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章节重难点,详尽地展示了中医“四诊”的概念和具体内容。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为理解和记忆中医诊断方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中医知识。适用于复习、预习使用!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四诊
望诊
全身望诊
望神
得神
表现
神志清楚、精力充沛,目光明亮
临床
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未衰
少神
精神不振、动作迟缓、少气懒言,目光乏神
虚证
失神
神志昏迷、烦躁狂乱
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假神
垂危病人出现暂时性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
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
望色
常色
病色
青色
主寒、痛、瘀血、惊风
小儿惊风—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赤色
主热
黄色
主虚、湿、黄疸
白色
主虚、寒、失血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局部望诊
望齿与龈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
心火上炎→口舌糜烂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望小儿指纹
食指第一节—风关
食指第二节—气关
食指第三节—命关
望舌
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望舌神
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绛舌—热盛、瘀
青紫舌—阴寒、瘀
望舌形
老嫩
老—实证、热证
嫩—虚证、寒证
胖瘦
胖—脾虚湿蕴
瘦—气血虚、阴虚
芒刺
热盛
裂纹
阴血亏虚
齿印
脾虚湿蕴
舌疮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舌下脉络
望舌态
萎软
病情较重
强硬
无胃气之重症
震颤
歪斜
风中经络
卷缩
危重之证
吐弄
麻痹
舌纵
望舌苔
苔质
厚薄—病邪深浅和轻重
润燥—津液存亡
腐腻—中焦湿浊
腐苔
特点
颗粒粗大,舌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易于刮脱
证象
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腻苔
颗粒细小,致密而黏,中厚边薄,刮之不脱
湿浊、痰饮、湿温
苔色
白舌—表证、寒证
黄舌—里证、热证
灰黑苔—里热、里寒重症
苔形
全苔—痰湿阻滞
偏苔—肝胆病证
花剥苔—胃气阴不足
小儿地图舌—虫积
镜面舌—胃阴枯竭
诊断
舌形老嫩:辨虚实
苔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
舌苔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舌苔腐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
舌苔颜色:辨别病邪的性质
闻诊
问诊
问寒热
问汗
问疼痛
问饮食口味
问睡眠
问二便
问小儿及妇女
切诊
脉诊
寸口
桡骨茎突内侧为关,关前(腕部)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临床意义
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
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
两手—尺脉候肾
时间—不少于1min
正常脉象—平脉/常脉
异常脉象
浮紧—表实证
浮缓—表虚证
浮数—表热证
沉迟—里寒证
沉涩—阳虚寒凝血淤
沉缓—水湿内停
沉细数—阴虚内热
结脉(逸搏、早搏)
脉象
脉来缓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代脉(二联律、三联律)
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
促脉(逸搏、早搏)
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
气血痰食郁滞
脏气衰败
多选
口淡—脾胃虚寒、水湿内停
弦脉—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但热不寒—壮热、五心烦热、身热不扬、潮热、骨蒸劳热
气滞所致疼痛—绞痛、窜痛、胀痛
与痰饮有关的脉—滑脉、弦脉、结脉、促脉
舌体强硬—热入心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