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失禁泛指机体对排尿及排便失去控制。•小便失禁也称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大便失禁也称肛门失禁,通常指对于排便行为丧失控制,使得包含液体、黏液以及固体粪便渣滓的肠内容物不受控制的排出。•大小便失禁虽不是危及生命的问题,但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痛苦,严重干扰患者的生常生活。•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编辑于2024-07-19 09:03:27•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大小便失禁
概述
•大小便失禁泛指对排尿及排便失去控制。 •不危及生命,但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影响。 •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保守和手术治疗。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大小便失禁是什么?
大小便失禁泛指机体对排尿及排便失去控制。
小便失禁也称尿失禁 ,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大便失禁也称肛门失禁,并没有全球公认的定义,通常指对于排便行为丧失控制, 使得包含液体、黏液以及固体粪便渣滓的肠内容物不受控制的排出。 大便失禁被认为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可与便秘 或腹泻共同发生。
大小便失禁虽不是危及生命的问题,但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痛苦,严重干扰患者的生常生活。
大小便失禁有哪些类型?
小便失禁主要包含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等。
大便失禁一般分为两型:急迫性大便失禁和被动性大便失禁。
•急迫性大便失禁:在排便前有突然强烈的便意, 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到厕所排便,这与肛门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
•被动性大便失禁: 在排便前常常无便意,与肛门内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
大小便失禁是怎么出现的?
小便失禁发病机制多种多样。
包含膀胱和尿道的生理状态及其功能不全、尿液分泌状况、下尿路神经通路的完整性,以及患者的文化背景、习惯和行为模式等。
大便失禁的发病原因有多方面的。
包括神经性、创伤性、先天和后天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痔 等手术造成括约肌切开引发医源性损伤。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含在儿童时期发生的即刻或延迟性损伤、直肠肛门手术后并发症、胃肠习惯的改变以及肛门性行为。
原因
大便失禁被认为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因此存在大量致病因素。 从病因分类上主要分为肌肉源性和神经元性,通常情况下大便失禁 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有超过80%的患者被发现有超过一种致病因素。
尿失禁是因为尿液的正常储存和排泄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症状, 病因可大致分为泌尿学的和非泌尿学的因素。
大小便失禁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
小便失禁
泌尿学因素通常包括膀胱功能异常、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膀胱顺应性差、膀胱括约肌功能异常等。
非泌尿学因素可能包括感染、药物、心理、排便影响、运动能力下降等。 其中,有一些病因在男女患者间存在差异。
大便失禁
导致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群损伤的因素有很多, 诸多病因中最常见的是产科损伤以及直肠肛门术后, 尤其是那些侵及到肛门括约肌以及直肠肛门血管(痔疮血管垫)的外科手术。
导致控制排便的神经功能损伤的因素有: 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先天性会阴神经功能障碍等。
大于18岁的成人的大便失禁大致可分为这几种因素:
结构性直肠肛门异常(括约肌受伤、括约肌退化、肛周瘘、直肠脱垂);
神经科疾病(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 、脊柱裂、卒中等);
便秘或粪便蓄积(大量粪便在直肠的贮存及粪便的持续性形成);
认知行为功能异常(痴呆 、学习能力异常);
腹泻、感染性肠疾病(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 、运动功能缺陷以及不明原因型的。
除此之外,糖尿病也可以导致大便失禁,但具体原因还不明确。
大小便失禁可能与哪些药物有关?
小便失禁
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以对神经系统、平滑肌产生抑制作用, 一些利尿剂也可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尿液产生,来不及排尿而导致尿失禁具体如下:
长效型镇静剂:可能使老年人神经迟缓导致尿失禁;
利尿剂:因短时间内大量尿液产生,来不及排尿而发生尿失禁;
抗副交感神经药剂:可能会减弱膀胱收缩功能,令患者余尿增加,膀胱过胀而尿液溢出;
抗交感神经药剂:可能放松尿道括约肌收缩功能,特别在老年妇女易引起应力性尿失禁。 患者在腹部用力,例如运动、咳嗽时尿液即不自主流出;
钙离子阻断剂:不良反应为放松平滑肌,使膀胱收缩无力,尿液滞留而产生溢出性尿失禁;
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在老年患者容易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故此女性可能出现应力性尿失禁;
非类固醇抗炎药。
大便失禁
一些药物可以诱发大便失禁,比如改变括约肌张力的药物、广谱抗生素、致腹泻及致便秘的药物。
大小便失禁可能与哪些生活方式有关?
小便失禁
由于中国文化的禁忌,频繁憋尿等不良习惯均会引发尿失禁。
大便失禁
长期便秘时,导致盆底肌群过度牵拉,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变性,从而出现大便失禁的症状。
就医
当患者尿失禁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无需感到难为情或犹豫不决,应立即就诊;
当患者出现反复、不受控制的大小便排除异常,无论是否影响工作和生活,均应及时就医。
大小便失禁就医前要做哪些准备?
为了帮助医生明确脑缺氧病因,请就诊前准备好回答如下问题:
尿失禁的情况,时间,每次的尿量多少?
大小便的频率、稀稠状态,对生活是否产生影响?
是否经历过分娩,分娩时的情况,有没有对会阴部位产生损伤?
是否有结直肠肿瘤、下腹部、会阴处、脊髓等部位的病史和手术史?
除大小便失禁,是否有腹痛、腹泻、便血或者交替有便秘的症状?
大小便失禁一般去什么科室就诊?
•小便失禁首先就诊于泌尿外科及神经内科(泌尿神经组或自主神经组)评估泌尿系功能及下尿路神经功能。
•大便失禁与多种因素相关,就诊应尽早,选择科室应包含消化内外科、 神经科(肠胃功能组或自主神经组)及营养科。首先至消化内外科进行消化道系列检查, 如排除直肠肛门等病变,则可选择神经科评估括约肌功能并请营养科协助调节饮食,帮助胃肠正常活动。
大小便失禁需要做哪些检查?
小便失禁
体格检查
临床医生首先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一般会要求患者咳嗽几次,观察是否漏尿, 女性患者可能需要检查盆腔肌肉和膀胱状态, 男性患者可能需要检查前列腺和膀胱状态。
检查需要患者配合度高,包括临床量表、排尿日记、尿流速测定、残余尿量测定、 尿动力学检查、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影像学检查。经过以上检查, 可以对日常排尿行为、下尿路泌尿系病变以及下尿路的神经综合支配进行评估。
实验室检查
通过尿液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血液、蛋白质等成分,是否存在其他指标的异常。
其他检查
•残余尿量测定:患者排尿后对残余尿量进行检查,若残尿量多,提示可能存在尿道梗阻、 控制膀胱的肌肉神经发生障碍。膀胱日记(排尿日记):饮用液体量,喝的液体类型, 排尿的时间,排尿次数、尿失禁日数、尿意次数等进行记录,一般需记录3天及以上。
•尿动力学测定:对尿路各部分压力、尿流速、排尿量、肌电活动进行检测,查找导致尿失禁的生理性变化。
大便失禁
病史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含服药史及饮食习惯。
体格检查
针对会阴部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检查是否有畸形,是否有肛周脓肿、肛门下坠,是否有痔 、瘘等异常。
肛门指诊
评估括约肌是否正常,肛门内的情况,肛门的静息张力、挤压压力及是否有黏膜异常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一线临床检查有电子肠镜检查,能够帮助评估括约肌静息压力及随意收缩情况,同时可以进行局部活检病理检查评估病变性质。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帮助评估直肠肛门部位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提示是否有神经损伤。 •一些对肠镜及神经电生理检查不耐受或不能配合的患者可以行盆腔核磁检查评估盆腔各器官病变情况,但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局限性,并非对所有疾病都敏感。
诊断
小便失禁:症状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尿液流出, 伴或不伴随憋尿,常引起患者心理尴尬情绪,通过典型症状可确诊。
大便失禁:医生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严重程度, 通过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和查找病因。
如何诊断导致大小便失禁的疾病?
小便失禁
根据下述症状不难得出尿失禁的诊断。
典型症状
•急迫性尿失禁常继发于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患者自觉憋尿感或尿急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压力性尿失禁常源于盆腔肌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因此尿失禁的发生常伴随一些增加腹压的活动,如咳嗽、大笑、弯腰等。
•充盈性尿失禁表现为不伴随憋尿感、尿急或进行腹压增大的活动时的尿液不自主流出, 主要是由于膀胱的正常活动能力下降,常由膀胱流出道的慢性阻滞或分布于膀胱的神经损伤所致。
•混合型尿失禁为可能混有多种病因的尿失禁,可见于老年女性,并且常伴随尿潴留。
伴随症状
小便失禁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一些心理问题,这是由于长期生活不便及处于尴尬境地情况所导致。 此外很多患者合并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尿潴留。
运动障碍也是很多小便失禁患者的伴随症状,在有些患者群中,也是小便失禁的原因之一。
大便失禁
医生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严重程度,通过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和查找病因。
•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定有肛周及肠道病变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有神经损伤等。
大小便失禁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大便失禁需要与肠易激综合征、假性大便失禁、直肠脱垂、肠道瘘管、直肠炎等疾病详鉴别。
治疗
小便失禁的治疗包含日常护理、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训练、对症治疗及针对病因的治疗。
大便失禁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二者联合的方式明显症状, 治疗效果完全取决于对于病因的评估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方式能否有效改变致病因素。
大小便失禁有哪些家庭治疗?
小便失禁
一般治疗包括调节饮食,避免会加重尿失禁的食物如咖啡、绿茶、酒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有些研究表明吸烟、肥胖也可致尿失禁。因此,可通过戒除或减少烟酒、咖啡因的摄入, 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减重,调整饮水量的方式控制。
此外还可以进行盆腔肌肉的训练,增强盆腔肌肉强度,加强控尿。 比如通过反复训练收紧憋尿的肌肉的方式锻炼。
•定时排尿:按照具体情况,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膀胱训练:每次想排尿时,尝试延长几分钟,目的是延长每次排尿的间隔,该训练应循序渐进。
•二次排尿:排尿后过几分钟再次排尿,尝试更彻底排空膀胱,有助于避免尿失禁。
大便失禁
调整饮食对患者十分重要,因为便秘和腹泻均可导致大便失禁,因此合理饮食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
大小便失禁有哪些专业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 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一些松弛膀胱平滑肌的药物应用于针对小便失禁 如富马酸非索罗定、托特罗定、奥昔布宁 、索利那新等。
•大便失禁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腹泻及抗便秘两种, 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某种药物有特定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吊带手术、无张力阴道吊带、膀胱悬吊术、 植入人造尿道括约肌等可帮助缓解难治性小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有些可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选择颇多,但由于研究证据的缺乏,不同手术方式间争议很大。 术前需要认真评估括约肌及神经功能,避免手术造成二次伤害。
其他治疗
神经电调节治疗近年被应用于治疗大小便失禁, 包括经皮胫神经刺激、低尾神经刺激等,通过刺激低神经等恢复括约肌的功能。
日常
对于尿失禁患者的日常护理分为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应遵循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原则。
家庭护理对于尿失禁患者至关重要,包括认真观察患者症状并及时记录,由于尿失禁对于情绪影响明显, 所以人文关怀对于尿失禁患者至关重要,这对于患者坦诚说出自己的症状并正视疾病很有帮助。
大便失禁患者很可能存在精神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小心护理。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排便和饮食习惯,及时纠正消化道功能异常的问题。
大小便失禁饮食上注意什么?
•小便失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的饮食及药物。 尽量避免烟酒、咖啡因 含量丰富的食物,若必要,需严格控制饮水量。
•大便失禁:严格按营养科建议饮食,调节肠道功能,避免会引起便秘及腹泻的食物。
大小便失禁生活习惯注意什么?
小便失禁
避免憋尿或尿急的情况,如果有行动不便或言语不利,可随身携带卡片帮助自己及时如厕。
保持下尿路清洁,适量饮水,避免尿路感染 。
根据医生建议,可进行二次排尿,每次排尿使尿液排出更彻底,减少尿失禁。
大便失禁
应详细记录失禁情况,包括时间、频率、相关因素、可能致病原因、饮食情况等。 详细的病情记录有利于临床判断大便失禁的可能原因,对于早期进行对应的检查及治疗极为重要。
出行前做好规划,尽可能避免公众场合大便失禁,帮助建立疾病恢复的信心。
大小便失禁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便失禁:记录使用好排尿日记,包括患者每次排尿时间、尿量、是否有尿失禁、是否有尿潴留 等项目。 可帮助医生发现病因,调整患者饮水量,帮助患者治疗。
•大便失禁:关注饮食情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及腹泻。例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