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焕哥管综72技之形式逻辑总结
超强超仔细的知识点, 复言命题题型及解题技巧、简单命题题型及解题技巧等详细知识点,听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编辑于2024-08-13 21:31:27形式逻辑
复言命题理论
联言命题 ( P且q)
识别:且、既...又、但、而、也
真假:全真为真,一假全假
规则
推理规则:p且q为真时,P、q均为真
矛盾命题:非P或非q
相选言命题 ( P或q)
识别:或、或者...或者、A和B至少一个、A和B二者至少其一
真假:一真全真,全假才假
规则
推理规则:一否推另肯,一肯另不定
矛盾命题:非P且非q
注意:
至少与至多: (1)、A、B至少一个=A或B (2)、A、B至多一个=A、B至少一个不=非A或非B
不相容选言命题 (要么A要么B)
识别:要么...要么、不是A,就是B、A和B二者必居其一
真假:仅有一真才真,其余情况都为假
规则
推理规则:一肯推另否,一否推另肯
矛盾命题:A且B或非A且非B
注意:
不是A,就是B等于什么? (1)、若题干强调仅有一个成立时,则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常见题就是:冠军不是A就是B。 (2)、题干没有强调仅有一个成立时,则不是A..就是B..=A或B(可以同时成立)
假言命题(A→B)
识别:
前推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一....就....
后推前:只有...才(可以翻译成“不不”)、必须....才、A是B的基础、A是B的前提、A是B的先决条件、不A不B
真假:A→B前假或后真(非A或B)为真,前真且后假(A且非B)为假。 1、当要证明A→B为假时,只需找矛盾关系,矛盾为真就原命题就为假 2、当要证明A→B为真时,需要把A→B转化为非A或B再分析
规则
推理规则:1、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否前后不定,肯后前不定(逆否命题等于原命题:A→B=非B→非A)。2、A→B=非A或B(常用于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时用到)。3、A推B有效推理:肯前肯后,否后否前。无效推理:肯后肯前,否前否后。
矛盾命题:A且非B
注意:
关于除非: (1)当“除非”与“否则”同时出现或仅出现一个时,可以否定一部分推肯定另一部分(除非A否则B=非A→B=非B→A) (2)当“除非”与“若”“才”同时出现时,,可以忽略“除非”,用“若”或“才”的规则“推导 A→B联立规则: (1)出现多个假言命题,则往往需要联立推理,找到共同话题,结合逆否、首位联立。 (2)优先找首尾的推理
简单命题
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本质
(1)所有、有的、某个 注意:“有的”“有的不”表示有两种可能,①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②所有人都喜欢。
规则
矛盾关系
(1)所有,有的不 (2)所有不,有的 (3)某个,某个不
反对关系
(1)所有,所有不 口诀:至少有一假,一真推另假,一假另不定
下反对关系
(1)有的,有的不 口诀:至少有一真,一假推另真,一真另不定
推理关系
(1)所有→某个→有的 (2)所有不→某个不→某个不 口诀:上真推下真,下假推上假,上真下不定,下真上不定 注:如果按照箭头的方向看,则性质命题类似于假言命题的: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后不定,肯后前不定。
矛盾命题
(1)并非+原命题=矛盾命题(并非所有=有的不) 注意:“都”相当于“所有” ”不都是“=”有的不是“、“不都不是”=“有的不是”
模态命题
本质
(1)必然、必然不;(2)可能、可能不 注意:关于“可能发生”有两种可能①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②必然发生; 关于“可能不发生”有两种可能①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②必然不会发生。
规则
矛盾关系:(1)必然,可能不 (2)必然不,可能
反对关系:(1)必然,必然不 口诀:一真推另假,一假另不定
下反对关系: (1)可能,可能不 口诀:一假推另假,一真另不定
推理关系:(1)必然→可能 (2)必然不→可能不 口诀:上真推下真,下假推上假,上假下不定,下真上不定
矛盾命题: 并非必然=可能不、并非必然不=可能、并非可能=必然不、并非可能不=必然
关系命题
概念定义
简单命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推出结论 (要求推出结论,且题干给出性质命题或模态命题)
对当矩阵法(要求判断选项的真假) 注意事项:“不一定为真”=可能为假=真假不定=必然为假 “不一定为假”=可能为真=真假不定=必然为真
条件联立法
(1)性质命题可逆否换位 ①所有可逆否:S→P=非P→非S ②有的仅换位:有的S→P=有的P→S ③所有推有的:S→P可以,有的S→P=有的P→S ④其余推不出:S→P无法推出P→S 等 口诀:所有可逆否,有的仅换位,所有推有的,其余推不出 (2)性质明天联立规则:共同话题,有的开始,逆否换位,首位联立 注意:有两种情况是无法联立的:①两个“有的”无法联立。②“有的”在中间无法联立 (3)”大多数“与”有的“ ①:大多数可以推出有的,有的无法推出大多数:大多数A→B,可以推出 有的A→B。 ②:大多数A→B,无法推出 大多数 B→A。 ③:大多数A→B,大多数A→C,可以推出 有的B→C。 ④:有的A→B,有的A→C,无法推出 有的B→C
补充前提 (题干论据、论点均为性质命题)
选项代入法 (如果存在多个“有的”可以选项代入)
注意事项:(1)有的成双:若论据、论点“有的”成双出现了,则补充选项必须含有“所有” (2)概念成对:论据、论点中概念A出现了2次,而概念B、C均只出现一次。并且答案给的就是B、C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针对的是题干中仅提及一次的概率之间的推理关系。
逆向思考补前提 (拆分论点→填入论据→缺口搭桥)
寻找矛盾
一、变换口诀找矛盾: (1)题干为“否定词+性质命题或模态命题” (2)口诀:并非之后,所有变有的,必然变可能,肯定变否定,互相变化 注意事项:①只变否定词之后,不变否定词之前。②所有并非都=并非所有 二、条件联立找矛盾 (1)题干给了多个性质命题或模态命题进行联立,而问题要求质疑题干。 三、选项代入 (1)论据、论点均为性质命题,问题要求质疑题干。 (2)通过选项代入找矛盾,寻找结合论据质疑论点的选项 (3)质疑论点补前提,找论点的矛盾命题,逆向思考,找能结合论据推出论点矛盾的选项。
定义题
概念计算题
(1)至多少模型:①计算最多,让概念间构成不相容关系,要注意是否存在构成包含关系②计算最少,尽量让概念间成相容关系(包含或等价),但要注意是否存在构成不相容关系(矛盾或反对) (2)划分计算模型:先将概念进行划分,再计算,若有两个标准,则考虑列表计算,若有多个标准,则用树状图。 (3)多多少少模型:题干强调 A>B,C>D,则推出AC大于BD,但A、B必须是矛盾,C、D也必须是矛盾。 (4)概念交集模型:题干存在重复计算,此时应注意重复计算部分。 (5)概念配对模型:题干之间有匹配关系,例如夫妻等。列表计算。
复言命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推出结论
选项代入
使用范围:题干仅存在一个条件或虽有多个条件,但相互之间无法联立; 技巧说明:且、或、要么、假言命题相关推理规则。 注意事项:(1)假言命题优先验,答案多为逆否。 (2)肯前否后优先验,否前肯后优先排。
复合结构
使用范围:题干的条件时且、或、要么与假言命题的复合结构。 技巧说明:A→B且C、A→B或C、A且B→C、A或B→C 等。 注意事项:题型较多应注意其本质。A且B:左右同时为真;A或B:左右至少一个为真;要么A要么B:左右有且仅有一个为真;A→B:A真可以推出B真,B假可以推出A假。A↔B:A、B 等价。
条件联立
适用范围:题干条件可以联立。 技巧说明:(1):首尾联立:①A→B,B→C。联立可得:A→B→C。②A→B,C→非B。联立可得:A→B→非C (2):首同尾异:A→B或C,A→非B,联立可得:A→C。 (3):间接联立:A→B且C,C→D,B且D→E,联立可得:A→E
确定代入
使范围:题干条件为确定信息和不确定信息(假言命题为主)的组合。 技巧说明:题干既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则以确定信息为起点,将其代入其他条件推理。(1)确定信息:且命题、单肢判断、否定假言(2)隐含确定信息:若题干有假言命题和其他类型的条件,注意逆向思考,考虑其他条件能否代入假言命题进行推理。(3)不确定信息:选言类、或命题类、要么命题类、假言命题 注意事项:否定在句首,否定整句话。 (1)、并非A或B=非A且非B (2)、并非A且B=非A或非B
二难推理
二难公式:(1)联言式:①P且Q,P→J,Q→K;可得J且K (2)选言式:②P或Q,P→J,Q→K;可得 :J或K。 (3)永真式:P→Q,非P→Q;可得 Q (4)归谬式:P→Q,P→非Q,可得: 非P 注意事项:若题干条件均为不确定信息,而题目要求推出确定结论,则考虑用永真式和归谬式。
补充前提
逆向思考(重点掌握)
选项代入
寻找矛盾
套用公式(题干较简单)
选项代入(题干较复杂时)
真假判断
真假性质定真假
使用范围:复言命题题干有很多种情况需要讨论,而题目要求判断其真假。 技巧说明:复言命题 的真假性质,同时可以借助真值表来 考点复盘:(1)且命题的真假性质。 (2)或命题的真假性质。 (3)要么命题的真假性质。(仅一肢真要么真,其余情况则要么假) (4)假言命题 P→Q为真的真假性质。(前假后真,则P→Q为真,前真且后假,则P→Q为假) (5)假言命题 P↔Q真假性质。(同真或同假才为真,P、Q一真且另假,则为假)
主题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