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其他细菌学习笔记
本图描述的是一群与医学相关的、在分类上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包括棒状杆菌属、军团菌属、假单胞菌属、一些原始发酵革兰阴性菌、弯曲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等细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编辑于2021-08-07 14:59:46其他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学特性
G—,有菌毛和荚膜,无鞭毛和芽孢
培养时需特殊生长因子,X因子和V因子
卫星现象
抵抗力较弱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有荚膜、菌毛、内毒素和IgA酶
所致疾病
原发感染——有荚膜菌株,急性化脓性感染,脑膜炎、咽喉炎、关节炎、心包炎等,小儿多见 继发感染——无荚
继发感染——无荚膜菌株,继发于感染,麻疹、百日咳等病,成人多见
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直接检测
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分析生物学技术
防治原则
Hib荚膜多糖疫苗、五联疫苗
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
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性状
G+ 一端或两端膨大成棒状。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
营养要求较高,在吕氏血清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细小、灰白色S型小菌落(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在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可以将亚碲酸钾还原成碲,使菌落呈黑色
抵抗力较强
致病性
致病物质
白喉毒素(主要致病因素):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毒力和抗原性很强。
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K抗原:抗吞噬,有利定植。
所致疾病
—白喉
免疫性
锡克试验:调查是否有免疫力
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包括细菌学检查和毒力试验
取标本、涂片镜检等。毒力试验可采用动物实验。
防治原则
预防采用白百破混合疫苗,即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DPT混合疫苗)。治疗采用抗毒素血清和抗生素
百日咳鲍特菌
生物学性状
G—小杆菌,两极浓染,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鲍—金培养基进行培养,生长缓慢,3-5天细小菌落。
* S(Ⅰ)-R(Ⅳ)变异
* 抗原: K(分型)O
生化反应弱(一般不分解糖/蛋白)/O C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荚膜、菌毛及多种毒素(百日咳毒素 皮肤坏死毒素)
所致疾病
传染源:早期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病程分三期(儿童易感)
卡他期:低热、轻咳,1-2W(传染性强
痉挛期:阵发性痉咳,吸气吼声,10-20次/天(1-6W)
恢复期:阵咳减轻,可有继发感染,肺炎、中耳炎等
免疫性
病后可以获得牢固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取鼻咽拭子或鼻腔洗液种于鲍-金培养基,观察鉴定
防治原则
白—百—破三联疫苗(DPT),治疗首选红霉素
嗜肺军团菌
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多形性,有鞭毛、菌毛及微荚膜,无芽胞
镀银法黑褐色或Giemsa法红色
专性需氧,2.5-5%CO2生长良好,营养要求较高,需特殊培养基—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生长缓慢,3-5天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S型菌落
O抗原分16型(我国1/6型)
抵抗力:普遍存在于天然淡水和人工水域环境中,如自来水、热水淋浴、中央空调等,故能以气溶胶的方式传播,对化学消毒剂、干燥、紫外线敏感。
水源(寄生阿米巴变形虫内)
致病性
所致疾病
致病机制不很明确
主要引起军团菌病,飞沫传播,常见于夏秋
临床上有3种类型
流感样型(旁地亚克热):轻症、发热、寒战、上感症状、无肺炎
肺炎型(军团病):重症、高热、咳嗽、肺炎、多器官衰竭死亡。
肺外感染型(继发感染):多脏器感染症状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治疗首选红霉素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采集标本用BCYE培养基分离培养作出鉴定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PCR技术
防治原则
尚无特异性疫苗
治疗首选红霉素
加强水源管理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学性状
正常菌群:肠道/皮肤/呼吸道
G-杆菌,荚膜/菌毛/鞭毛
42℃可长/专性需氧,绿脓素/青脓素
抵抗力强,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及消毒剂——多重耐药
致病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菌毛、荚膜、胞外酶、外毒素多种致病因子
所致疾病
主要通过接触
医院内感染
局部化脓/肺炎/中耳炎/心内膜炎等
散发性细菌性胃肠炎
。常通过污染饮食、牛奶、水源等被食入而传播,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感染由污染的鸡肉而引起。痉挛性腹痛、腹泻、血便或果酱样便,量多;头痛、不适、发热。通常该病自限,病程5~8天。可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反应性关节炎
免疫性
分泌型IgA粘膜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取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色素及生化反应等鉴定
防治原则
加强医用仪器的消毒,防止医院感染
疫苗:疫苗使用效果很好。
治疗可选用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弯曲菌属
生物学性状
广泛分布于动物界,常定居于家禽和野鸟的肠道内。为动物源性疾病;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
广泛分布于动物界,常定居于家禽和野鸟的肠道内。为动物源性疾病;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
致病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和毒素
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
本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及人体肠道、呼吸道及皮肤,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占10~30%,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皮肤黏膜损伤:烧伤,创伤等
—免疫低下时引起多种器官感染
也可引起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多重耐药
免疫性
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粪便标本涂片镜检,查找G—弧形或海鸥状弯曲菌
悬滴法观察鱼群样运动或螺旋式运动
防治原则
加强卫生防疫及人畜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无特异性疫苗。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学性状
G菌,呈球形或球杆状,有荚膜、有菌毛。无芽胞,无鞭毛。专性需氧;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及健康人体表,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机会致病菌。
致病性
致病物质
OmpA、LPS等
所致疾病
医院内感染。传染源:病人自身、感染者或带菌者(双手带菌的医务人员) ; 经接触和空气传染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防治原则
多重耐药。含有舒巴坦复合制剂的联合抗感染方案。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生物学性状
G— 有丛鞭毛,无芽孢,无荚膜,菌落呈针尖状。
生化反应不活跃,但能快速分解麦芽糖迅速产酸,氧化酶阳性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不完全清楚
所致疾病
感染后可引起肺炎、菌血症、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死亡率高达43%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防治原则
临床治疗首选复方磺胺恶唑/甲氧苄啶
莫拉菌属
生物学性状
G—小杆菌,球杆菌或球菌,无鞭毛
不发酵,吲哚试验阳性。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
致病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
所致疾病
可单独或与其他细菌共同引起粘膜卡他性炎症,急性咽喉炎等,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三位常见病原菌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防治原则
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气单胞菌属
生物学性状
G—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有单端鞭毛,有荚膜
能利用D-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和能量来源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肠毒素
所致疾病
人类胃肠炎
食物中毒
败血症
创伤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防治原则
治疗可徐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生物学性状
G+菌、球杆状,常成双排列,有鞭毛荚膜。
兼性厌氧;胞内寄生菌;在室温中动力活泼,但在37°C时动力缓慢。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李斯特菌溶素O
所致疾病
致病多见于新生儿、高龄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早发型为宫内感染。晚发型在出生后2~3天弓|起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败血症等。成人感染主要是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防治原则
治疗首选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
放线菌
生物学性状
菌丝(放射状)/孢子/丝状链状/分枝生长/原核
放线菌目:53属数千种
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等/大剂量/长时间6-12mz
70%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致病性
软组织化脓性炎症(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多呈慢性肉芽肿(granuloma)
跨区域蔓延
常伴有多发性瘘管(fistula)
脓中可见色素颗粒如硫磺样颗粒(sulfur granule)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硫磺样颗粒(脓汁,痰等分泌物)
血平板/沙包弱(1-2w)
防治原则
口腔卫生
脓肿和瘘管:外科清创
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等/大剂量/长时间6-12m
免疫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