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暑
•中暑(heatillness)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 •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大汗、口渴等,重症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晕厥、昏迷、肌痉挛、高热等表现。 •早期治疗或轻中度症状者通常预后良好,并发多器官衰竭或昏迷时间较长者预后不良。 •现在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晒,做好保护工作,尽量避免外出,小心中❤️。•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编辑于2024-07-22 16:01:13•湿疣一般指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 •多发生于生殖器、肛门或肛周部位的皮肤、黏膜上,也可累及腹股沟或会阴等区域。 •该病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各种病因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该病典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三联征,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湿疣一般指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 •多发生于生殖器、肛门或肛周部位的皮肤、黏膜上,也可累及腹股沟或会阴等区域。 •该病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各种病因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该病典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三联征,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中暑
概述
•因暴露于高温环境,核心体温上升引起的疾病 •与机体产热、获取热量增加,散热障碍有关 •有头痛、头晕、高热或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 •治疗以迅速降低体温和防治脏器功能衰竭为主
中暑是什么?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 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近年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中暑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之增加。 现从时间、易感人群和地区分布三个方面,对其流行病学进行介绍。
时间分布
以夏季(即6~8月份)发生为主。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30摄氏度, 或相对湿度>73%,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中暑发生的机率将会显著升高。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
•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 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 (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都有中暑暴发的情况。我国热带、亚热带面积相对较大, 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城镇人口日益密集,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城镇居民中暑发病率也逐步上升。
中暑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 (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 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病因
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摄氏度)、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 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中暑的病因有哪些?
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
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机体热量产生增加。
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者进行军事训练的人群。 一些疾病状态,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环境温度升高时,一些易感人群,比如年老体弱多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的人群,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良好的调节,身体从环境当中获得热量增多。
散热障碍
•出汗减少:汗腺损伤或者缺乏,比如皮肤烧伤瘢痕部位、汗腺缺乏症等。
•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血管功能下降,如饮酒者、老年人、心功能障碍等。
•服用影响出汗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等。
•其他因素:肥胖和衣服不透气等。
症状
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 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 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
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暑有哪些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 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 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度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 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 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 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
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
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 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 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
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 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 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就医
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后,出现大汗、口渴、 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应考虑发生了中暑。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及时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 但对于为重症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转送医院。
中暑去哪个科室就诊?
急诊科
中暑有哪些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Hb)升高、 红细胞比积(Hct)增加,血小板(PLT)发病初期正常,继而迅速下降。
血液生化检查
•电解质:高磷血症(hyperphosphatemia)提示横纹肌溶解, 低钙血症(hypocmia)见于肌损伤的患者,还可出现低钾、低钠、低氯。
•肾功能异常:可出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升高。
•肝功能异常:可出现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
•感染指标异常: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感染者该类指标明显升高, 如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增加。
•横纹肌损害: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
•低血糖:劳力性热射病肝衰竭者可出现低血糖。
•凝血功能障碍:止凝血功能参数异常,可在发病第1天出现但更常见于第2天和第3天。
动脉血气分析
非劳力性热射病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劳力性热射病时出现严重代谢性(乳酸)中毒。
尿常规检查
患者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可以发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等变化。
其他检查
如果怀疑有颅内出血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做头部CT和脑脊液检查进行确诊。
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降低核心体温和防止脏器功能衰竭。
中暑急性期如何治疗?
现场救护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一般经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
•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 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病情监测:持续监测体温。
医院内救护
物理降温
与现场救护类似,可以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头部降温、 冷水浸泡法、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调节体温。
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可采用4摄氏度盐水进行灌肠, 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病情严重时, 可以实施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至体内降温。
中暑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主要是循环监测与液体复苏,如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电解质、每小时尿量及尿液颜色,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尽快建立液体通路。
中暑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 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昏迷患者
昏迷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伴有颅内压增高者,静脉输注甘露醇,30~60分钟输入。
如果出现抽搐、躁动,静脉输入地西泮,也可以使用效力强、 不良反应少的丙泊酚、苯二氮䓬类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用药剂量、 输注速度和患者反应,剂量过大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
液体复苏低血压患者
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复血容量, 使尿量保持200~300ml/小时。同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及时补钾。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帮助恢复正常血压。 但需注意勿用血管收缩药,以免影响皮肤散热。
多器官衰竭患者
应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时发现和防治器官功能不全。 如果出现横纹肌溶解,尿量至少保持为2ml/(kg•h),尿pH>6.5。
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有高钾血症时,慎用洋地黄。 若出现物理降温方法无效且体温持续大于40度、持续性无尿、 尿毒症、高钾血症、严重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 多脏器功能衰竭中的一种情况,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可以使用H2受体持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预防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根据病情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
中暑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方剂以清热降火为主没,也可采用放血疗法配合藿香正气水口服。 需就诊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暑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
亚低温治疗:对于热射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能减低死亡率,但可以改善神经预后。
预后
中暑的预后与高热程度、持续时间、降温速度、重要器官损伤程度有关。
治愈性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患者,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一般都可以自行缓解。
而严重中暑可能会导致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痉挛、 热衰竭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数小时内可以恢复,而热射病预后较为严重。
严重性
中暑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为热射病,病死率可达20%-70%,50岁以上患者高达80%。
后遗症
出现昏迷的热射病患者,尽管给予快速降温处理,仍有个别患者可能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很简单,就是保持凉爽,补充水分和关注易感人群。
中暑如何家庭护理?
皮肤护理:高热出大汗的情况,及时更换衣服和被子,保持皮肤的清洁。
口腔护理:高热时,给予漱口或者棉球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安全护理: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坠床和碰伤。
中暑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停止工作在阴凉处进行休息。
中暑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中暑患者,一般药物降温无效;且对于热射病患者, 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盐治疗不仅无效,还可能有害。
如果在迅速降温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可以用生理盐水加氯丙嗪静脉输注。 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的情况。
中暑怎么预防?
保持凉爽
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 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乘凉。
仔细安排户外活动
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 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
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
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 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
涂防晒霜
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 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 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
仔细监护婴幼儿
与儿童一起旅行时,切勿将婴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 离车时检查,确保所有人都下车,不要忽视任何在车里睡着的孩子。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 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 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 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随时关注天气、易感人群情况
•查看最新天气消息:查看当地新闻,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
•了解症状: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
•关注同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及时处理。
•监测高危人群:婴幼儿、65岁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 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如抑郁症、 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对于这些人群,在高温天气中,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生中暑。
热习服训练
寒区、温区部队进驻热区之前,或热区部队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 为了避免战士中暑,应组织部队进行热习服训练,提高对热的耐受能力。
在生理耐受范围之内,从低温到高温环境,可采用行军、负重行军、 球类或其他能提高心血管系统耐力的训练逐步进行,每次训练1~2次,训练周期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