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的利益关系
他通过教师的自我修养素质和社会舆论支配和约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向教师指名协调教育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方向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真是为了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而产生和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
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目的是要把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远更全面更严格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活生生的人
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
除了教材教学设施等储备工具外,还包括教师的个性,思想也包括教师个体的知识才能和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
教师劳动结果的特殊性
结果是产生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才并不会因为结束而消失,而是持续对他们产生影响,持续到下一代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知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1、安全感2、自尊感3、归属感4、敬畏感
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养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
是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
是师德的灵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
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是教师最核心职责与任务
为人师表
是内在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终身学习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事,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三爱两人一终生
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语句表达清楚,认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占用学生的其他课,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
课后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用心编写练习题,把握好指导学生的每一环节帮助学生改正学籍上的错误,包括态度方法等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教师言语行为规范
要使用普通话语意,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需要教师熟悉科学知识,思路清晰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极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要始终信任学生)
赏识学生
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尊重家长的人格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尊重2、理解 3、协作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尊重2、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