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先秦思想家
教育学333考研,中国教育史,包含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33教育综合,主要概述了西汉至东汉时期,儒学在教育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读经做官的教育模式。以下是对该内容的详细概述,知识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综合333,中国教育史,官学私学特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先秦思想家
孔子
人性论
性相近,习相远。将人分为了三类:上智,中人,下愚,教育主要是针对中人
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
教育作用
对人
人的先天素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才造成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对人有非常大的作用
对社会
对政治:实行德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且耻格。
对经济:庶富教
教育内容
内容:孔子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内容特点:重视社会人事;注重文史;轻视科技与劳动
教育方法
学、思、行相结合
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启发诱导
不愤(心里想知道,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启发,开其意),不悱(嘴里说出来,口欲言而未能其貌)不发(达其辞)
因材施教
好学与实事求是
德育
道德与知识关系:主张培养君子,而成为君子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德育内容:仁,礼
德育原则:立志,克己,改过,中庸,内省,力行(立刻改用神力)
教师观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其它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历史影响
重视教育
对教育平等的追求
对教学的影响
对中国士人风格的影响
孟子
人性论(内发)
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明人伦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什么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何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引导人保存,找回,扩充其固有的善端
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矣
儒家经典
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思孟学派
荀子
人性论(外铄)
人性是恶的,但又不是绝对的恶。性和伪是有区别的,并且性和伪可以达到”合“
培养大儒
俗儒只会教条式的读书,雅儒能够迎合统治者,大儒才是博通古今的真正思想家
国宝、国器、国用、国妖: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化性起伪,即将先天不好的人性通过教育形成后天的人为
重视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教师地位:天地君亲师
教师作用:国将兴,必贵师而中傅
师生关系:师云亦云
教师素养:师之道在于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有条理而不违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墨子
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培养兼士或者贤士,兼士或者贤士的三条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
对人:人性如素丝,教育造人
对社会: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政治道德教育
文史教育
科学技术
思维能力
相较儒家,更重视
主动
虽不叩必鸣(儒家是不叩不鸣,拱己以待)
创造
述而又做(儒家是述而不做)
实践
量力
概要
主动去创造,实践要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