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18:科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全民游戏?
科举每年只录取100人,读书人却甘愿卷到老?考科举中进士当大官的概率那么小,大家为什么还要把所有都压在科举上呢?很多书里都说,宋真宗写过一首《劝学诗》,其中两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甚广。如果宋真宗天上有灵,一定会大呼冤枉,这诗和儒家价值观差别太大,压根就不是他写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冤案呢?
编辑于2024-07-03 14:50:54【商业世界的大迁徙:穿越凶险,抓住机遇】 当“品类、价值、模式”三股浪潮同时迁徙,企业如何避开“老登心态”与“风口诱惑”的陷阱?从吉他、沙发的案例到“饿瘦花鲢卖更贵”的反直觉策略,揭示“对旧需求用力过猛,对新需求反应迟钝”的行业通病智能体革命(L1-L5)正重塑协作方式,而银发经济、生态位干旱化则催生新生存法则这是一场必须诚实面对的生存之战你的冲锋号吹响了吗?
1081年,宋神宗发动了五路伐夏战争,这是北宋开国以来调动兵力最大的一次战争。大宋有30万大军,西夏只有15万,而且大宋国库充盈,装备精良,西夏还正好内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稳操胜券的战争。但最后,其中13万宋军围攻灵州城18天也没拿下来,西夏掘开黄河,抄了粮道,宋军不战而溃。明明占尽优势,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商业世界的大迁徙:穿越凶险,抓住机遇】 当“品类、价值、模式”三股浪潮同时迁徙,企业如何避开“老登心态”与“风口诱惑”的陷阱?从吉他、沙发的案例到“饿瘦花鲢卖更贵”的反直觉策略,揭示“对旧需求用力过猛,对新需求反应迟钝”的行业通病智能体革命(L1-L5)正重塑协作方式,而银发经济、生态位干旱化则催生新生存法则这是一场必须诚实面对的生存之战你的冲锋号吹响了吗?
1081年,宋神宗发动了五路伐夏战争,这是北宋开国以来调动兵力最大的一次战争。大宋有30万大军,西夏只有15万,而且大宋国库充盈,装备精良,西夏还正好内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稳操胜券的战争。但最后,其中13万宋军围攻灵州城18天也没拿下来,西夏掘开黄河,抄了粮道,宋军不战而溃。明明占尽优势,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一个真正的领导力高手,在团队里,要统一的不是共识,而是目标”。皇帝要的,不是大家对科举都有一样的看法,而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一样的目标。
科举考试的三项黑科技,都是在真宗时期成熟的
“锁院”
就是朝廷一旦确定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之后,他就不能回家了,直接送到考场
“糊名”
就是把考生在考卷上的名字给糊上,等成绩出来了再拆封看这张卷子是谁的,防止串通作弊
“誊录”
就是要有专门人员誊抄考生的试卷,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迹
这套科举制度就是在坚定地传递着一个信号:不要怕自己没有关系,也不要怕自己没有见过世面,什么年纪岁数、长相颜值、社交能力,一概不是障碍。别怕,谁都可以来考,只要卷面成绩好,就可以中进士、当大官。
样样选拔上来的官员,不见得是好用的官员。但是让科举考试变成了一个全民游戏。
冤案的深层原因
从科举史的角度来说,就是宋真宗,让科举走向了大众
科举是一根超级杠杆
冤案为什么会发生
早期印刷文化的一种乱象
宋代之后,出版业发达,出现了专业的出版商
当时也没有什么著作权、名誉权之类的观念,出现了那种专门假托名人的书
《劝学诗》之所以流传那么广,就是因为一本叫《古文真宝》的书,是元代开始流行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
元朝的书商,肯定是不怕让宋朝的皇帝背黑锅
深层原因
科举制度的一种必然
《劝学诗》不是宋真宗写的
《劝学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真宗皇帝一辈子爱写诗,他自己肯定没想到,他流传后世最著名的诗,居然是这么一首《劝学诗》
这首诗真不是宋真宗写的,学术界有很详尽的考证
宋真宗的《劝学吟》是写给皇太子的,他会拿房子、车子、钱财和美女来诱惑皇太子好好读书吗?
儒家讲究的是礼法秩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
一口叫《劝学诗》的锅
宋朝
宋真宗50岁,立8岁的独子为皇太子
宋朝当时社会上层男性的平均寿命是64岁,皇帝均还不到50岁
立皇太子的优势
皇帝生前亲手安排了权力交接,新皇帝皇位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要强了很多
可以光明正大地培养候任皇帝的权威
可以大大方方地为皇太子配班子
立皇太子的流程
广西梧州当地方官陈执中上书论文,建议早早定天下根本
大臣们纷纷上书,三推三让后立了皇太子
真宗不断地写诗文,当众赐给皇太子
其中一篇《劝学吟》是著名《劝学诗》吗?
大宋天禧二年,大辽开泰七年
世界
波兰和德国签署《包岑和约》
荷兰在弗拉尔丁恩战役中击败神圣罗马帝国
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二世在卡勒姆战役中获胜
拜占庭帝国实现了对保加利亚的完全占领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一口叫《劝学诗》的锅
《文明之旅》第19期
文明1018:科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全民游戏?
楔子:1018
一种文明变得越来越伟大,不会是因为它在道德上越来越洁白无瑕,而是因为它越来越有能力保护、尊重和发展更多的人。在中国科举制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文明光芒。
一个读书人,带着升官发财娶美人的想法,开始自己的科举之路,结果百炼成钢,最后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一代名臣,不正常吗?一个当兵的,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当兵吃粮,不至于饿死,结果百战功成,最后成了杀身成仁的民族英雄,不可能吗?
连锁反应
读书人的地位威胁
只要你是一个读书人,哪怕只有最初级的功名,只是一个秀才,在自己乡村里就可以受到非常的尊重
而科举一旦废除,乡村里最受尊重的读书人的声望,马上就矮了半截。要读书的人,也不待在乡村里了,而是要进城里的学堂。
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农村大规模出现土豪劣绅的其中一个原因
中国的基层教育崩溃了
四书五经,确实因循守旧,但是穷人家置办一套书的成本没有那么高啊
在那么贫困的古代社会,中国的教育能那么普及
科举制度,其实是一个全民动员全民投资的教育普及运动
后来新式教育来了,办成一个科目齐全的学校,那可就贵了,不是乡村社会负担得起的了。
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教育没法民间自己办了,必须国家来办。学校虽然更豪华了,但是全民总体的教育投入其实是下降了。
第二,国家要办好学校,也只能集中资源在城市里办,当时中国基层乡村的教育反而衰落了。
84人
统计区域
43人
福建省
整个明朝
80岁以上上榜的考生
19岁以下上榜的考生
科举时间
所以,废除科举的第一个连锁反应,不仅是老人没了希望,而是所有读书人都再也看不到那个可以稳步上升的台阶了,是所有人的人生希望之光都暗淡了一点。
老人家还有机会,激励的可不是老人,而是所有人
当时人能想象到的,无非是原来参加科举的人,没有了出路
实际是所有读书人的人生希望之光都暗淡
如果没有科举
科举制度,哪里仅仅是什么考试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它还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维持最大程度社会共识的一个基本政治制度啊。
《劝学诗》,它哪里是什么对科举考试的庸俗理解呢?它是允许任何人带着自己的理解踏上全社会有共识的一条竞争之路啊。
1||| 有清晰的、有吸引力的目标
考科举中进士当大官
2||| 持续的奖励、积分和荣誉系统
要给奖励,但是奖励最好是随机的。奖励是不确定的,玩家才容易上瘾。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前四个都是玄学,而读书本身,只排第五位。正是因为这种命运无常的感觉,让一代代的读书人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3||| 游戏设计必须给玩游戏的人以超强的掌控感
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成长路径是清楚的。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也是非常非常确定。唐宋时候,还有一些变化,到了明清的时候,就是四书五经
游戏设计的视角看科举
科举其实就是一款古典时代的,非常成功的游戏。
朝廷用那么一点点的利益诱惑,就能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加入到这个游戏里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古代就是中个举人,也比今天考取清华、北大更难。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科举制度的隐藏功能
《文明之旅》第19期
文明1018:科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全民游戏?
科举是一根超级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