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史
教育史部分内容总结,全面概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广泛传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特色。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编辑于2024-06-28 20:46:38思想政治教育史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开端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传入与广泛传播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轫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确立(第一,党的一大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第二,党的一大申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第三,党的一大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第四,党的一大初步规划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党的二大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提出: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二大召开,二大进一步提出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任务,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趋规范化、更加细致化、更富针对性。
第三节、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开展
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政治教育
第二章、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
古田会议决议、反对本本主义p56-59: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怎样遵循“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军队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原则的确立
第三章、全面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趋成熟
第二节、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内教育的伟大创举---整风运动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体系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践
第一节、动员全国人民参加解放战争
1945年8月23日,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双十协定》 1945年9月19日,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 1946年5月4日,《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发表,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 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以1946年底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 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节、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教育
打开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重要钥匙: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 1948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中》,第一次提出了“三大民主” 的概念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的党内教育
1947年10月至1949年春,开展了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实质上是一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教育运动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它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对全体党员 进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教育;另一方面,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政权服务,并规定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1949年3月,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阶级斗争 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构成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如何有效抵制 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成为全党的重要任务。(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两个务必”: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推进
第一节、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
思想政治战线面临的新形势,《共同纲领》确认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1951年5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会议上所做的《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的总结报告中,全面炒熟了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构和队伍的建立
第二节、围绕党的主要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服务 围绕抗美援朝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展开
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整风运动(1950年5月1日)、整党运动与全体党员教育、 建立党政干部理论学习制度 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 私营工商业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个体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造
第四节、党的八大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探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助推器2⃣️:思想政治教育是处理各种矛盾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和手段3⃣️: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党的八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1956年9月,八大召开提出了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和方针,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p172-173(重要)意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又一纲领性文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过程和两种趋向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艰难探索:在初步纠正左倾错误中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整风、恢复和发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中左倾错误的滋长:反右派斗争、三面红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和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制度化的探索
军队政治工作体制在全国的普遍推广 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有效尝试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形式与载体的运用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挫折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失误
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运动:“二月提纲”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严重误导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危害
第三节、批判极左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暂转机: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
第八章、历史性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恢复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获得新生。随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不断深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了拨乱反正,党的优良传统得以逐步恢复。(聂荣臻发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陈云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叶剑英等人也先后发表讲话支持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打破了多年来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沉闷氛围,为后来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决定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
第二节、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思想解放大潮的兴起
随着拨乱反正的不断推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恢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局部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和鼓励下,开始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9日,中央党校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一次比较普遍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他打破了过去长期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准备了条件,是继延安整风后又一次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又一次大进步和大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其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直接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动力;最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还为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道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们党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理论。)
第三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具有深渊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地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它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现实理论问题,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对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重要论断的肯定,对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九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党的十二大和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展开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实践证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亿万群众改变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创造,是群众学习共产主义、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继续和发展,对全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坚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念
第四节、全面加强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p75:1、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第一,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红军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和措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原则和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和组织领导。第二,古田会议决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原则方法、组织领导以及队伍建设等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2、简述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一,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第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第三,提出了调查研究、阶级分析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四,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