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详细阐述了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关于艺术的本质,书中探讨了多种主要看法,包括“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以及“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艺术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广播电视考研,《影视创作与批评》是一本涉及影视创作与批评领域的重要书籍,它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影视行业、提升创作与批评能力的读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精神
(一)客观精神说
(1)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1.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的。
2.艺术只能算“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
3.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又是对理念的模仿
(2)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黑格尔
1.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
2.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3)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
1.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2.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犹车之载物“
(二)主观精神说
(1)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 康德
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天才说”
(2)哲学家尼采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作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作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3)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
南北朝时,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成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物质
(三)模仿说和再现说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应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
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生活分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部分
精神生产满足精神需求,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属于精神生产的高级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启示
(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艺术的性质和特点:艺术既不是主观精神,也不是模仿在线;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二)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
艺术生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的现象
古希腊时期人类生产力及其低下,但古希腊艺术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
19世纪的俄国经济十分落后,但却在文学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文学上涌现出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戏剧上涌现出果戈里、契诃夫等,音乐上舞蹈上美术上等等
(三)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发展。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艺术生产--艺术产品--艺术消费
圣佩韦对作者的研究--结构主义/新批评对作品的研究--接受美学/阐释学对艺术读者的研究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蒙娜丽莎:既有蒙娜丽莎自己的客观形象,也有达芬奇的主观理解渗入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韩熙载的客观生活记录,也有顾闳中对其生活和人物的主观理解
(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像》
形式
深夜写作时穿着睡袍漫步的构思,手脚掩盖在长袍之中,眼睛炯炯有神
内容
嫉恶如仇、具有反抗精神的批判现实主义气质
(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阿Q
个性
一个贫苦落后、愚昧麻木,头上长满头疮的农民
共性
国民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屈辱的被压迫的
二、主体性
(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人有审美的需求
在所有能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事物中,艺术是最集中的,它最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真,必须是以美的形象展示
善,必须以美的形象展示
生活丑也是人们对它进行认识和情感判断的对象
当生活中丑的事物变成情感判断的艺术形象的时候,它就具有了审美价值--根源:物转化为象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的美,首先必须体现在形式层面
绘画:骨应随经传
建筑:黄金分割、造型、比例
悉尼歌剧院:造型独特,帆船、贝壳、荷花
艺术的美,其次必须体现在内容层面
绘画:气韵、意蕴、意义
帕特农神庙:平民欢庆、人的存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时代背景
雕塑: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悉尼歌剧院:与自然融合的形象,有机建筑理论