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节小学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小学的特殊教育过程,挖掘教育原理,逐步发展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以理论指导小学教育实践。
线粒体遗传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一些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疾病有克里菲尔德综合症、线粒体脑肌病等。线粒体脑肌病属于一类遗传代谢性疾病,它有两种遗传方式,一种是常见的孟德尔氏遗传(即nDNA的突变),另一种是母系遗传(即线粒体DNA的突变)。
广义的课程是指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场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小学课程的理论流派多样,不同的流派强调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方式。这些流派包括但不限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小学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科研概述
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与阅读文献
文献分类
加工程度
功能
方法
顺查法
逆查法
抽查法
追踪法(引文查找发)
来源
书籍
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 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年鉴和手册)
报刊
学术会议
非文字资料
互联网
3.提出研究假设
4.得出结论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制定计划,设计方案
7.撰写成文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
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
地位: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类型
1.是否借助仪器
直接观察:直接感知
间接观察: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
2.实施方法(观察人的计划)
结构性观察:严格计划
非结构性观察: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指标。
3.情境条件
自然观察:自然条件
控制观察:控制条件
4.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
参与性观察:直接参与
非参与性观察:不直接参与。
5.观察对象及行为表现的取样方法
时间取样观察:特定的时间内
事件取样观察:代表性行为
6.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被观察者有规律)
系统观察:一系列的观察活动。
非系统观察:没有规律的,具有偶然性。
观察法的步骤
训练观察人员
获准进入现场
实施观察
做好观察记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简答题
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即教育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研究计划的指引下,运用问卷、调查表、座谈、访问、测验等手段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来分析事物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书面回答
类型
结构型问卷:选择题
非结构型问卷:自由作答
综合型问卷
设计原则
客观性(价值中立) 自愿性 目的性 具体性
实施步骤
编制问卷
问卷发放
问卷的回收(回收70%以上)与审查
问卷的分析及整理
问卷总结,撰写报告
(二)访谈调查法
基本步骤: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订访谈计划 3、拟订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提出访谈结论
概念:谈话( 2-8人)
教育实验法
概念:控制或创设条件,探究因果关系。
实验场地
实验室实验:专门在教学实验室里进行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自然情况下进行
教育实验的目的
探索性实验:提出新的问题,检验性的假设是否成立
鉴别性实验:加以比较,以确定最优的方案
验证性实验:检验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实验控制的程度
前实验:缺乏控制无关因子
真实验:完全控制无关因子
准实验:尽量减小误差
实验中变量都质与量的关系
定性实验:靠经验进行定性判断。
定量实验:数量值,揭示某些因素数量关系。
基本要素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事前测试与事后测试
实验组与控制组
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
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
进行实验。
处理实验结果。
教育行动研究法 (一线教师,实践)
概念:教育实践者,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
一般程序
确立课题
查阅文献
拟定行动计划
实施行动
总结反思
评价效果
口诀:课文滑动试效果
教育叙事研究法
概念:叙事,讲故事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教育科研的成果表述
教育随笔:随笔的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实证性研究报告
观察报告
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
文献性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论文: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序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