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病因与病机
中医学病因病机章节重点,在中医理论中,病因与病机是相互关联的。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病因与病机
病因
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正常—六气
异常—六淫
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机体正气不足,抗病力下降
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风邪
寒邪
暑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湿邪
燥邪
火热邪
戾气
性质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骤,病情重笃,死亡率高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内伤致病因素
七情
致病特点
直接伤及五脏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影响脏腑气机
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影响病情
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
过饥
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衰弱、抗病无力
过饱
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聚湿、化热、生痰
食无定时
饮食不洁
腹痛腹泻
饮食偏嗜
寒热
寒凉—损伤脾胃阳气—腹痛、腹泻
温热—损伤脾胃阴液—口渴、口臭、便秘
五味
酸苦甘辛咸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胼皱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逸失度
过劳
劳力过度
全身酸痛、少气懒言、精神疲惫
劳神过度
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
脾不健运
过逸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脾胃活动呆滞:食少、腹胀、肌肉软弱
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抵抗力下降
神气衰弱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痰饮
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稠浊—痰 清稀—饮
阻滞气血运行
影响津液代谢障碍
易扰乱神明
致病广泛
瘀血
血液停滞,血运不畅
易阻气机、影响血运和新血形成
病位固定、病症繁多
临床表现
疼痛
肿块
出血
发绀
细涩脉
结石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形成砂石样病理产物
病位不同,病症不一
易致疼痛、易惹湿热
病程较长,时起时伏
病机
邪正盛衰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邪正盛衰与发病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表邪入里
里邪出表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实证
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或障碍、或气血停滞所表现的证候
虚证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致气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等证候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至虚有盛候——真虚假实证
大实有羸状——真实假虚证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盛邪退
邪盛正衰
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精、气、血、津液的失常
气机失调
气滞
气的运行不畅,郁滞不通
气逆
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
气陷
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
气闭
气闭阻于内,不能外出
气脱
气不内守,大量亡失,以致生命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概念辨析
合病
几个症状同时发作
复病
疾病已愈,在疾病或诱因作用下,再次发病
继发
在原发病未愈基础上继发新的疾病
徐发
感邪后缓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