无余,开敞
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式之美。
讲求大纵深,一眼贯穿的壮美,是一种静态观赏
不种植高大树木,有利于一览无余,以绿木为主,对称、排列布置
手法
服从比例原则,园林作为一副构图,人工痕迹明显,花草树木经过修剪,常用喷泉,平面构图规则对称,常用轴线构图,道路、建筑小品、树木、花草种植也是规整的形状
《园冶》
时期及作者
1634年出版于明代
(明)计成
内容及意义
造园目标: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开)
造园手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
造园构思
三分匠,七分主人
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全书构成:古代唯一且最完整的园林艺术论述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三个篇章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中外著名园林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
北京颐和园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
南京的瞻园
无锡寄畅园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
(明)拙政园(居于首位)
(清)留园
(元)狮子林
(宋)沧浪亭
宋代四大园林
艮岳
金明池
沈园
沧浪亭
世界园林四大流派
中国式自然式山水园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法国宫廷式花园
特点
轴线突出
严谨对称
几何构图
作品
维贡府邸花园
勒诺特
第一个将古典主义用于花园的作品
凡尔赛宫花园
勒诺特
设计师
勒诺特
英国自然风景园
邱园
钱伯斯
模仿中国园林
英国皇家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