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
介绍了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等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包含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哲的两大历史贡献、物质的相关问题、、物质与意识、意识与人工智能等详细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科学
普遍联系
特点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通过实践,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普遍性:整个世界,任何事物,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相互联系的
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条件性
说明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是受一定支持和制约作用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改变条件,但必须尊重事物的普遍联系
方法论:看东西不要孤立的看,要把它放在一个全局的整体上看,要具备一种辩证系统的思维(联系--系统的观点)
变化发展
内涵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运动变化≠发展:运动=变化>发展 / 前进性的运动=符合历史规律的变化=发展】,发展是永恒的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一定产生于旧事物之后 ×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原因
新事物可以适应新环境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否定腐朽坏的,保留合理积极的东西)
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方法论: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发展--过程的观点)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哲学中的“矛盾”是中性词,指世间万物都以“一对”的形式存在,这“一对”东西就是“矛盾”,如:“强-弱”。世间万物,无独有偶,不可能单方面存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的。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富翁&乞丐1(无同一性。所以无斗争性);乞丐1&乞丐2(同一性越强,斗争性越强)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一对矛盾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一定条件下)【学生-老师】
矛盾双方可以发生转化,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一对矛盾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分为对抗性矛盾(激烈的斗争:剥削者&被剥削者;资本主义和该资产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缓和的斗争:社会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
方法论:看待事物时要作为“一分为二”,福祸相依,物极必反,求同存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矛盾双方互相促进发展
矛盾双方向着彼此的对立面转化二得到发展。【你强我弱→你强,我更强】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矛盾双方的斗争,造成事物的量变/质变
方法论:逆向思维,反向思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任何事物都同时含有共性和个性
共性寓于个性中(共性要依附于个体身上才能被表达出来)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举一反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事物是多个矛盾的复杂综合体
纵向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非根本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横向
在每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两点论(主次都要抓)”和“重点论(更加突出主要矛盾)”相结合
量变质变规律/质量互换规律)
质、量
“是什么”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怎么样”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的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变、量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结果):水滴一定会石穿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中的质变是量变;质变中的量变是质变
扩大质变,忽视量变:庸俗进化论 / 扩大量变,忽视质变:激变论
方法论:在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在质变来临时,要果断、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
度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是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方法论: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关节点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事物一旦超过关节点,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同时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肯定因素使它现在得以存在;否定因素又使它不能永远存在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发展的总趋势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偏向螺旋式:循环论; 偏向上升:直线论
五对基本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