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学知识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来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知识内容,图中总结全面且简单明了,赶快收藏下学习吧!
编辑于2021-08-07 23:31:46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支原体
根据16SrRNA和23SrRNA进化树同源性分析,支原体归属于柔膜菌门(Tenericutes)、柔膜体纲.(Mllicutes)。柔膜体纲包括四个目(Order)、7个科( Family)和11个属(Genus)。支原体目( Myco- plasmatales)分为2个科,其中支原体科( Mycoplasmataceae)下分支原体属( Mycoplasma)和脲原体属( Ure-aplasma) ,支原体属有133个种,脲原体属有7个种。从人体中分离获得的支原体有16个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e)、人型支原体( M. hominis)、生殖支原体(M. genitalium) 、嗜精子支原体( M. spermatophilum),条件致病性支原体主要有发酵支原体(M. fermentans)、穿透支原体( M. penetrans)、梨支原体(M pirum)、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 和微小脲原体( Ureaplasma parum)。
生物学性状
小,无细胞壁,多形,Giemsa淡紫色,G-
膜(3层):中层磷脂,胆固醇(二性霉素B/皂素)
培养特性
长链脂肪酸,生长慢
“油煎蛋”样菌落
需胆固醇
生化反应
抗原构造
MIT/GIT
抵抗力
弱
致病性
性接触传播/产道
成人:尿道炎(60%)/前列腺炎/宫颈炎/尿路结石等
新生儿:结膜炎/肺炎等
正常菌群 尿素
淋球菌合并感染
机制:直接损伤+免疫病理
所致疾病
免疫性
可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牢固免疫力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rckettsia)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由美国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HowardTaylorRicketts于1909年首先发现,为纪念他在研究期间不幸感染斑疹伤寒而献身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类微生物。 1934 年,我国学者谢少文首先应用鸡胚成功地培养出立克次体,为人类认识立克次体作出了重大贡献。
共同特点
为革兰阴性细菌
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一节肢动物作为媒介或储存宿主
多数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人类引起出疹性疾病在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生物学形状
G-,Giemsa染色
细胞壁/形态多样,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微荚膜
培养特性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生长慢
细胞培养
鸡胚卵黄囊接种(谢少文,1934)
接种动物:小鼠/豚鼠
抗原结构
立克次体属菌体脂多糖为群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构成种特异性抗原
外斐反应
抵抗力较弱(磺胺促增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多引起人畜共患病
致病性
流行环节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啮齿动物:寄生/储存宿主
侵入途径
皮肤/结膜/黏膜
致病机制
主要感染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炎
黏附素OmpA/
磷脂酶A:溶膜
Ⅳ分泌系统
内毒素:早期病变;免疫病理损伤:晚期病变
所致疾病
恙虫病(丛林热) (急性传染病)
endemic typhus (急性传染病)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分离培养
血清学诊断
PCR
注意防止实验室感染
防治
灭虱/蚤/鼠
疫苗
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diae)是--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 胞型微生物,归属于广义的细菌学范畴。 衣原体的共同特性:①圆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革兰阴性;②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 式繁殖;③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④有核糖体;⑤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立的酶系统,但不能产 生代谢所需的能量,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⑥对多种抗生素 敏感。
生物学特性
抗原
属:LPS;种:MOMP;型:MOMP氨基酸序列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抵抗力较弱
致病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样物质/MOMP/Ⅲ型分泌系统/细胞因子
致病机制
靶细胞:柱(杯)状黏膜上皮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免疫病理损伤:IV型超敏反应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仅获短暂免疫,反复发作
分类
沙眼衣原体
生物型
侵袭力/疾病部位
沙眼生物型
沙通过眼-眼及眼-手-眼传播致沙眼 眼结膜上皮细胞,包涵体(原体合成糖原)眼(A,B,Ba,C)
包涵体结膜炎(B,Ba)
生殖生物型
泌尿生殖道感染(D-K)性传播
包涵体结膜炎(D-K)
婴幼儿肺炎(D-K)
性病淋巴肉牙肿生物型
性病淋巴肉芽肿(L1-L3)
性传播
血清型
MOMP序列
肺炎衣原体C. pneumoniae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所致疾病
肺炎(似支原体肺炎)/支气管炎等与慢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关系
鹦鹉热衣原体C. psittaci
传染源:鸟类/家禽
传播途径:呼吸道/破损皮肤,黏膜/眼结膜
所致疾病:非典型肺炎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镜检:包涵体
分离培养
防治
传染源控制
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地位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相似,如有原始核质、类似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二分裂方式繁殖以及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故生物分类学上将螺旋体列人广义的细菌学范畴。螺旋体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种类繁多,其中部分螺旋体可引起人类疾病。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其螺旋数目、螺旋规则程度和螺旋间距。对人致病的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如下三个属: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和疏螺旋体属。
生物学特性
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种类繁多(部分致病)
分类
依据: 螺旋数目/规则程度/间距
钩端螺旋体属(问号钩端螺旋体)
生物学特性
呈钩状,C/S型;镀银染色/暗视野显微镜
外膜/内鞭毛/细胞壁镀银
营养高:Korthof/EMJH,28-30℃,生长缓慢
抗原:属、群(19/25)、型(75/273)
南:黄疸出血群
北:波摩那群
抵抗力:弱(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似G-
流行环节
传染源与储存宿主(人兽共患病):
稻田型:鼠 雨水型:猪牛等 洪水型:上2者
传播方式
接触疫水(完整皮肤黏膜) 垂直传播/消化道/吸血昆虫
流行特点
季节性:夏秋 地区性(3多):鼠/猪/水 职业性:农民/渔民/饲养员
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致病性
致病物质: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黏附素
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10天内血液;2周后尿液
病原学检查:镜检/培养/PCR等
血清学检查:MAT等
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
接种钩体疫苗
首选青霉素:注意赫氏反应(寒战高热/低血压/休克等)——小剂量/分次
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
生物学特性
致密规则螺旋/两端尖直 外膜/内鞭毛/细胞壁
培养: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抗原:外膜蛋白/鞭毛蛋白
抵抗力:极弱,冷/热/干燥敏感
抵抗力:极弱,冷/热/干燥敏感
流行环节
传染源与储存宿主(人兽共患病):
传播方式
流行特点
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致病性
传染源:人唯一
致病机制: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透明质酸酶/黏附因子等免疫病理损伤
所致疾病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流产/死胎/梅毒儿: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
后天性(I-Ⅲ期梅毒):发作/潜伏/再发作交替
有菌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检查
硬性下疳/渗出液è镜检梅毒螺旋体
防治原则
性卫生教育
治疗首选青霉素
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