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著名学者Brikhoff从“美”是“复杂中的统一(Unity in Variety)w这一传统审美 观念出发对“美”进行量化,指出美度(Aesthetic Measures, AM)与视觉对象的秩序感(Order, 0) 和复杂感(Complexity, C)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即AM=O/C,成为计算美学的经典理论之一。
在界面设计领域,D. L. Ngo依据Brikhoff的美度计算理论对影响界面元素秩序感的内联 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秩序感是一个复合性的感官体验,通过对秩序感的定量分析从 而计算和比较界面美感,即 O AM=f(M)。其中M={ }表示秩序感的 内联属性/表示秩序感与内联属性M 间的函数关系。Ngo将内联属性 分别定义为平衡度、均衡度、对称度、连续度、凝聚度、整体度、比例、简单度、密集度、规律度、经济性、同质性和节奏度等13个布局特征,并给出了美度计算公式。
其中,界面平衡美度主要通过平衡度、中心协调度和对称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分别考察 界面对称轴两侧的体量平衡、界面元素与中心点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界面横向、纵向和轴向间 元素的对称关系。
界面比例美度主要通过次序感、整体度和优势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分别考察界面布局符 合理想引导规律的程度、界面布局的紧凑程度以及与理想的界面信息布局的差异程度。
界面简洁美度主要通过简单度、密集度和经济性三个指标加以表征,分别考察界面的对齐 程度、界面与最优松紧度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界面元素的数量优度。
界面呼应美度主要通过凝聚度、节奏感和比例感三个指标加以表征
如何对界面美度进行评价及步骤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界面设计方案进行综合美度评价,建立“小样本、高相关”的灰色空 间,实现界面方案的设计微调和优选。
通过衡量设计方案的美度表现与最优美度间的差异程度决定待测 方案优势次序,实现界面设计的美度评价。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关联方案和衍生方案的相对美 度评价之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tepl从12个美度指标出发,求各方案的美度初值像(或均值像)。
Step5计算各方案界面美度的关联度值,确定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